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比特人
太平洋山脊小道和阿帕拉契亞小道、大陸分水嶺小道一起,被稱為美國戶外徒步運動的三座皇冠,它本身便是一部傳奇、一部史詩。它記錄自盤古大陸分裂之后北美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不斷碰撞以及上個冰河期留給大地的痕跡;它還記錄了杰迪戴亞·史密斯等人對這片土地的探索、印第安人徒勞的抗爭和“當那黨”人的悲慘遭遇;它是歷史和自然的斷面。
太平洋山脊小道南起加利福尼亞的坎波(Campo),北到加拿大卑詩省的曼寧公園(ManningPark),全長為2659英里。約合4279公里,面向廣大徒步登山愛好者完全免費開放,它提供了很多選擇,徒步者可以選擇一日游,也可以選擇5-10天探索某一個路段。最具挑戰(zhàn)的是穿越,也就是說一次性完成整條小道,出發(fā)時間一般在3月到5月,歷經(jīng)半年左右時間。在12月以前完成整個旅程,穿越者將面臨著時間、空間、地形、天氣等諸多挑戰(zhàn)。大多數(shù)穿越者會選擇從南向北穿越。
我于4月7日從美國和墨西哥邊境的小鎮(zhèn)坎波出發(fā),沿著這條著名的徒步小道——太平洋山脊小道,向加拿大前進。
坎波→莫雷那湖→黑楊峽谷→拉谷那山→鷹巖→內華達山脈
6點我們準時出發(fā),3輛車就這樣載著十幾個心懷夢想的穿越者匆忙踏上了旅程。
在太平洋山脊小道,有一群人被稱為“小道天使”:他們可能是富有的中產階級,也可能是生活窘迫的工薪階層;他們?yōu)榇┰秸咛峁┦乘?、收寄補給包裹、通勤服務、飲用水,甚至是啤酒。這些志愿者對于穿越者來說,就是不折不扣的天使。
4月7號早晨5點半,我早早被鬧鐘叫醒。小道天使Frodo、Scout準備了豐富的早餐,我的胃口一般,頭天晚上已經(jīng)把背包收拾好,Scout提醒每個人多帶水。6點我們準時出發(fā),3輛車就這樣載著十幾個心懷夢想的穿越者匆忙踏上了旅程。
坎波是太平洋山脊小道南加州部分的開始,也是穿越加州的開始。不得不說運氣好,第一天就下雨,溫度適合徒步。我的目標是走20英里。到莫雷那湖營地扎營。從地圖上看這段不算太難,起伏不大,但是缺水。總共就兩個水源,這幾年加州干旱,都已經(jīng)干涸,所以選擇不多。為了防止墨西哥人偷渡,美國政府禁止志愿者在邊境20英里內放置桶裝水。因此要么帶足兩天的水在哈斯特溪或是黑楊溪扎營。要么走20英里到莫雷那湖營地扎營,營地還有浴室可以洗澡。半英里外還有一個便利店提供熱食,這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6點半,我終于到了莫雷那湖營地,這里有很多穿越者。一眼望去到處都是帳篷。還沒來得及喘息。雨又下起來,越下越大,只能趕快扎營。剛開始我?guī)Я藷o桿帳,這無疑是個錯誤的決定。這帳篷沒有封簾,只適合應急。擋不了大風雨。當初只是因為它實在太輕了才帶上。這一晚注定要提心吊膽度過,希望沒有大風。傍晚大家點起篝火,圍在一起,談論令人興奮的一天,我略微安心的同時,又對自己十分失望:我感到筋疲力盡,看來自己是不可能每天都走20英里了。我還需要時間去適應、去尋找自己的節(jié)奏。雖然有些灰心,但畢竟到達了這里。結果不壞,在大雨中我進入夢鄉(xiāng),明天如何只有明天知道。
4月8號早晨,雖然已經(jīng)7點,但我一點出發(fā)的意思都沒有,渾身酸疼,這是第一天留下的痛苦。檢查周遭,背包睡袋都很干燥,看來這個無桿帳還是頂住了壞天氣。大多數(shù)背包客已經(jīng)離開營地,我必須振作精神重新上路。簡單吃了些麥片和干糧,收拾背包穿上雨衣踏上新的征程。沿著黑楊峽谷向北方前進。這一段非常平緩,黑楊峽谷周圍并無高山,細雨蒙蒙。一片綠意盎然.不遠處的公路上汽車繁忙地穿梭來往。完全不是沙漠中的景象。
