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rpillar
小洋樓改造的復古咖啡館,變身畫廊的中共三大舊址,“一門三舉人”的余萌山房,尋常百姓家的小洲村寨,攝影圣地的紫泥堂……作者在這繁華都市中邂逅了一場安靜的舊時光。
許多人對廣州的印象都只停留在美食之都,我也一直這樣認為,廣州人愛吃、會吃,天下聞名。拋卻前人咀嚼留下的精華,跟著自己的興趣癖好去探索,卻發(fā)現(xiàn)廣州的魅力遠不止于此:復古清幽的韻味、現(xiàn)代簡約的風格、特色文藝的店鋪……古今在這里融合,中西于此薈萃。
東山小巷:做一場民國舊夢
正所謂“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指的就是東山的宮家子弟、西關的富家時髦小姐,代表著權力與財富,備分東西,共同支撐著舊時廣州的繁華。這條小巷,就是當年的東山少爺們居住的地方。
廣州,這座在近代史上濃墨重彩的城市,古鎮(zhèn)老街中處處都留有時光的印記:東山少爺?shù)姆比A舊夢、嶺南水鄉(xiāng)的文藝氣息、古韻園林的曲徑清幽……漫步其中,仿佛時光可以倒流。我在其中流連,恣意滿足著自己對舊時光的想象。
這次探訪的第一站,是隱藏在鬧市的東山口小巷。過去廣州東山住的大都是達官貴人,而西關則多商業(yè)巨賈,正所謂“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指的就是東山的官家子弟、西關的富家時髦小姐,代表著權力與財富。各分東西,相輔相成,共同支撐著舊時廣州的繁華。這條小巷,就是當年的東山少爺們居住的地方。
漫步在年代久遠的小巷,東山少爺早已難覓蹤影,但小洋房卻被保留下來。紅墻磚瓦的背后,是一家家精致復古的咖啡館、藝術館、旅店……我選擇了兩家由小洋房改造而成的復古店鋪,體驗一下民國時期的繁華舊夢。
第一間探訪的是一座兩層半高的紅磚小洋樓:THE OWlS House貓頭鷹主題咖啡館。庭院內,翠綠的藤蔓包裹著斑駁的磚墻,幾張原木色的高腳桌椅點綴其中,旁邊停放著一輛老式自行車,磚紅色車身搭配竹制籃筐,讓人不禁想騎上兜兜風,做一回民國時期的淑女。走進店內,里面也有許多貓頭鷹裝飾品,形態(tài)不一,萌趣十足,從店名到裝飾,可見主人對貓頭鷹特別的偏愛。環(huán)顧四周,室內裝飾簡約復古:花階磚、老式桌椅,手搖電話機……這些舊物的簡單點綴。更讓人有穿越民國的時空錨亂感。
第二所老房子是逵園,比起貓頭鷹咖啡館的復古風格,這里更注重營造藝術氛圍。東山洋樓中,隅園、春園、簡園、逵園、明園并稱為五大僑園。春園、逵園及簡園是中共三大期間黨的重要領導人的主要活動場所,而逵園就在中共三大會址的對面。這棟老洋房曾空置許久,多年以后,才在幾位熱愛藝術的年輕人手中重獲新生。一樓被改造為畫廊,裝飾頗為簡約,定期展出不同的畫作。踏著木質臺階上樓,二樓是偏西式風格的咖啡館,室內色彩鮮艷,明黃草綠,很是亮眼,而鉤花鐵窗和花磚地面又透著懷舊風隋。走到陽臺,桌面和椅子都是花磚的模樣,依靠在年代久遠的紅磚墻上。仿佛還能感受到舊時光的氣息……
余蔭山房、小洲村寨:尋覓晚清風光,感受吉村韻味
漫步在庭院中央的浣紅跨綠廊橋,西面是錦鯉游動的碧綠池塘,東面是造型獨特的八角形玲瓏水榭,“風送荷香歸院北,月移花影過橋西”,讀著這幅廊橋上的對聯(lián),仿佛能感受到古時月下賞花的雅趣。
