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機電與汽車工程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筆者首先在所任職的高職院校中,隨機選擇15位從事學生輔導工作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的老師開展預調研,調查了關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情況的相關問題,并對其開展了更進一步的深度訪談[1-2]。此后,再以筆者所在學校的學生為調研對象,針對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其成效開展了具體的問卷調研。本次調研共發(fā)放問卷198份,回收181份,去除無效問卷5份,最終的有效問卷數(shù)為176份,問卷有效率為88.8%,且問卷通過了信度與效度的檢驗。問卷包含21個單項選擇題、8個多項選擇題和1個開放式問答題,共計有30個問題,其中4個問題是關于學生的基本信息,另有26個問題是關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現(xiàn)狀[3]。
表1顯示了本次調查所選取對象的基本情況,本次調查男生(58.11%)多于女生(41.89%),城鎮(zhèn)學生(52.7%)多于農村學生(47.3%),文科學生(52.7%)多于理工科學生(47.3%),大一學生(50%)、大二學生(41.89%)均多于大三學生(8.11%)。但總體上來看,調查對象在性別、家庭來源、專業(yè)類別和年級等維度上分布都比較均衡。
2.1.1 課程內容設置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見圖1),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內容設置方面存在的最突出問題是實踐環(huán)節(jié)過少、理論知識過多(71.62%),其次是課程沒有太多的吸引和說服力(54.05%),再次是課程缺乏針對性和適應性(5.53%),這均說明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偏重于理論教學,而對實踐重視不足,導致課程內容對學生實際的作用并不大,因而不能充分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是當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此同時,還有部分學生認為課程形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包括課程互動環(huán)節(jié)少、考核方式過于死板等。
表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從圖2也可以看出,學生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主要建議集中在貼合學生興趣及其生活實際的要求上,這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設置面臨的突出問題是一致的。
2.1.2 課程教學方式
由圖3可以看出,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式的評價以“比較滿意”和“一般”兩者居多,選擇這兩項的學生人數(shù)比重分別為45.95%和40.54%,這說明學生對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方式總體上還是比較滿意的。
圖1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設置中的突出問題
圖2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設置的建議
圖3學生對現(xiàn)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式的評價
筆者進一步調查了高職院校當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如圖4所示。課本章節(jié)講解是學校最常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選擇該項的學生比重達到了70.27%;其次是以視頻形式開展的案例教學方式,該項的學生比重為48.65%;再次是課外事例講解方式,比重為43.24%;而選擇互動游戲和室外活動等方式的學生比重則很少,比重分別只有25.68%和21.62%。這說明當前高職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還是以課堂講解和視頻講解等教學方式為主,而對于師生互動和課外實踐等方式的選擇則不足。
從學生喜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式選擇來看(見圖5),他們最喜歡課外學習方式,選取此項的人數(shù)比重為43.24%,其次是材料與案例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方式和主題討論式教學方式,其人數(shù)比重分別為20.27%、14.86%和14.86%,而選擇人數(shù)比重最小的選項是理論講授,比重僅僅只有6.76%,這說明大多數(shù)學生都喜歡比較偏重于實踐的課外學習和案例教學方式,而對于純粹的理論教學方式則并不太喜歡。
圖4 現(xiàn)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式
圖5 學生喜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式
由圖6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學生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教輔手段是社會實踐(52.7%),其次是播放視頻(48.65%)和案例講解(48.65%),再次是討論辯論(36.49%)和主題演講(14.86%),這與學生喜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式排序基本上一致。
圖6 較為有效的教輔手段
2.1.3 課程教學效果
從圖7中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課堂效果的總體評價情況來看,有56.76%的學生表示高職院校開設該課程所取得的效果是比較好的,有31.08%的學生表示效果一般,另有9.46%和2.7%的同學分別表示效果比較差和很好,這說明高職心理健康課程課堂效果總體上還是不錯的。
圖7 學生對心理健康課程課堂效果總體印象
通過進一步調查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吸引力的影響因素可以發(fā)現(xiàn)(見圖8),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產生吸引力的主要因素是教育方法(占58.11%)、教育內容(占54.05%)和教育者(51.35%),其次是教育載體(40.54%)和教育環(huán)境(31.08%)。這說明教育方法、內容和施教者是最能夠吸引學生的因素,而教育依托于何種形式或平臺則對學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比較小。這要求高職院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當著重關注教育技術與方法的應用,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安排教學內容,而負責此項工作的老師,也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素養(yǎng)和個人魅力,以便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活動吸引力[4]。
圖8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吸引力的影響因素
如圖9所示,導致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難以對學生產生吸引力的主要原因是教學方式的老舊和單一,其次是老師所使用的語言沒有感染力,所營造的課堂氛圍不夠活躍,再次是老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的掌握不夠熟練,最后是老師在對待學生時沒有良好的態(tài)度,或者老師個人修養(yǎng)不夠,這些原因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吸引力影響因素的排序是一致的。
