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中職貧困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本文從對中職貧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出發(fā),指明了中職貧困生中存在的常見心理問題,最后提出了解決中職貧困生心理問題的教育策略。
關鍵詞:中職貧困生 心理問題 教育策略
一、中職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中職貧困生是指就讀于中等職業(yè)學校,因家庭經濟貧困而無法支付教育費用或支付教育費用困難的學生。中職貧困生主要是廣大農村、老區(qū)、貧困山區(qū)的生源,父母雙方或一方下崗,家庭突遭重大變故等。中職貧困生經濟困難,心理負擔沉重,是迫切需要救助的弱勢群體。相關的統(tǒng)計顯示,中國目前人口貧困發(fā)生率為2.5%,高等學校的貧困生發(fā)生率為20%,中職學校中的貧困生發(fā)生率為30%左右[1]。面對如此巨大的中職貧困生人群,對這類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著的急迫的需求,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保證中職貧困生健康成長
長期以來,我們對中職貧困生的關心更多的是在經濟方面,而在生理方面,卻很少去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據最新的醫(yī)學調查表明,如果一個人性格孤僻,心理長期處于一種抑郁狀態(tài),就會影響體內各種激素的分泌,使人的抵抗力大大降低,因此疾病就會乘虛而入[2]。所以,切實而有效的開展中職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職貧困生全面健康成長的有力保障。
(二)提高中職貧困生學習效率
學生們在生理上的病痛可以讓他們渾身無力,不能正常上課、寫作業(yè)。同樣,心理上的問題也能讓他們情緒不穩(wěn),上課開小差,課后作業(yè)潦草。通過解決中職貧困生的心理問題來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對他們最終掌握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3]。
(三)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
因為貧窮、貧富差距的擴大而導致的青少年違法犯罪事件越來越多的發(fā)生。而這些青少年中有一部分正在或者曾經就讀于中職學校,而且有不少是來自于貧困家庭的學生。如果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就能關注到他們的各種心理問題,并及時有效地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那些處于不健康狀態(tài)的中職貧困生能夠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就可以減少或避免一些違法事件的發(fā)生,從而維護學校、社會的穩(wěn)定[4]。
二、中職貧困生常見心理問題
(一)自卑
自卑心理是中職貧困生中最容易產生的一種心理。自卑心理通常通過四個方面體現出來,即神態(tài)自卑、情緒自卑、言語自卑和行為自卑[5]。中職貧困生的自卑心理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來自于經濟方面,物質上的相對缺乏使中職貧困生做什么事情都缺少自信心。二是來自于學習方面,中職生大多數在初中階段成績不夠理想,因此這類學生在中職階段遇到困難時習慣性地否定自己。
(二)焦慮
焦慮心理是一種常見的、負面的心理情緒,它是內心沖突而產生的不愉快的產物。這種情緒通常表現為心情煩躁、精神緊張、坐立不安,甚至睡眠質量嚴重下降等。中職貧困生的焦慮心理主要是由于經濟困難所引起的,是對能否順利完成學業(yè)的一種擔憂,是對未來人生危機的一種恐懼之感。由于本身文化基礎偏差,再加上經濟條件差,使得他們常常為學習、為家庭貧困而感到焦慮[6]。
三、解決中職貧困生心理問題的教育策略
(一)提高全體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對中職貧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需要有專業(yè)的心理輔導老師對他們進行心理干預,更需要學校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如果全體教師都能夠善于發(fā)現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并能夠及時的反映甚至解決問題,對于提高中職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無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7]。為了加強全體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建設足夠的專業(yè)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第二,每學期對所有教師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
(二)構建完整的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構建完整的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就是說要根據中職貧困生的心理特征,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巧,結合學校日常的教學活動,開展中職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以及心理危機干預等活動。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課堂教學;團體心理輔導;心理熱線。;心理輔導室和心理檔案。
(三)積極利用信息化手段
針對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積極利用現代化的信息化手段來完成,具體方式有以下二種:
1、心理健康宣傳網頁的建設。我們可以建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網頁來傳播心理健康知識,這種方式必將有力地提高那些中職貧困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程度,并取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2、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眾號的建立。現如今,智能手機幾乎是學生們的標配,而中職貧困生同樣也擁有智能手機。因此我們可以這一現化代的通訊手段,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眾號,并要求所有學生添加關注,這樣,心理健康教育專任教師就可以不定期地把一些心靈故事、心理知識推送給學生,他們就可以最直接的接收并閱讀各種心靈故事和心理知識,最終實現心理健康教育。
四、結語
只要有對比就有窮富之分,貧窮本來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對比,才造成了目前中職學校中因貧困產生心理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多。能夠幫助這些因為貧困而產生心理問題的學生重新獲得身心上的健康,是我們這些職校教師畢生不懈的追求。
參考文獻:
[1] 紀秋紅.中職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探究[J].科技創(chuàng)新,2015(5):88-90.
[2] 俞婷.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的探索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 2015(4): 235-236.
[3] 司愛霞.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11(6): 25-26.
[4] 王麗.中等職業(yè)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探析[J]. 教育現代化, 2017 (41): 127-128.
[5] 楊懷甫.中職貧困學生自卑心理剖析[J]. 廣西教育,2014 (11):61-62,74.
[6] 楊鑫.議中職貧困生心理健康現狀與矯正對策[J]. 課程教育研究,2013 (5):220.
[7] 張貴萍.教師應將學生心理素質教育落實到教育教學中[J]. 科技資訊, 2006 (19): 102.
資助項目:2018年湖南省永州市職業(yè)教育“十三五”規(guī)劃重點微型課題 “永州市工商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助推精準扶貧的研究”,[Yzwxkt201856]。
作者簡介:蘇小琴(1983-7—),女,重慶人。
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一級教師, 研究方向:從事貧困生資助與心理干預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