告別了民國時期的權貴之地,我貪婪地繼續(xù)把時光車輪向過去推進,來到清代舉人的私家花園一探究竟。這座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古宅,正是嶺南四大園林之一:余蔭山房。明清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高峰期,清代,私家園林更是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于全國各地。余蔭山房始建于清同治三年,歷時5年完工。山房故主鄔彬,字燕天,是清朝舉人,官至刑部主事,他的兩個兒子也是舉人,因而有“一門三舉人,父子同登科”之說。鄔燕天告老歸田后。聘名工巧匠,吸收蘇杭園林之精華,結合閩粵庭園之風格,興建了這座千古流芳的名園。為紀念先祖福蔭,取“余蔭”二字作為園名。雖是名園,這里卻低調得常常讓人忽略了它的存在。不過也正因如此,偌大的園區(qū)只有三五游客,倒更顯出古代園林的清幽。
尚未入園,就感受到園內的綠意,文雅的翠竹和粉紫的花朵相互映襯,探出墻來歡迎訪客。踏入園內。一幅對聯(lián)吸引了我的注意:“余地三弓紅雨足,蔭天一角綠云深”。弓是古代的計量單位,一弓約等于一點六米。主人正是以“三弓”來形容園林的面積之小。誠然,余蔭山房占地不足三畝,但布局精巧,是嶺南園林的代表之作,亭臺樓閣、橋廊堤欄、山山水水、一步一景,處處讓人有曲徑通幽、柳暗花明之感。
漫步在庭院中央的浣紅跨綠廊橋,西面是錦鯉游動的碧綠池塘,東面是造型獨特的八角形玲瓏水榭。“風送荷香歸院北,月移花影過橋西”,讀著這幅廊橋上的對聯(lián),不禁心向往之,白天已是微風習習,心曠神怡,不知古時月下賞花又是何等雅趣。
余蔭山房不僅景觀精致,建筑布局也非常講究風水。廊橋兩旁的八角形水榭和方形池塘,正對應了《周易》的“天圓地方”。園內的磚雕、木雕、灰雕、石雕也都精雕細琢,墻上雕刻的花草栩栩如生,和一旁生機勃勃的綠植爭奇斗艷。經過百余年時間的沖刷,墻面已略顯斑駁,推開雕花的木窗憑欄眺望,卻依舊能感受當年的風光無限。
見識過大戶人家的風雅后,不妨去古村寨“小洲”感受舊時尋常人家的生活。沿著小巷進入村內,首先探訪的便是頗具規(guī)模的簡氏宗祠,祠堂建于明末清初,占地一千七百多平米,祠堂內游客稀少,獨自漫步其中,欣賞這古色古香的祠堂。忽然一陣戲曲聲傳入耳中,尋聲而去,原來是戲曲愛好者聚在這里吹拉彈唱,動聽的粵曲為這古老的祠堂更添了幾分南粵韻味。
繼續(xù)向前,一棟明黃色的建筑出現(xiàn)在眼前,在眾多樸素的村屋中顯得尤為亮眼。這便是小洲村的人民禮堂。墻頂上是紅光閃閃的五角星,室內用紅色字體粉刷著“人民公社萬歲”“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奮勇前進”,這還是我第一次看到人民公社。頗為新奇。
而小洲村內最具特色的,還是用材獨特的蠔殼屋。蠔殼屋至今已有五六百年歷史,當時小洲村四面汪洋,當?shù)厝司偷厝〔?。在海邊沙堤挖出大量的蠔殼,混以黃泥,砌成外墻。聽村民說,這整齊排列的蠔殼不僅外觀獨特,還有冬暖夏涼、不積雨水、不怕蟲蛀的特點。
繼續(xù)穿梭在村內狹窄的小巷。這里除了獨特的建筑和悠久的歷史。還充滿了文藝氣息。不少熱愛藝術的年輕人聚集于此,荷塘月色的涂鴉裝點著老舊的祠堂,古村在畫家的筆下變得富有藝術氣息。村里的小店大多文藝,隨意看看,也許會在不經意問邂逅美好。逛累了,就拐進一家安靜院落,喝杯清茶,休憩片刻,享受古村落的閑散時光……
文創(chuàng)空間:繁華聲中的別樣安寧
這里的各個角落都匠心獨運,沿著曲折的木質扶梯上樓,每層樓梯都各具特色:宮崎駿風格的墻紙、色彩鮮艷的夸張涂鴉、赭紅色的墻壁、精選的掛畫……僅僅樓梯就已讓人驚艷。
廣州的文創(chuàng)園,眾所皆知的是紅專廠、T.I.T、太古倉……而紫泥堂,卻顯得有些默默無聞。其實.這里比紅專廠更上鏡。游客卻少了很多。復古文藝風和工業(yè)廢墟感都能在這里覓得蹤跡。而且地廣人少,就算70-200的長焦也完全可以施展開來。如果你喜歡創(chuàng)意園又愛攝影,一定會覺得相見恨晚!