今天沒有設立目標。走到哪兒算哪兒,因為天氣涼爽,也沒背多少水,但我的背包沒有側口袋,給我喝水帶來了不少困擾。過了八號高速,我告別了克利夫蘭國家森林公園,進入拉谷那山地區(qū)。緊接著是一路上坡,累得我氣喘吁吁。不過今天注定是有驚喜的,好不容易走到30英里處的KitchenSpring Road,兩位大哥在路口支著帳篷,擺了幾把椅子,有啤酒、汽水、點心、水果。他們熱情地邀請我坐下,并且告訴我,他們是來自圣迭戈的小道天使,也曾經(jīng)走過太平洋山脊小道。這就是我所遇到的第一個小道天使和小道魔法.對于精疲力盡、口干舌燥的我,此時此刻簡直是進了天堂。登山的疲憊早被拋到腦后,啤酒、汽水隨便喝,點心和蘋果十分可口。那種幸福感是以前從未體會過的。
別了兩位小道天使,我穿過公路,翻過山口,路邊的風光不禁令我為之一震,小路沿著山脊蜿蜓向北,一邊是高山一邊是寬闊的峽谷,這正是我最愛的風景,想起今天遇到小道魔法,幾天來的忐忑與失落一掃而空,天大地大任我行走,不由得腳下生風走得輕快。不遠處是一個叫席柏特的營地,今天就在這里扎營,支好帳篷。接下來就是休閑時光。后來回顧整個旅程,這樣享受露營樂趣的機會其實不多,不得不說這是愉快的一天。
接下來的路途雖然艱難,但到達鷹巖(EagleRock)時。我已正好走了100英里的路程,而鷹巖那壯美的景象也讓我明白無盡旅途的意義所在。離開鷹巖,小道沒入一片丘陵,下到谷底,沿著一條叫做Canada Varde的清澈小溪一路前行。落葉覆蓋小路,夕陽西下,和煦的陽光照進密林,讓小溪、大樹等等都披上了絢麗的衣裳,風輕輕掠過,片片落葉在夕陽照耀下如閃爍的星塵飄落在地上。下午7點,終于抵達華納泉,那里是穿越者們聚集的營地,我來得晚了些,志愿者的湯已經(jīng)發(fā)完,只有熱狗。但對于我來說這已經(jīng)足夠,我在大樹下支起帳篷,這一晚睡得安詳。
在后來的1個多月里,歷經(jīng)艱辛。我終于穿越了沙漠,前方等著我的,是傳說中的內華達山脈,真正的考驗,也就此開始。
肯尼迪草地→孤松鎮(zhèn)→雞泉湖→惠特尼山
陽光反射在雪原上發(fā)出耀眼的白光,黝黑的山體卻被照得發(fā)亮,散發(fā)著奇異的光彩。今天,是我們登上第一高峰惠特尼山的日子!
為了準備穿越內華達山脈的核心地帶,我在肯尼迪草地等待了兩天。但是因為這里可提供的服務實在太有限,我并不能得到想要的裝備??磥砦冶仨毴ス滤涉?zhèn),這讓我的行程變得充滿不可確定因素。我一直在考慮之后的策略,我并沒有足夠信心單獨闖過那些洶涌的河流,我需要同伴,正巧韓國小伙Navigator也準備去孤松鎮(zhèn),我決定和他搭伴。
5月23日早晨吃過早飯,我和Navigator在伙伴們的加油和歡呼聲中上路了。上路的時候我們并沒有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我想大概我們會走20英里。我們沿著公路重新回到太平洋山脊小道,穿過一大片草地,到達肯尼迪草地露營地。從這里我們正式進入內華達山脈核心地區(qū),下午3點多我們就到達了科恩河南源頭上游,這里有一座橋,北岸是大片草地,風景迤邐,這里是一個完美的露營點,我和Navigator都不想走了,進入內華達山脈的第一天.我們不想給自己太多的壓力。于是便扎下營帳。
5月25日,經(jīng)過兩天奔波,我和Navigator終于到達孤松鎮(zhèn),這里和內華達山脈完全是兩個世界,天氣晴朗而炎熱,我們穿著棉衣顯得格格不入。我和Navigator先到麥當勞飽餐一頓,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必須買到所需要的裝備,孤松鎮(zhèn)的戶外用品店有兩三家。適合我的不多,我只好在亞馬遜上訂購了新鞋和沖鋒衣,接下來就是等待天氣好轉再次上路。
幸運的是,5月27號中午,我的裝備準時寄到,換上嶄新的徒步鞋和沖鋒衣,我們重新上路,下一個目標,便是攀登美國第一商峰——惠特尼山!
