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鍵,周武碧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yī)院1.檢驗科,2.病理科,江蘇淮安223300)
長鏈非編碼 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類新發(fā)現的具有有限或無蛋白質編碼能力的 RNA,長度為200 nt~100 kb[1-4]。lncRNAs在染色體失活、細胞分化、基因組印跡和細胞增殖等多種生物學過程中起重要的調控作用[5-6]。長鏈非編碼RNA-卵巢癌相關1(long non-coding RNA-ovarian cancer associated 1,Lnc-OC1)在卵巢癌組織中呈高表達,其促進卵巢癌細胞的增殖和轉移,且與卵巢癌患者的不良預后相關[7]。miRNAs是一類約22 nt的非編碼RNA,通過結合mRNA調控其翻譯和降解[8-9],其中,miR-34在結直腸癌的進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發(fā)現,miR-34在結直腸癌中呈低表達[10],其可以抑制結直腸癌遷移和增殖,并且能夠提高結腸癌細胞對化療藥物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11-13]。Lnc-OC1在結直腸癌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本研究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檢測Lnc-OC1與miR-34在結直腸組織及癌旁組織中的表達及相關性,探討Lnc-OC1對結直腸癌遷移的影響。
包含80例結直腸癌組織和15例癌旁組織的cDNA芯片為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產品編號為cDNA-HColA095Su02,包含完整的臨床病理資料和隨訪資料;患者手術時間為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隨訪時間至2015年9月,隨訪5~9年,死亡44例,患者術前均未經過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
RT-PCR試劑盒(日本TaKaRa公司);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成;CFX96 PCR儀(美國伯樂公司)。
采用試劑盒檢測Lnc-OC1和miR-34的表達,其中,GAPDH為Lnc-OC1內參,18 S rRNA為miR-34內參。RT-PCR引物序列如下,Lnc-OC1上游引物為5′-GGCCTGTGTGTTGAATGCTG-3′,下游引物為 5′-CTGTGGTCACAAAGGCCTGA-3′;miR-34上游引物為 5′-ACAGUAGUCUGCACAUUGGUUA-3′,下 游 引物為 5′-UGGCAGUGUCUUAGCUGGUUGU-3′;內 參GAPDH上游引物為5′-TCGGAGTCAACGGATTTGGT-3′,下游引物為 5′-TTGGAGGGATCTCGCTCCT-3′;18 S rRNA上游引物為 5′-CGGCTACCACATCCTATGAA-3′,下游引物為 5′-TGGAGCTGGAATTACCGCGG-3′。PCR反應體系共 20μL,其中,熒光混合物10μL,10μmol/L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各1 μL,50×ROX染料Ⅱ 0.5μL、cDNA模板 1μL,雙蒸水6.5μL。上述反應均在冰上進行。反應條件:95℃預變性2 min;95℃變性30 s,60℃退火,延伸30 s,共35個循環(huán)。通過公式2-△△Ct計算相對表達量。每組實驗重復3次。
結直腸癌組織中Lnc-OC1的表達水平(0.70±0.12)明顯高于癌旁組織(0.36±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9.315,P<0.001);結直腸癌組織中miR-34的表達水平(0.61±0.18)明顯低于癌旁組織(0.91±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2.507,P<0.001)。Lnc-OC1與患者的年齡、性別、腫瘤直徑、組織分化無相關性(P>0.05),而與淋巴結轉移、TNM分期相關(P<0.05)。見表1。
相關性結果顯示,結直腸癌組織中Lnc-OC1的相對表達水平與 miR-34表達呈負相關(r=-0.967,P<0.001)。見圖1。
表1 腫瘤組織中Lnc-OC1的表達與臨床病理參數間的關系
圖1 結直腸癌組織中Lnc-OC1與miR-34表達間的相關性
生存分析結果表明,Lnc-OC1高表達患者的總體生存率(8/40)低于 Lnc-OC1低表達患者(28/40,χ2=19.72,P<0.001)。多因素 Cox回歸分析結果表明,結直腸癌組織中Lnc-OC1的表達是結直腸癌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P<0.01)。見表2。
圖2 直腸癌患者Lnc-OC1不同表達水平的Kap lan-M eier生存曲線
表2 結直腸癌患者預后因素的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研究報道,Lnc-OC1在卵巢癌中高表達且可促進卵巢癌細胞增殖、侵襲和轉移,Lnc-OC1高表達的卵巢癌患者總體生存率較Lnc-OC1低表達者明顯降低[7]。本研究結果顯示,Lnc-OC1在結直腸癌組織中的表達明顯高于癌旁組織,表明Lnc-OC1可能參與結直腸癌的發(fā)生,其高表達可能導致結直腸癌組織上皮過度增殖或突變,從而形成腫瘤。Lnc-OC1與結直腸癌淋巴結轉移相關,而且TNM分期越高,結直腸癌組織中Lnc-OC1表達越高,提示Lnc-OC1與結直腸癌的發(fā)展密切相關,在結直腸癌中可能也促進癌細胞遷移。此外,Lnc-OC1高表達的結直腸癌患者總體生存率較Lnc-OC1低表達患者明顯降低。結直腸癌組織中Lnc-OC1高表達是患者總體生存率的獨立危險因素,提示Lnc-OC1在結直腸癌中同樣可以作為預后標志物,其高表達提示結直腸癌患者預后不良。
miR-34在多種腫瘤如胃癌、肺癌、胰腺癌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中低表達[14-17],其在多種類型腫瘤中具有強抑癌作用[18]。本研究結果顯示,miR-34在結直腸癌組織中呈低表達,且Lnc-OC1表達與miR-34表達呈負相關,由此推測Lnc-OC1可能通過抑制miR-34表達從而促進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但是結直腸癌中兩者是否存在調控關系需要進一步實驗驗證。
綜上,Lnc-OC1在結直腸癌組織中呈高表達,可促進結直腸癌細胞遷移,其可作為結直腸癌患者潛在的預后標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