紫泥堂在五六十年代曾是一家糖廠,鼎盛時期有四千多名員工?,F(xiàn)已停產荒廢多年,但蘇聯(lián)式工廠卻被保留得非常完好。工廠總占地面積三十六萬多平方米,其中核心區(qū)域約八萬平方米。園區(qū)的部分區(qū)域已經被改造為創(chuàng)意園區(qū)。主題酒店、高檔餐廳、藝術會展、咖啡廳、攝影館,不一而足。店鋪的裝飾大都很復古,完美融入了老廠區(qū)。相比黃色的老廠房。江邊鋼筋水泥的藍灰色建筑則更具工業(yè)風,在破敗的廠房區(qū),蕭瑟的廢墟感撲面而來。
離開紫泥堂。我繼續(xù)探訪廣州的文創(chuàng)小店。談起文創(chuàng),書店必不可少,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書店決定了城市的文化氣質,也推動著城市的文化發(fā)展。廣州書店眾多,這其中最讓我流連的,是源自廣州本土的小眾書店:樹德生活館。
T.I.T創(chuàng)意園入口兩三百米處有一顆大樹,樹下擺著三五張木質圓桌和白色椅子,旁邊是一棟兩層半高的白色簡約建筑,這就是樹德生活館。樹德生活館的書籍以設計和文學類為主。墻上的文字和詩句。讓書店更有文藝氛圍。館內的閱讀空間格外別致,無需消費便可隨意找個角落坐下來看書,每個位置旁邊都有潔凈寬大的窗戶,抬眼便是藍天和綠植。二樓還有一間擺滿多肉小盆栽的透明玻璃房,內有兩張座椅可使用。通透的陽光和寬闊的視野,讓我羨慕不已,惟愿自己也有這樣—個房間可以獨享。
樹德并不僅僅是一家書店,更是設計好店。一樓出售各具創(chuàng)意的精品文具,大多為原木色調,雖并不華麗,卻有舒服妥帖之感。聽店員說,樹德的設計曾多次獲獎,連大名鼎鼎的德國紅點設計獎和iF工業(yè)設計獎都被收入囊中。
告別樹德,回望一眼,外墻上的青藤上赫然寫著:“好好生活,因為總有個人惦記著你”。對于忙碌得忘記感受生活的城市人,這句話語,雖然簡單,卻很貼心。
不知不覺探店之旅已接近尾聲,我最后來到的是由嶺南騎樓改造而成的文藝小店——歌莉婭225概念會所。這棟五層高的騎樓位于繁華的北京路上,因其橙色的外墻和郁郁蔥蔥的屋頂花園而顯得特別。老房子已有六十多年的歷史,房主曾在此開過照相館,直到現(xiàn)在房間里還陳列著老式的相機和舊照片,為這座老房子增添了許多懷舊色彩。如今主人已經搬離,歌莉婭花了三年時間將其恢復原貌:花階磚、滿洲窗、水磨石米……并打造成集花店、展覽、素食館于一身的概念會所。
走進騎樓,映入眼簾的是一家森系裝飾的花店。風鈴草、洋桔梗、小牡丹……鮮嫩欲滴的花朵點綴著每個角落。玻璃窗前的每一束手捧花都精心搭配,讓人忍不住想捧一束回家。沿著曲折的木質扶梯上樓,發(fā)現(xiàn)僅僅樓梯就已讓人驚艷,每層都各具特色:宮崎駿風格的墻紙、色彩鮮艷的夸張涂鴉、赭紅色的墻壁、精選的掛畫……二樓展示著歌莉婭設計的女裝。它秉持“旅行就是生活”的理念,每季的服裝都會到不同的國家取景,并在服裝中融入當?shù)氐脑?。繼續(xù)上樓,就到了我最喜歡的展館。這里正好在舉辦攝影展,讓喜歡拍照的我大飽眼福。逛完展覽,到四樓的素食館用餐,餐食被花瓣點綴得宛如藝術品。每一口都是新鮮清淡的滋味。這棟歷史悠久的嶺南騎樓雖然面積不大,卻層層都藏著驚喜。
“食在廣州”的美名家喻戶曉,卻掩蓋了廣州中西交融的古城光芒。這里絕不僅僅是美食之都,除了經典的景點線路、百年老店,還隨處可見復古風情和文藝氣息,美好的地方太多,無法一一道來。這次的旅途雖已結束,我卻已期待著下一次的深度探訪,廣州又會給我多少驚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