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棗莊首條BRT線路開通試運行。圖/陳良In 2010, the first BRT line in Zaozhuang began its trial operation.
從“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土路、砂礫路到直通家門口的水泥路;從雙腳丈量到抬腿上車坐行千里……改革開放40年來,棗莊市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交通運輸服務能力,構建形成了涵蓋陸、水、空多種運輸方式,層次多樣、快速便捷的現(xiàn)代交通運輸網絡,進一步方便了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2016年1月9日下午6點半,在開出最后一班市中區(qū)至滕州市的流水車后,棗莊汽車總站退出了歷史舞臺,結束其28年的使命。這個位于市中區(qū)解放路三角花園處的汽車總站,是棗莊市建市后建立的第二個汽車總站。
早在上世紀60年代,棗莊汽車總站就建設在南馬道,幾間平房的規(guī)模,車輛也僅僅發(fā)往臨沂市、臺兒莊區(qū)等周邊地區(qū)。棗莊市汽車運輸公司的張書記說,“1964年,搬遷到西沙河畔火車站附近時,我們每天的工作就是來往于火車站和汽車站之間,用地排車運送過往的旅客?!彪m然當時運輸能力有限,但每天的旅客并不算少,主要是附近城鎮(zhèn)的短途旅客。
到了1987年1月1日,位于三角花園的棗莊汽車總站建成使用,相比于之前規(guī)模更大,擁有營運線路136條,日發(fā)送班次760個、旅客7000人。多年來,作為山東省一級汽車客運站,棗莊汽車總站先后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巾幗建功先進集體”、交通部“文明汽車站”等榮譽稱號。
張東蘭1986年來汽車總站參加工作至今,是汽車站數一數二的老人了,30年的工作經歷讓她見證了汽車站一點點的發(fā)展。張東蘭說,她剛來汽車站的時候條件很簡陋,和現(xiàn)在沒法比,后來慢慢地發(fā)展成為今天的這個規(guī)模。
曾幾何時,汽運因其靈活便捷性,是市民出行的主要選擇之一,尤其對于一些經常需要出差的短途乘客?!拔覐?992年畢業(yè)就在這個大院從事相關工作,到1999年調到汽車總站,要是都算上,如今已經26個年頭了?!睏椙f汽車總站副站長馬廣志說,他剛工作那個年代,車站周邊還有不少地方是麥地。由于當時乘坐客車出行的人較多,周圍的商場都是環(huán)車站建設。那時不要說老百姓,當時的政府或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出差都要乘坐汽車,近幾年由于出行方式的多樣化以及私家車的增多,選擇坐長途車出行的乘客逐年減少。
“搬到新的地方以后,環(huán)境比三角花園總站更好了?!睆垨|蘭說。2016年1月9日啟用的棗莊客運中心,按國家一級汽車站標準規(guī)劃設計,日發(fā)送1500個客運班次、乘客量20000人次,是集長途客運、公交、出租、快件物流、商貿等多種功能一體的棗莊中心城區(qū)標志性建筑。
40年時間,棗莊道路運輸行業(yè)發(fā)展迅速。目前,全市共有二級及以上客運站6個、農村客運站42個、貨運站29個,擁有新能源車輛3766輛,基本滿足全市客貨運的需要。新建成的棗莊客運中心,承擔了原棗莊汽車總站、公交總站的所有功能,并與BRT、公交、出租實現(xiàn)零距離換乘。
○1981年,文化路初具規(guī)模。In 1981, Wenhua Road began to take shape.
○1986年12月30日,棗莊汽車站落成啟用典禮。On December 30, 1986, Opening Ceremony of Zaozhuang Bus Station.