要想攀登惠特尼山,第一步便是先到達海拔3130米的767B營地,我因為早起,便從雞泉湖出發(fā),率先上路,與晚起的Navigator約定在營地碰頭。接下來是一段艱苦的爬升,翻上山頂又開始緩緩下降,繞過一片開闊平緩的山脊,翻上第二個緩坡后小路突然變得狹窄難行。小路淹沒在一大堆巨石中。而雪卻越來越多,只能根據(jù)腳印才能分辨來時的路,而遠處突兀的巨峰提示著我,我離惠特尼山已經(jīng)不遠。翻過這段巨石坡,眼前豁然開朗,前面是一個巨大的雪坡,翻雪坡,能看到一條小路鉆進東面的山谷,根據(jù)地圖顯示,這便是通往螃蟹樹草地的道路了,我?guī)虾喴妆捅€一點點地向下蹭。然后就坐起了滑梯,滑到了下面。
這時,Navigator也和其他登山客趕了上來,我們于下午4點多到達767B營地。在這里經(jīng)過一天的修整,5月31號早上4點,正式開始攀登惠特尼山。
攀登過程中,我們幸運地遇上了之前結識的德國人Peter,以及Cristi、Will,大家決定一起向雪山進發(fā)??芍車际茄衣芬咽峭絼?,我們只能向著山腳下前進,相信走到那里能夠發(fā)現(xiàn)上山的路,果不其然,經(jīng)過一番艱苦的努力,果然在山腳下發(fā)現(xiàn)一大堆腳印,蜿蜒著向山上延伸,這里大概就是登山之路了。沿著腳印,我們開始漫長的登山之路。這是一個巨大的雪坡,估計在75度左右,腳印不停地折回走著之字形,一邊是雪坡一邊是懸崖,如果滑下去,碰到巨大的巖石就會粉身碎骨。所以必須全神貫注,每一步都必須踩實,稍稍一點差錯,后果不堪設想??恐€的幫助,我們慢慢地向上攀登,可就在離山頂不到300米高的路程時,我的一只簡易冰爪壞了,可是我也沒有什么更好的選擇,只能穿著剩下的一只簡易冰爪繼續(xù)爬升。
完全忘記我到底走了多久。就在已經(jīng)筋疲力盡的時候,前面出現(xiàn)了石屋子,這便是山頂了。我不禁大喊起來,抒發(fā)心里的暢快!站在山頂,東望沙漠,西看雪原。內華達山脈如同海浪一般洶涌地奔向遙遠的北方,山風乍起,呼嘯在絕大的山谷間,拍打著銅墻鐵壁,那是振聾發(fā)聵的歌曲。陽光反射在雪原上發(fā)出耀眼的白光。黝黑的山體卻被照得發(fā)亮,散發(fā)著奇異的光彩。
今天,是我們登上第一高峰惠特尼山的日子!