圖9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缺乏吸引力的最主要問題
2.2.1 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滿意情況統(tǒng)計
高職院校學生對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各個方面所表現(xiàn)出來的滿意情況各有不同,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學生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滿意情況 %
2.2.2 對新媒體教學的滿意情況
絕大多數(shù)被調查者都表示,自己曾經(jīng)所學過的心理健康課程在授課過程中應用了新媒體教學技術手段,其人數(shù)比重達到了82.43%,另有17.57%的同學表示所學心理健康課程并沒有應用新媒體教學技術手段。
如表2所示,在選擇所學心理健康課程應用了新媒體教學技術的同學中,大部分同學表示現(xiàn)有新媒體教學方式能夠獲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其比重為50.82%,還有13.11%的同學表示該新媒體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圖10所示,在這些參加過心理健康課程新媒體教學的同學中,有52.46%的人表示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使該課程的講授更加形象生動、記憶深刻,但也有29.51%的人表示新媒體教學只不過是將新技術簡單地移植過來了,其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并沒有真正融合起來,從而造成了形式與內容部分脫節(jié)的問題,甚至有少部分同學表示新媒體教學存在粗制濫造的問題,覺得這類教學也沒什么意義。而對于那些沒有上過心理健康教育新媒體課程的同學,有41.89%的同學表示這種新型的課程教學形式與傳統(tǒng)課程教學相比,能夠有利于知識的理解記憶。這充分說明了新媒體教學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獲得了大多數(shù)人的肯定,但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改進。
圖10 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多媒體課程教學內容的感受
2.2.3 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滿意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高職學生對本校心理健康咨詢服務、實踐活動以及自身服務需求滿足情況等方面的滿意度都比較一般,這表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還有許多值得改進之處。圖11顯示,學生最易接受的心理健康咨詢方式是一對一輔導,其次是團體輔導,再次是電話咨詢和網(wǎng)絡咨詢。
圖12顯示,學生比較認可的心理健康實踐活動形式是主題活動,其次是同輩交流活動,再次是專題報告會和心理測評,其比重分別為36.49%、24.32%、21.62%和17.57%。綜合學生對心理健康咨詢方式的選擇,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通常比較傾向于開展對等、互動的心理溝通與交流,而比較排斥單向的講授或心理評估,這說明他們更希望解決實際中的心理問題。從圖13可以看出,學生在遇到心理問題時愿意傾訴的對象也反映了這種選擇趨勢,他們更愿意跟同輩群體以及心理醫(yī)生展開交流,以解決其心理上遇到的問題。
圖11 學生容易接受的咨詢方式
圖12 學生認可的心理健康實踐活動
圖13 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時的傾訴對象
2.2.4 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工作的滿意情況
表2顯示,高職學生對本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工作的滿意度一般。有74.32%的學生認為本校的宣傳媒介沒有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僅有25.68%的學生表示有這方面的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職院校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工作沒有取得較好的效果。圖14顯示學校最常組織的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形式主要有心理健康主題文化周、心理健康課程,其次是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再次是心理健康網(wǎng)站宣傳,最后才是紙媒宣傳以及其他形式。這些宣傳形式都比較老舊,較少應用新媒體技術開展宣傳。
圖14 學校組織過的心理健康知識宣傳
從圖15可以看出,學生比較喜歡的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渠道主要是微信、QQ等社交軟件(68.92%)、手機媒體(43.24%)、微博(39.19%)以及專題網(wǎng)站(35.14%),而選擇報紙雜志等傳統(tǒng)紙質或電子媒體的學生人數(shù)比重則比較低,只有兩成左右,而選擇廣播以及其他渠道的學生則更少。
針對這些問題,學生認為高職院??梢灾夭扇∫韵麓胧┨嵘睦斫】到逃某尚?見圖16),即: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有關社團(62.16%)、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活動開展(59.46%)和加強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應用(56.76%)。
圖15 學生喜歡的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渠道
圖16 對校園心理健康環(huán)境營造的建議
從我們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現(xiàn)狀的調查結果來看,高職院校在課程內容設置方面過于側重理論教學,而輕教育實踐,且與學生的互動不足,教學方式比較死板,課程內容并沒有緊密結合學生的興趣及其實際來開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教學內容的設置、教育方法的運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任課老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滿意度方面,大部分學生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還比較滿意,對學校所開展的各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服務以及宣傳工作的滿意度相對要低一些。這說明高職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工作開展方式以及宣傳手段等方面都有待提高。更重要的是,當前高職院校所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沒有對學生心理資本培養(yǎng)給予足夠的重視,因而在具體教育過程中也未針對學生心理資本的培養(yǎng)進行具體的指導,而學生心理資本對其基本素養(yǎng)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還需要出臺相關教育措施,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為學生心理資本的形成和提高給予有力的指導,使之身心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