山亭區(qū)推進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滕州市打造農村公路品質工程……讓新興的旅游城市棗莊,依靠農村公路承載著來往的游客和產品的流通。而開展“戶戶通”工程,則讓棗莊市散落在鄉(xiāng)間、深山中的旅游資源,如同一塊塊璞玉被挖掘出來,帶領著棗莊市旅游業(yè)、銷售業(yè)等各行各業(yè)漸漸興旺起來,村民們沉浸在因路帶來的新生活的喜悅中,而農村公路本身的變化,更化作棗莊市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一景,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2003年,棗莊全面提升農村交通條件,大力實施“村村通油路”工程。通過實施“村村通油路”工程,全市2106個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柏油路,村(行政村)與村、村與重要道路之間實現(xiàn)了等級公路互聯(lián)互通。自2016年以來,棗莊實施“戶戶通”工程,打通交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米、最后一公里”,完成了6600公里的建設任務,織密了農村公路的“毛細血管”,成為深受農村群眾歡迎和贊譽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
“有了路,我們的特色產品都能走出大山了。”嶧城區(qū)徐莊村村民李毅鐵說。得益于農村公路的快速發(fā)展,不僅暢通了石榴、櫻桃、馬鈴薯、大棗等棗莊特色農產品的遠銷外運渠道,也有效促進了休閑觀光農業(yè)、農村電商等新興業(yè)態(tài)向農村的深入發(fā)展,農民脫貧駛上了快車道。
“過去,農民出遠門,基本都要步行走土路;條件好一點的,才能坐馬車或拖拉機。如今,豪華舒適的班車進了農村,老百姓想坐哪趟就坐哪趟?!币恍┥狭四昙o的村民對交通變化感觸頗深。截至2017年底,棗莊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7643公里,100%的建制村通了瀝青或水泥路。在這些蜿蜒曲折的農村公路上,原來老舊、擁擠、時間不定的小中巴,也正在被一輛輛嶄新、舒適、準時準點的新能源公交車取代。
近年來,棗莊創(chuàng)新城鄉(xiāng)公交一體化發(fā)展模式,推進城市公交向鎮(zhèn)村輻射延伸,推進了城鄉(xiāng)交通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落實,讓老百姓切實體會到了“出門就是硬化路,抬腿就上公交車”的方便和實惠。自2012年以來,棗莊已有103條城鄉(xiāng)公交線路完成改造,64個鎮(zhèn)街,全市2238個行政村通達了城鄉(xiāng)公交,基本實現(xiàn)“行政村村村通公交”的目標。
經過多年“大公交”的探索,棗莊基本形成以BRT快速公交為骨干、城區(qū)公交為主體、城際公交為補充、城鄉(xiāng)公交為拓展的覆蓋全域、銜接順暢、換乘便捷、四通八達的公共交通網絡體系。以滕州市區(qū)至微山湖紅荷濕地景區(qū)的城鄉(xiāng)公交為例,線路覆蓋姜屯、大塢、濱湖等7個鎮(zhèn)街、30多萬群眾,改造前只有1條線,改造后變?yōu)?條主線、3條支線,客流量增加了三倍,群眾真正體會到了坐公交的舒適與便捷,出門坐公交已成為農村群眾出行的首選,百姓充分體驗到了城鄉(xiāng)公交的便利和實惠。
○京滬高鐵棗莊站。Zaozhuang Railway Station of the Beijing-Shanghai High-Speed Railway.
