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香,洪國喜,徐 興,沈順中,Tan Soon Keat,Chu V. H.,李 熙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災(zāi)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 南京 210044;2.無錫市水文局,江蘇 無錫 214031;3.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 639798;4.麥吉爾大學,加拿大 H3A2K6;5.河海大學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8)
調(diào)水工程是改善太湖水系水環(huán)境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之一[1],利用已建成的防洪河道,太湖流域在2014年開始疏通新溝河、新孟河兩條河道,太湖將通過新孟河、望虞河補水,借助走馬塘、新溝河、太浦河向長江排水,形成“兩進三出”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通過讓水體動起來改善水質(zhì)。本文基于2013~2014年的太湖水系湖網(wǎng)水文站實測資料,采用自然引排水方式與水利樞紐人工調(diào)度相結(jié)合的建模途徑,建立了能適應(yīng)江湖分合、分蓄滯泄、吐納交替等復(fù)雜水沙條件和洪水調(diào)度要求的一維和二維非恒定流數(shù)學模型[2-6]。通過江湖耦合的一維水沙數(shù)學模型計算新溝河整治工程前后水位和水流泥沙沖淤變化,進行新溝河防洪、排澇影響分析;通過二維水沙數(shù)學模型計算新溝河工程前后的水位、流場及河道的沖淤變化,進行工程整治效果預(yù)測分析并提出優(yōu)化建議。新溝河整治工程河湖水系示意圖見圖1。
圖1 新溝河整治工程河湖水系圖
各相關(guān)因子計算式分別為:
水流連續(xù)方程:
水流運動方程:
泥沙連續(xù)方程:
河床變形方程:
式中:Z、Q、A、B、S、S*分別為水位、流量、過水面積、水面寬度、含沙量、水流挾沙力;β為動量修正系數(shù);Sf為摩阻坡降,采用曼寧公式計算;q為旁側(cè)入流。
上述方程中,水位、流速是斷面平均值,當水流漫灘時,平均流速與實況有差異,為了使水流漫灘后,計算斷面過水能力逼近實際過水能力,需引進動量修正系數(shù)β。Si為第i組粒徑含沙量,Si*為第i組粒徑的挾沙力,ρs為泥沙干容重,ηi為第i組粒徑泥沙引起的河道變形,α為恢復(fù)飽和系數(shù),ω為沉降速度。
方程(1)至方程(4)可以歸納為解如下普遍形式的偏微分方程:
式中:φ為普遍的變量,用Z、Q、S、Si、ηi代替可以得到方程(1)至方程(4),Sφ為源項,采用控制體積法對方程離散求解。
利用率定后的一維水沙模型對新溝河整治工程后的河湖水系河網(wǎng)進行了模擬,參照圖2;主要進行了工程實施后的水位和流量試驗,參照圖3,流向基本為入江排澇,偶爾會有逆流。相對于工程前,新溝河主河道水位包絡(luò)線最大下降值為3.9 mm;河網(wǎng)仍主要以淤積為主,但淤積量大為減少。
圖2 一維河網(wǎng)水系圖
圖3 整治工程后各站流量過程線
(1)二維水流方程
二維水流方程的普遍形式為:
式中:守恒物理量W,x向和y向通量向量F和G,以及源項向量D分別為:
其中,h為水深,u和v分別是x和y方向垂線平均的水平流速分量,g為重力加速度,和分別為x和y方向的水底底坡,定義為:
其中,Zb為水底高程,摩阻坡度定義為:
式中,n為曼寧糙率系數(shù),q為湖泊單元旁側(cè)入流,先確定湖泊總的逐日旁側(cè)入流過程,再按單元面積平均分配。
(2)非均勻懸沙非平衡輸沙方程
泥沙輸運采用如下對流擴散方程的守恒形式:
河床變形方程為:
式中,Kx、Ky分別為x和y向擴散系數(shù),其余系數(shù)同上。
二維水沙方程組仍采用控制體積法對方程離散求解,其實質(zhì)是逐單元進行水量、動量和沙量平衡,準確滿足積分形式的守恒律,成果無守恒誤差,能處理含間斷或陡梯度的流動。
二維水沙模型的計算表明,新溝河整治工程前后,太湖入新溝河的分流量有所增加(約增20%);新溝河分流比受長江干流水位影響明顯,低潮位時分流比大于高潮位,漕河口門的分流比變化不大,五牧河分流能力較強;漕河口門的分沙比變化較大,受到樞紐的影響較多。為防止汛期太湖水位過高,新溝河將承擔太湖北部區(qū)域向長江排水的功能。同時,應(yīng)急情況下也能通過新溝河向太湖調(diào)水,改善梅梁湖水質(zhì)。
新溝河整治工程后,參照圖4和圖5,水位略有下降,流速特征值變化不大,說明新溝河整治工程對河湖水系的水流特征影響不是很大。長江水倒灌和逆流的存在對于長江水引入新溝河水系有重要意義,通過新溝河口門雙向泵站抽引長江水入太湖,抬高水系北部水位,打開其他口門建筑物自流出水能夠?qū)⑺祪?nèi)河道水體輪流換清。參照圖6和圖7,對新溝河疏浚整治后的懸沙分布和河道沖淤進行了分析,河道疏浚量大的區(qū)段泥沙回淤明顯,沒有疏浚的河段淤積量較工程前減少,新溝河湖網(wǎng)水系總體上仍以淤積為主。
圖4 低潮位水位沿程分布圖
圖5 低潮位流速沿程分布圖
圖6 懸沙分布圖
圖7 河床沖淤變化分布圖
新溝河水系洪水的形成與發(fā)展不僅受太湖和區(qū)間降雨洪水的影響,還受到長江洪水制約。新溝河水系洪水的上漲速度主要受太湖洪水制約,而洪峰水位的高低和洪水消退快慢主要受長江洪水制約??偟膩碚f,新溝河水系洪水量級大小與持續(xù)時間長短,主要由長江洪水大小和太湖高水位維持時間長短所決定。在防洪影響方面,主要通過水利樞紐的合理調(diào)度實現(xiàn)長江洪水與太湖水系洪水的錯峰。作為輔助措施,利用水利工程的優(yōu)化調(diào)度,調(diào)水換水也是改善水環(huán)境的方法和途徑之一。充分利用已建成的防洪基礎(chǔ)設(shè)施,長江潮位較高時,利用沿江閘站、泵站引長江水入太湖,同時將河湖水系內(nèi)各主要河道水體輪流換清;太湖水位較高時,湖網(wǎng)沿水系自排長江,再適時調(diào)控河湖水系其他口門建筑物出水。
從數(shù)學模型試驗初步結(jié)果表明,通過河湖耦合的一維水沙數(shù)學模型計算新溝河整治工程前后水位和水流泥沙沖淤變化,新溝河流向基本為入江排澇,偶爾會有逆流。相較于工程前,新溝河主河道水位略有下降;河網(wǎng)仍主要以淤積為主,但淤積量大為減少。通過二維水沙數(shù)學模型計算新溝河工程前后的水位、流場及河道的沖淤變化,新溝河分流比受長江干流水位影響明顯,低潮位時分流比大于高潮位,漕河口門的分流比變化不大,五牧河分流能力較強;漕河口門的分沙比變化較大,受到樞紐的影響較多。實施新溝河整治工程后,新溝河水系河網(wǎng)的主要功能是排澇,應(yīng)急情況下也能通過新溝河向太湖調(diào)水以改善水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