優(yōu)勝美地→塞拉城→俄勒岡州→華盛頓州→加拿大邊境
連續(xù)的意外讓我身心俱疲,和同伴分別后,我更是對以后的旅途失去信心,接近放棄。
從惠特尼山下來后,我徘徊在優(yōu)勝美地,身邊發(fā)生了許多事:一是我爺爺?shù)娜ナ馈I硖庍h方的我沒能見上他最后一面;二是在一次渡河過程中。要不是有Peter的幫助,我險些喪命于亂流中;后來,在穿越樹林、懸崖的過程中,我?guī)状嗡览锾由?;連續(xù)的意外讓我身心俱疲,和同伴分別后,我更是對以后的旅途失去了信心。接近放棄。
終于,在到達塞拉城后,放棄的想法到達頂點,我沮喪地坐在雜貨店的回廊上,看著人來人往,心卻冷得要命。我的旁邊是一個可愛的小姑娘,大概不過20歲。她和我聊起之前的旅途,我告訴她我打算退出,我的旅行到此為止了。此刻,她的眼睛里泛著不可抑制的悲傷:“不要這樣!不要這樣悲傷地離開小道!”那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語氣??粗羌儍舳宄旱拇笱劬Γ彝蝗桓械搅藷o比的溫暖,我們素不相識,我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但是此刻她卻看穿了我的心。這是只有在小道上才能體會的感情,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情。我的低沉的心在那一瞬間,突然又火燙了起來。
可是我又能說什么呢?我只是微笑了一下。再次陷入沉默。
是的,我不能這么悲傷且充滿遺憾地離開小道。至少應該仰著頭,發(fā)自內心地對自己說,我沒有任何遺憾了,然后再離去。
重拾信心的我一路向前,翻越了胡德火山、穿過了俄勒岡州,在小城埃特納,我還收獲了新伙伴——曾經(jīng)是美國海軍醫(yī)療兵的6paws,這是一個有著紳士風度,沉穩(wěn)又不失幽默的中年男人,我們在一起渡過了許多生死難關,也邂逅了無數(shù)旅途趣事。沿途更是遇見了徒步圈子中的大人物——卡雷爾·薩博和他的搭擋,他們是來挑戰(zhàn)太平洋山脊小道有支援徒步的世界紀錄,果然,最終他們打破了這項世界紀錄,他的新紀錄是52天8小時25分鐘,總行程為2660英里,作為其中的見證者,我深感欽佩與榮幸。
離開俄勒岡、告別伙伴6paws后,我和德克薩斯人Trout組成了新的小隊??缭綑M亙在哥倫比亞河上的諸神之橋,壯闊的華盛頓州就在眼前。我們即將進入有北美阿爾卑斯之稱的北卡斯科特山脈。華盛頓和俄勒岡迥然不同,崎嶇的小道在崇山峻嶺中盤旋,空氣中彌漫著溫潤的氣息,這是我熟悉的感覺,沒錯,加拿大就在不遠的北方了!
我們并沒有在森林中蹉跎太久,翻過有著華盛頓州被遺忘的巨人之稱的亞當斯火山,小道再次回到山脊上。山羊巖絕對稱得上是太平洋山脊小道上的第一天險,天氣變幻莫測,小道在懸崖峭壁上沒入迷霧中,偶然向下看,才發(fā)現(xiàn)山下是深不可測的峽谷,大風吹得人直不起腰來,我們又一次體會到了心跳的感覺。
8月11日傍晚,我們在麥考冰川下方的一處懸崖上扎下了帳篷,平靜地等待著。8點鐘,云霧突然散開,金燦燦的夕陽照耀著雄偉的瑞尼爾火山,那是卡斯科特山脈第一高峰!這一瞬間,我的眼淚流了下來!卡斯科特山脈名不虛傳,高山深谷,湖泊點點,小道沿著山腰如玉帶般穿過。巨大的花崗巖峭壁被神秘的力量刻上了一道道巨大的傷痕,這是上一個冰川期留下的痕跡。
時光飛逝,轉眼已是8月底,我們到達了距離加拿大邊境60英里的瑞尼隘口。攀上陡峭的山脊,北方群山無言佇立,山頂上積雪亮得刺眼。我知道西北太平洋的秋季是多么短暫,不用十幾日,北境將再次被凜冬統(tǒng)治!盡管試著放慢腳步,我還是來到了這里,我的心情是矛盾的,愿望即將實現(xiàn),卻也到了告別的時刻。
按照約定我們升起了篝火,密林中,篝火如此的溫暖,但大家都有些沉默。是的,旅行結束了。我們有一句沒一句地說起了小道上的事情。加拿大的夜晚,十分寧靜,我不是加拿大人,但是也在這里生活了十年,已經(jīng)有些習慣了。這幾個月來,小道就是生活的全部,而如今。我該如何面對未來的生活呢。在那一刻,我真的沒有想那么多,但我知道我的旅行并未終止,人生本身便是旅行,我會走到生命終結的那天,我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