如果說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是圓了中國申辦冬奧會的夢想,那么哈爾濱就是中國冬奧會夢開始的地方。早在1996年,哈爾濱就承辦了第三屆亞洲冬季運動會,這也是中國第一次承辦大型的冬季運動會。而2001年,北京成功申辦夏季奧運會后,黑龍江體育人便有了申辦冬奧會的想法,希望代表中國申辦2010年冬奧會。
國際奧委批準(zhǔn)了哈爾濱的申請,2002年1月29日,哈爾濱與韓國平昌、奧地利薩爾斯堡、加拿大溫哥華等八個城市成為2010年冬奧會的申請城市。而在這些城市當(dāng)中,加拿大溫哥華和奧地利的薩爾斯堡是實力最強的兩個城市,而哈爾濱如果想成為候選城市,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同樣來自亞洲的韓國平昌。
為配合申辦2010年冬季奧運會,哈爾濱奧申委公布了冬奧會申辦標(biāo)志。該標(biāo)志以哈爾濱市市花丁香花的花瓣為基本造型,巧妙運用傳統(tǒng)書法的飛白技法繪成阿拉伯?dāng)?shù)字21,寓意第21屆冬奧會。整個標(biāo)志活躍且富有現(xiàn)代感,詮釋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
在第一輪評選中,國際奧委會根據(jù)政府重視、人民支持率、環(huán)保、交通等8大方面30多個小項進行評定并打分,以便從中挑選出4個城市進入第二輪候選。但是當(dāng)時還略顯“稚嫩”的哈爾濱綜合評分排名第五。2002年8月28日,國際奧委會公布入圍第二輪的候選城市,哈爾濱市榜上無名。時任哈爾濱冬奧申委綜合辦負責(zé)人李洪根回憶說,冬奧組委認為在很多方面,哈爾濱都沒有達到要求。
雖然未能進入第二輪,但僅以一個名次的差距落選,讓人們看到了中國申辦冬奧會并不是“天方夜譚”。那一次也是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之前,中國離申辦冬奧會最近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