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師
決志歸鄉(xiāng)去,乘船渡五湖。
舉篙星月隱,停棹日輪孤。
——(唐)元安
怎樣擁有健全人生,“四不”原則當仁不讓。
第一句:《華嚴經》中的“不忘初心”。
我們不管是讀書或是工作,都有一個志愿:做每一件事,都有一個最初的發(fā)心。你只要不忘記最初的一念,都會永遠精進、永遠奮起,不會懈怠、不會灰心。
第二句:《維摩詰經》中的“不請之友”。
一般的朋友,都是需要請托才肯幫忙。其實真正的好朋友,是當你有苦難的時候,不要你去請他就會主動地來幫助你。我們不只是對朋友應該如此,對國家、社會更要做不請之友,為國家、為社會奉獻自己的心力。
第三句:《八大人覺經》中的“不念舊惡”。
有些人常常對朋友計較,念念不忘朋友過去的過錯,這樣一定交不到朋友。我們對師友同參要能不念舊惡,時時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保持身口意三業(yè)的凈化。
第四:《大乘起信論》中的“不變隨緣”。
我們在社會上,有時候過分執(zhí)著己見,不喜歡與別人合作,固然不好;有時候過分隨眾、沒有原則,人家也會看不起你。所以最好能夠隨緣不變,也就是說要有自己的原則,但也要有和人隨緣相處的風度。
這四句話,簡稱“四不”原則,依此而行,可以健全我們的人生。
觀自在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唐)王維
一般人以為“空”是“空空如也”,是“無”的意思。其實,“空”是為了建立“有”,茶杯不空怎么能裝茶水呢?荷包不空怎么能裝錢財物品呢?房子不空,怎么能住人呢?土地不空,怎么能建設房子呢?所以說,“空即是有,有即是空”。
“空”的道理是宇宙的真體,“空”的生活就是美妙的生活。人如果要享受“空”的美妙生活,就先要把自己的心胸擴大成為“虛空”。虛空能容萬物,萬物并不妨礙虛空。
“空”是宇宙萬有的本體,不會為萬物所壞,我們的生存就要仰賴“空”理。鼻孔要“空”,才能呼吸;耳朵要“空”,才能聽聲音;五臟六腑要“空”,才能健康。“不空”就沒有辦法生存了。
《般若心經》說,能照見五蘊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我空與心空,則無煩惱的障礙;凡事能夠退一步想,自然海闊天空。
人生在世,話不可說盡,路不可走盡,凡事留個空間,才有轉圜的余地。只要我們心中有慈悲、有智慧,“妙有”就可升華為“真空”;只要心中有社會、有大眾,“真空”就能發(fā)揮出“妙有”。這就是“空”的真理。
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宋)王安石
人間有什么路是平坦的?
很多人認為做官發(fā)財?shù)穆菲教?,千千萬萬的人都在這一條功名路上奔波行走,你爭我奪的??刹灰詾榈仄教?,就沒有危險,其實越是平平坦坦的地方,越是有暗坑,有危險。
唐朝的道林禪師,經常棲身樹上,像鳥筑巢一般地居住,因此大家都稱他為鳥窠禪師。有一天,大詩人白居易見到住在樹上的鳥窠禪師,就對他說:“禪師,住在樹上太危險了!”
鳥窠禪師就回答說:“我沒有什么危險,太守大人,危險的是你呀!”
白居易心想:我安安穩(wěn)穩(wěn)站在平坦的土地上,我有什么危險?鳥窠禪師笑著說:“宦途兇險,伴君如伴虎,浮沉無定,實在是隨時隨地都有危險?!?/p>
“天有不測之風云,人有旦夕之禍福?!爆F(xiàn)在的交通事故、車禍是怎么樣發(fā)生的呢?有時候越是彎曲坡陡的路反而越安全,因為大家小心;越是平坦大路,大家掉以輕心,越是危險。所以我們平常生活要能居安思危,凡事未雨綢繆比臨渴掘井更重要。事先不預防,危險隨時都會發(fā)生在我們身邊。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唯聞鐘磬音。
——(唐)常建
社會上,一般人好像失去了自我,都是心向外求,一心希望別人的幫助。一切仰賴別人,一旦失去資助,頓時就會喪失前進的力量,所以人要靠“自我建設”,要做自己的工程師,自我規(guī)劃人生,活出真正的自己。
然而有些人就是不懂“自我建設”,反而“自我破壞”“自我毀滅”,例如糟蹋健康、浪費時間、不結人緣、放棄機會、懶惰懈怠、消極頹唐、逃避現(xiàn)實等。
兵法上有謂“心防重于國防”,心理上的自我建設,就是要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道德、人格;尤其要建立信心,要自我肯定:肯定自己的學問、能力、發(fā)心、慈悲等。此外自我尊重、自我堅強、自我開始,都是自我建設的重要課題。
因此,我們要經常自問:我的道德健全了沒有?我的語言美化了沒有?我的功勞完成了沒有?所謂人生三不朽事業(yè),正是“自我建設”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