高鐵開通之前,在北京和上海之間,山東總是處于一個“說遠不遠,說近不近”的尷尬位置上。如何解決坐飛機時間短,坐火車、汽車時間長的問題,棗莊也一直在期盼歷史的轉機。這個轉機似乎是注定要循著鐵軌而來。
棗莊與鐵路淵源深厚。19世紀,因為中興公司的存在棗莊擁有了自己的鐵路和列車,成為中國最早擁有鐵路和列車的城市之一;2010年,時速達486.1公里、打破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紀錄的京滬高鐵試驗國產列車和諧號CRH380A從棗莊站出發(fā);棗莊建設了兩座高鐵站,成為山東唯一、全國少有的擁有兩座高鐵站的城市。
“忽如一夜春風來?!?011年6月30日,京滬高鐵開通,山東處在北京和上海之間的“高鐵黃金地帶”的中間位置上,而棗莊更是中間的中間?!皬臈椙f買火車票到北京、上海,價錢是一樣的,時間也是一樣的,這是中間點?!睏椙f市民李女士說,只需兩個半小時,棗莊成了北京、上海的后花園。
京滬高鐵實現(xiàn)了交通的便捷,對于棗莊而言,高鐵帶來了城市間的同城化,從北京或上海來棗莊的時間不過是吃一頓飯、看一場電影的時間?!拔覀冊谧约谊柵_上就能看到高鐵,每次看到一列列高鐵快速經過,總感覺自己生活在大城市一樣。”住在高鐵站附近小區(qū)的居民劉美麗說,每逢節(jié)假日,她只要有時間都會和丈夫坐高鐵去北京看望朋友,或是去上海大型商場逛逛。高鐵讓棗莊更加開放,市民更加自豪,這也是對城市精神的一種升華。
“棗莊是非常明顯的組團型城市,各個城區(qū)相距較遠,人口規(guī)模不大,由于人流難以聚集,消費群體難以擴大,商業(yè)業(yè)態(tài)難以升級,無法有效發(fā)揮同城效應,縮短新老城區(qū)之間的時空距離成為同城化發(fā)展亟待解決的問題?!睏椙f市公交總公司工作人員說,京滬高鐵棗莊站的開通,為建立高效、通暢、便捷的城市公共客運系統(tǒng),適應市民出行的需要,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數據顯示,京滬高鐵開通5年時間,棗莊站、滕州東站發(fā)送旅客總數已超過1007.4萬人次。旅客進入棗莊,大多采用BRT快速公交。工作人員介紹,自2010年8月,棗莊首條BRT線路開通運營以來,截至目前,全市已開通BRT主線5條、支線2條、專線1條,通車總里程達到148.5公里,日均客流量約9萬人次。
○豪華旅游客車。Luxury tourist bus.
除BRT快速公交的高效運行,為滿足不同乘客的多種需要,2015年,延伸公交5路線,極大方便了嶧城區(qū)沿線市民乘坐高鐵出行。同時,針對薛城區(qū)、高新區(qū)、新城區(qū)的市民,2014年開通了“三區(qū)合一”線路,實現(xiàn)了與BRT線路的無縫對接。
京滬高鐵的建成運營,將百姓生活帶入了“坐地日行千萬里,朝發(fā)夕至一日還”的“穿越”時代。無論是棗莊人出差、旅游,還是沿線城市居民來棗莊商務、觀光,都可實現(xiàn)當日往返,異地置業(yè)、兩地創(chuàng)業(yè)、跨省就業(yè)、異地消費成為一種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此基礎上,棗莊有效承接高鐵效應,發(fā)展高鐵經濟,推動城市轉型,實現(xiàn)經濟騰飛。
(本文由棗莊市交通運輸局提供)
編輯/郭蓓蓓
In the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Zaozhuang has vigorously strengthene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improved traffic service capacity, and constructed a multi-level, fast and convenient modern transportation network that covers land, water and air transportation to further facilitate the safe and convenient travel of the masses and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se 40 years, the road transport industry of Zaozhuang has developed rapidly. So far, there are 6 second-level passenger stations or above, 42 rural passenger stations, 29 freight stations, as well as 3,766 new energy vehicles in Zaozhuang, which basically meet the needs of passenger and freight transportation throughout the entire city. The newly-built Zaozhuang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Center undertakes all the functions of the former Zaozhuang Bus Terminal,and achieves zero-distance transfer with BRT, buses and taxies.
In addition, the comple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Beijing-Shanghai High-Speed Railway brings the life of ordinary people into a “time-space crossing” era where we can “travel a thousand miles in a day, leave at dawn and arrive at sunset”. Whether it is for the travel or business trips of the people of Zaozhuang, or for citizens in places along the line doing business or sightseeing in Zaozhuang,a one-day round-trip can be realized.Cross-district property acquisition,startups in two places, trans-provincial employment and cross-district consumption become new modes of work and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