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張夢旭 ●本報記者 崔杰通 吳志偉 ●汪析
第九個!好萊塢影星羅伯特·德尼羅昨天成為炸彈包裹的最新目標。在他之前的是美國前副總統(tǒng)拜登,拜登是民主黨人,曾公開喊話現(xiàn)任總統(tǒng)特朗普“成熟點兒,該做一些大人做的事了”,據(jù)稱還要代表民主黨在2020年競選總統(tǒng)。本周以來,美國前總統(tǒng)奧巴馬、前總統(tǒng)克林頓、前國務卿希拉里、民主黨的金主索羅斯、前中情局局長布倫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CNN)等都遭到炸彈包裹威脅。幾乎所有國際媒體都強調(diào),遭攻擊的都是特朗普反復抨擊的對象。美國的炸彈包裹從1919年就有了,還曾出現(xiàn)過持續(xù)17年的“炸彈客”卡辛斯基、“9·11”之后的炭疽包裹等,但從未像現(xiàn)在政治指向如此明確。炸彈包裹接連出現(xiàn)之際,距離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只剩下不到兩個星期。截至今晨本報發(fā)稿時,炸彈包裹嫌犯仍未浮出水面,但特朗普已被多方口誅筆伐,批評他上臺以來煽動憤怒和暴力,加劇國家分裂,導致美國現(xiàn)在臨近“沸點”。
都是他的眼中釘
當?shù)貢r間周三晚間,美國上下震驚于炸彈包裹之際,特朗普選擇趕往威斯康星州的一場大型競選集會。他在集會上稱,要捉拿郵寄可疑包裹的肇事者,呼吁“和平、和諧”,但很快將矛頭轉(zhuǎn)向媒體,要求“停止無休止的敵意”“參與政治的人們,必須停止將政敵當作有道德缺陷的人來看待”。美國《國會山報》稱,此前有人說特朗普在道德上不適合當總統(tǒng)。據(jù)美媒報道,當晚的集會上,特朗普的支持者針對希拉里再次高唱“把她抓起來,把她抓起來”。
“伴隨著煽動性論調(diào),特朗普口水的對象成為炸彈的目標”,《華盛頓郵報》24日以此為題寫道,在選舉沖刺階段,特朗普曾將民主黨稱為“魔鬼”,聲稱他們“危險到難以統(tǒng)治”,他還譴責奧巴馬的總統(tǒng)任期,妖魔化前國務卿希拉里。特朗普譏諷民主黨加州參議員華特“弱智”,抨擊前中情局局長布倫南,宣揚有關自由派慈善家索羅斯的陰謀論,將新聞媒體斥為“人民的公敵”,尤其點名CNN的報道是“假新聞”。本周,特朗普的這些批評對象成為土制炸彈的真實暴力目標。法新社稱,炸彈包裹瞄準的都是特朗普的眼中釘,“德國之聲”強調(diào),“特朗普的政敵收到炸彈包裹”。
布倫南24日抨擊特朗普,“太多時候幫助點燃了某些人的憤怒情緒,如果說不是暴力的話”。當天接受CNN采訪被問及“美國當下最急迫的威脅在哪里”,他笑著說:“華盛頓特區(qū)。”同日,美國參議院少數(shù)黨領袖舒默和眾議院少數(shù)黨領袖佩洛西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批特朗普“分裂美國人”。聲明稱:特朗普曾為共和黨參議員吉安福特毆打記者而歡呼;他對夏洛茨維爾的新納粹分子和白人種族主義者態(tài)度曖昧;他在集會上鼓勵支持者——這些人曾以暴力對付示威者;他將媒體稱為“人民公敵”。
“我們不知道誰向民主黨人和媒體寄出了帶有爆炸裝置的包裹,但確定知道當下我們正擁有這樣一個總統(tǒng),他不誠實、蠱惑人心、危及我們的民主。”《芝加哥太陽時報》24日的社論寫道,偉大的領導人召喚我們善的一面,特朗普總統(tǒng)利用憤怒和恐懼將美國分裂。社論呼吁愛國者守護民主。不過,并非所有人都在批特朗普,悉尼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學者拉特克里夫注意到,美國一些強硬派評論人士堅稱,這一輪炸彈包裹攻擊是民主黨為騙取同情而偽造的。
