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wèi)群
摘 要:化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課要肩負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使命,在中學生心靈里種下“化學科學的種子”并使它發(fā)芽成長,化學課需要讓學生了解科學,認識科學培養(yǎng)學生探究大自然奧秘的好奇心和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關鍵詞:化學教學 科學味
一、問題的提出
在一些化學教研活動中,如上公開課、優(yōu)質課競賽,所展示的“優(yōu)質課”體現出來的“人文精神“十分豐富,音樂,詩歌不絕于耳,上課教師還特別強調這是科學與人文的結合,有的課以風景畫、故事引入主題,有的課以歌曲、詩歌進行總結。有個老師在二氧化碳的教學中還放映了可樂飲料的廣告。[1]
二、理科教學中的“科學味”
初中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對化學教育有明確的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教育要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好奇心,引導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變化規(guī)律,形成化學的基本觀念,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認識化學、技術、社會和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2]
《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要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包括五個方面: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折、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現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3]
學生學習科學的最好方法就是從事科學,實踐出真知??茖W不僅僅是一堆事實和理論,它更是一個過程,一種思考和探究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的方式??茖W是以探究為基礎的,學科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探究??茖W探究(研究)是科學的核心?;瘜W學習離不開科學探究,這就是課堂教學的“科學味道”。那么探究性學習的課堂有什么要求呢?
1.以問題為中心
科學探究是從問題開始的,發(fā)現和提出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開端,教材中很多內容都是針對學生的實際經驗,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物質和物質變化的現象入手,如初中化學從空氣的成分、水的組成、二氧化碳的性質,這些與我們生活關系密切內容引入化學學習,教師要善于從教材內容中提煉出中心問題進行開始探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實驗、觀察、閱讀教材等途徑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將新知識置于問題情境當中,使獲得新知識的過程成為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出這個問題后,給一個空白時間讓學生思考,讓問題去碰撞他們的心靈,在他們的內心產生探究的動力。
2.有探究活動或探究實驗
在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必須讓學生參與進來,需要設計一些方案、一些實驗裝置、一些實驗步驟,論證其可行性。在探究活動中,對學生的操作加以引導和鼓勵,不可強求標準,不可斥責。要重視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在探究過程中,除了動手操作,還要進行深刻地思考,由表面現象思考眾多原子分子的行為,適時調整操作方式。
3.有課堂記錄、分析和交流
科學家也是根據感官和借助儀器來收集有關的實驗現象或數據,并據此做出各種推斷。在探究活動中,也要收集一些信息或數據,需要預測結果,如果所得結果與預測不符,要進行分析原因,然后重新設計方案,重新進行探究活動。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即使離譜的問題。在化學探究活動中,化學變化中的現象一般很明顯,發(fā)光、放熱、生成氣體或沉淀、體積發(fā)生變化,尤其要注意到“異常”的現象,例如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的亞鐵離子在水中顯淺綠色,但實操作過程中,水溶液經常顯淡黃色,這與預期不符,這就要進行分析原因,那么采用什么辦法保護好亞鐵離子不被氧化,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在初中化學《溶液》這一單元中,有一探究實驗是探究“溶解時吸熱或放熱現象”,學生自己設計裝置、探究方法和步驟。探究結果與預期相符,但是接著學生提出了為什么,氫氧化鈉溶解于水放熱,而硝酸銨溶解于水卻吸熱,他們進行了假設和爭論,教師引導他們去了解阿累尼烏斯的電離理論和之后的水合離子理論,鼓勵他們了解科學的新領域。
4.有科學的啟蒙性
我國青少年成長的環(huán)境是在強大的、傳統的人文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鮮有科學啟蒙。尤其是農村小孩,還會受到封建的、迷信的思想的教化??匆豢矗竺碾娨曔B續(xù)劇天天放,《西游記》是人鬼神的故事,《水滸》是群雄爭霸天下的權力角逐,《紅樓夢》是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還有各種各樣裝傻賣萌的動漫,以及《王者榮耀》之類的暴力游戲,因此,學生幼小的心靈是文學化的,缺乏科學啟蒙,缺乏客觀地、理性地看待世界?;瘜W對破出迷信有很大作用,一些騙人錢財的小魔術知山林中鬼火出沒,在化學面前不攻自破。在倡導科學發(fā)展的今天,是影響人們的科學世界觀、科學價值觀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我們今天所提倡的核心價值觀如民主、法制、平等、環(huán)保等都是科學理性的精神。
5.有科學的應用性
科學不是象牙塔里的隱士,它巨大的實用性令人歡欣鼓舞,也是從事科學的巨大魅力之一。中學化學課程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就是將化學延伸到社會應用。初中化學中也有大量的內容涉及到化學應用,如熟石灰改良土壤,中和其酸性;小蘇打用于制造饅頭的炮打粉;以石油為原料制造出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
6.有理科教育的人文性
科學教育不是培養(yǎng)“科學怪人”一一只管科學研究不過問社會生話,每一項科學創(chuàng)造或發(fā)明要對它進行論證,它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利弊,現在都知道塑料的發(fā)明是一個多么糟糕的發(fā)明?;瘜W教學中也要滲透人文性,化學的發(fā)展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但問看到,化工廠排放的“三廢”和使用過的化工產品如廢手機廢電池給環(huán)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對空氣、水和土壤污染很大,有的污染不可逆轉,令人痛心。
綜上所述,化學已是一門聯系社會很多方面的綜合學科,化學教學的任務也更艱巨,對化學教師的要求也不斷增加,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化學教師需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九年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
[3]化學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