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細胞性胃腸炎(EG)是以胃和小腸壁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為主要病理損害,與進食某種特殊食物密切相關,以胃腸道癥狀為突出表現的一種胃腸過敏性疾病。糖皮質激素為最有效的治療藥物,其他藥物如孟魯司特、酮替芬、色甘酸鈉、奧馬珠單抗等,多用于治療激素減量后復發(fā)、鞏固療效、減少激素用量和緩解不良反應等。
1 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對EG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EG的診斷一旦成立,如無絕對禁忌證,應立即開始糖皮質激素治療。多數癥狀在用藥1~2周后即改善,疼痛迅速消失,腹瀉減輕或消失,外周血EOS恢復正常。漿膜型EG患者激素應用7~10 d后腹水可完全消失,遠期療效亦良好。黏膜型EG患者應用激素4周后癥狀明顯緩解。激素口服劑量一般為每天1~2 mg/kg,連續(xù)應用8周后可逐漸減量。對復發(fā)患者再次口服糖皮質激素仍可有效緩解癥狀。但部分患者在激素減量過程中會出現疾病反復,維持劑量不足以控制癥狀以及抑制EOS增殖,且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可出現水鈉潴留、難以控制的高血糖、Cushing綜合征、生長抑制、骨軟化等不良反應。對于此類難治性病例,可聯合其他藥物以達到減少激素用量的目的。
2 白三烯受體拮抗劑
孟魯司特是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最初用于哮喘時降低EOS活性,EG時,EOS活性較支氣管哮喘更高。孟魯司特治療EG的機制為抑制胃腸道平滑肌白三烯受體,并減少Ec的激活、聚集、再生。但目前孟魯司特用于治療EG的例數尚少,其有效性有待進一步驗證。
3 抗組胺藥物酮替芬
目前普遍認為EG系對外源性或內源性過敏原的全身或局部變態(tài)反應,酮替芬為抗組胺藥,可競爭性抑制組胺H1受體,有效治療EG。對長期應用激素治療但療效不理想的患者,加用2~4 mg/d酮替芬,療程12個月,癥狀得到明顯改善,血清IgE水平和外周血EOS計數正常,組織學檢查正常。
4 肥大細胞穩(wěn)定劑色甘酸鈉
色甘酸鈉為肥大細胞穩(wěn)定劑,可抑制肥大細胞在腸道脫顆粒以及組胺、5-羥色胺、緩激肽等介質的釋放,從而發(fā)揮抗過敏作用,口服劑量100~300 mg,3次/d,推薦與激素聯合應用。對血清IgE升高的患者,若血清IgE水平連續(xù)兩次正常,可停用激素,以色甘酸鈉維持治療。對糖皮質激素有禁忌證、治療無效或產生較嚴重的不良反應者可改用或加用色甘酸鈉治療。
5 IgE拮抗劑奧馬珠單抗
IgE拮抗劑奧馬珠單抗對EG的治療作用尚處于實驗研究階段。IgE拮抗劑奧馬珠單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其應用前景廣闊。但Foster等的研究未能證實抗IgE拮抗劑有免疫調節(jié)以及抑制T細胞的作用。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IgE拮抗劑奧馬珠單抗的療效會更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