FBI的“頭等大事”
“該案件是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FBI)的頭等大事,我們已在全力調(diào)動資源”,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FBI)局長雷伊發(fā)表聲明,同時向全國征集破案線索。
美國特勤局前犯罪調(diào)查負責人約翰遜曾專門負責總統(tǒng)安全,他稱嫌疑人通常會留下證據(jù),“你扔出去一塊石頭,它不可能不翻滾”。美國的調(diào)查人員現(xiàn)正采集指紋和DNA,特勤局擁有一個龐大數(shù)據(jù)庫,包括過去曾對總統(tǒng)或其他高官發(fā)出威脅的人的名單。美國郵政部門擁有復雜的成像系統(tǒng),覆蓋全美以及郵寄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能夠確定具體郵寄地點。寄件者的汗液、唾液、皮膚單元、頭發(fā)、指紋等都可幫助確定身份。
《華盛頓監(jiān)察者》認為,很快就會破案。首先,未爆炸包裹藏著大量線索,包括包裹的來源、設計、組成、爆炸類型和引爆系統(tǒng),將能夠縮小具備技能和受訓水平者的范圍。其次,從裝置的數(shù)量等情況來看,嫌疑人受過一些軍事或制造炸彈的培訓,由于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擁有廣泛的協(xié)議,能夠查出誰試圖獲得制造炸彈所需的爆炸材料或初級材料。還有,炸彈包裹針對性地寄往民主黨人或所謂的反特朗普個人,特勤處安保情報人員會仔細搜索其龐大的檔案系統(tǒng),詳查以前曾威脅過民主黨人,并有可行途徑實施這些襲擊的人。
美國《洛杉磯時報》24日刊登社論稱,即使最終被證實炸彈包裹來自特朗普的支持者之手,特朗普肯定也會辯解稱他從未鼓勵暴力或犯罪。
美國在走向新的內(nèi)戰(zhàn)嗎?
CNN24日報道稱,美國的政治暴力有多種形式。最近的恐怖主義源于左翼和右翼,2017年6月,66歲的霍奇金森攻擊了在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打棒球的一名眾議員,5人受傷?;羝娼鹕饲霸谀槙习l(fā)文稱,“特朗普是一個叛徒,他已經(jīng)摧毀了我們的民主,是時候摧毀特朗普以及他的公司了”。
隨著國會中期選舉臨近,政治對抗升級。《芝加哥太陽時報》24日稱,加州、新澤西州、俄亥俄州和弗吉尼亞州共和黨的政治廣告已將民主黨候選人描述為恐怖分子的同情者,得州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在競選集會上開玩笑稱,他的政治對手參議員魯爾克將會在監(jiān)獄和希拉里團聚,亞利桑那州的共和黨人稱她的民主黨對手犯了叛國罪,佛羅里達州的共和黨人則稱,索羅斯正資助大篷車移民穿越墨西哥。《悉尼先驅(qū)晨報》25日載文認為,極化的美國臨近“沸點”。
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警告,未來可能有更多的炸彈包裹出現(xiàn)。美國媒體稱,美國議員、民主黨的金主等都加強了安保?!皯嵟?、暴力,現(xiàn)在又是炸彈,美國陷入深深的分裂,它在走向新的內(nèi)戰(zhàn)嗎?”澳大利亞《新聞報》25日以此為題寫道,美國左右兩派從未如此分裂,中間溫和陣營迅速蒸發(fā),自由派和保守派不但互不認同,而且越來越拒絕相鄰而居,拒絕一起工作,甚至拒絕與對方交往。根據(jù)最近的一份民調(diào),1/3的美國人強烈相信一場內(nèi)戰(zhàn)不可避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