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小詩
其實,像我這種辭掉工作全職寫作的作者,只是一部分。有很多作者,他們堅持寫作的同時,還在單位上班,甚至下班后還要帶娃。
我經(jīng)常會覺得時間不夠用,甚至覺得自己好辛苦好慘。
一天晚上,我寫完一個約稿躺下,大約是凌晨三點,習慣性地看了看手機。刷到一位幾個月前生了孩子的作者剛發(fā)的朋友圈,大致說的是“半夜起來喂奶,把寶寶哄睡著之后,坐在床邊寫完了一篇故事,自己要多為一個人活了,所以要更加勤快才是啊”。
那個瞬間,我是有些無地自容的。
同樣是寫作者,自己只做寫作這件事已經(jīng)覺得重擔壓身,人家不僅跟我挑著同樣的擔子,手里還抱著娃娃,臉上還帶著笑呢!
突然想起了愛麗絲·門羅,她三十六歲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書,而她二十歲就已經(jīng)開始寫作,那時她已婚,有孩子,做家務,即便在沒有洗衣機之類的家電時,寫作也不成問題。
很喜歡她說的那句話:“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總能找到時間?!笔前?,很多的忙碌和沮喪,歸根到底是不懂得控制生活吧。
我參加過一些官方組織的筆會活動,主辦方邀請一些作者去某個景點采風,吃住行都報銷的那種,能看到作者朋友們文字背后的模樣。
有時候大家會交流一些自己的日常,其實沒有人會說“我多拼,我一天工作多少個小時,我每周看多少本書”。
這不是給讀者做經(jīng)驗分享,你告訴你的同行你有多么勤奮,只會讓別人覺得你這么勤奮還沒闖出什么名堂,好平庸。所以這時候就是作者們說自己“隨便寫寫”的過程了:
A說自己想哪寫哪,心思都放在了玩上面;B說自己不到截稿時刻不動筆,反正皮厚不怕編輯催;C說自己巨懶,寫完根本不想檢查……還蠻好玩的,就像學霸說“我根本沒復習,直接考試了”一樣。
不過生活習慣這種東西,即便不說出口,也能看出一二。
一次結束筆會,我跟某位作家姐姐坐了同一班高鐵返程,她坐在我旁邊。剛開始我們聊了會兒天,后來我有些困,就瞇了一會兒,醒來看到她用手機在寫作,小小的手機備忘錄里,密密麻麻全是字。
我打盹兒的時間,人家已經(jīng)做完一份工作了,大家都在鉚足勁努力啊,而我只會抱怨沒時間。
喜歡了十幾年的羅琳,她剛開始寫《哈利·波特》的時候,一無所有。
母親重病,自己離婚單獨撫養(yǎng)孩子,還在學校里擔任了一份教師的工作,即便如此,她依舊把我最愛的科幻角色帶到了世界上。
有時想想,上帝是個偏心的老頭啊,他把一些人出落得天賦異稟,又讓其他人才華平平??善褪沁@個上帝,平等地給了所有人一天二十四個小時,讓你張口想埋怨他的同時,又忍不住反思自己不爭氣。
像是分家產(chǎn)時,老爺子把最肥沃的田地分給了小兒子,你不服氣,但當你躺在田間地頭曬太陽抱怨收成不好時,看著小兒子汗流浹背認真勞作的模樣,又覺得,老爺子的偏心是有道理的。
不僅是寫作,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吧,才華有高低,學識有深淺,但每個人都平等地擁有時間。
你睡懶覺的時候,你癱在沙發(fā)上追劇的時候,你抱怨時間不夠用的時候,別人已經(jīng)把自己的人生安放得妥妥當當了。
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總能找到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