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布達佩斯大飯店》為例淺析電影的形式意味"/>
作為受制于欲求的高級個體,人在追求美的無盡道路上,總能在或荊棘或平坦的岔口與眾多藝術形式不期而遇。以至“形式”成為司空見慣的必經(jīng),而非苛求偏執(zhí)的目的地。藝術的形式在不同門類間可謂大相徑庭,如若將“聲、光、色”視為一部影片的構成要素,那這也必是“第七藝術”的形式之基??v覽斑斕浩瀚的電影史中,觀者又總能走入形式美布設的羅網(wǎng),被之俘獲。
馬賽爾·馬爾丹將電影視作語言,他敵視那些沒有絲毫美感的作品,認為“這些影片缺乏的,就是人稱為‘靈魂’或‘吸引力’,被我命名為‘存在’的東西?!边@里的“存在”,既可理解為人云亦云的藝術性,更可指向切實地表意形式。形式是電影擊潰觀者心理防線的必要手段,“手段”一詞雖帶有些許的狡猾,但卻是這偉大戲法的關鍵道具。韋斯·安德森是這個時代的大魔術師,在他的作品中,貫穿著一種昭然若揭的優(yōu)秀品格,那是對舊時代的迷戀與高度風格化調(diào)和的產(chǎn)物——一場難以名狀的夢。
《布達佩斯大飯店》是韋斯·安德森于2014年的導演作品,獲得第87屆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服裝設計、原創(chuàng)配樂等大獎。影片的敘事結(jié)構是將四層時空相疊套,通過無名作家與飯店主人穆斯塔法于席間的一番交談,呈現(xiàn)出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前世今生。故事主線游走于前主人古斯塔沃與D夫人遺囑間的波折,伴隨著厄運的襲來,既有主仆間感情的升華也有一個時代消亡的悄然而至。影片以全景視角描摹了歐洲戰(zhàn)前文化褪色過程中的最后一抹余暉,縱使有眾多迥異人物穿梭忙碌于不同的運動鏡頭、機位景別之中,但那撲面而來的童話般沖擊力,無不在觸動著觀者的心弦。整部影片像一例深刻而獨到的裝置藝術。說其深刻,是源于故事本身在嵌套式敘事結(jié)構下,流淌著一個令人悲憫心動的時代?!白蛉帐澜绮粡痛嬖凇钡鸟娉稚胍?,似乎在當下具有了更微妙的時效性——是不堪回首,還是難以磨滅。
而這里的“獨到”正是指向?qū)а菥髲姷那殂核??!懊酪揽矿w積與安排?!笨v使再光怪陸離的藝術創(chuàng)作,也是對亞里士多德的美學概念篤定的實踐。韋斯·安德森甜蜜不輕佻的視聽話語與他所鐘愛的復古情調(diào)渾然天成。形式在這里作為他傳情達意的載體,是最具權威的執(zhí)行官。直截了當?shù)姆柖哑觯删毠麛嗟溺R頭組接。無論是在人物包裝還是氛圍營造上都層層裹挾著看客們的官能武器。古斯塔沃和門童一絲不茍的工作套裝;武裝部隊于火車上查驗證件時,背景配樂響起的軍隊符號化的鼓點;毫厘不差的對稱鏡頭、溫潤的高級灰色調(diào)。這里韋斯·安德森將形式的功能性發(fā)揮到極致水平,并與他心中的感官盛宴同符合契。
芙蓉出水也好,錯彩鏤金也罷,終究要落腳于形式美之上。電影的形式風格大致由場面調(diào)度、攝影、剪輯和聲效構成,導演的想象夢境具象于熒幕上,搭以形式之媒涌入觀眾的眼、耳、神經(jīng)。觀影經(jīng)驗告訴我們,在欣賞過程中如若出現(xiàn)“電影把整個人都吸進去”(即與影片中人物產(chǎn)生同構)的體驗,那必定是同時調(diào)動了人的全部感官與心智功能。
藝術形式的概念盤踞于電影創(chuàng)作中已有一個多世紀的年頭,于實踐者、評論者還是觀賞者心中都是一個神秘而可靠的存在。從電影誕生之際的記錄、雜耍之爭到關于本體論的蒙太奇、長鏡頭之辯,都可歸為藝術形式變遷的母題。于上世紀二十年代在歐洲大陸興起的先鋒電影運動,對電影的形式特征進行了全面深入開掘,也是輝煌影史上的里程碑段落。先鋒派藝術家大多秉持著不以敘事為目的的理念,追求純粹視覺的形式美感,目的在于營造出節(jié)奏、形狀同光影拼接的盛宴。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謝爾曼·杜拉克既是提出“純電影”概念的理論家,也是最忠實的踐行者。她認為完整電影是“形狀的電影”和“光的電影”的匯合,旨在為觀眾呈現(xiàn)一場“視覺交響樂”。如美國美學家布洛克所說毫無二致,“只有抽象形式才是純粹的形式,真正的審美理解指向這種純粹形式”。在其后掀起影像巨浪的,是發(fā)生在德國的表現(xiàn)主義電影,一戰(zhàn)所積存的恐慌以及對現(xiàn)實生活的逃避,導致藝術家們躲入不自然的形式和變形的世界中表達內(nèi)心的緊張、焦慮。造型風格上使用超現(xiàn)實的布景,人物著裝怪異夸張,以完全人工化的高對比照明來突出整體氛圍的神秘感。以上這兩種遠離傳統(tǒng)的影像革命,在對人眼進一步刺激的同時也在電影形式上取得了影響深遠的進步。
談回《布達佩斯大飯店》。韋斯·安德森以疾行的步伐行走于世界影壇的先鋒之列,其獨樹一幟的影像風格離不開刻度表般精妙的形式技巧。說他是好萊塢最會用對稱構圖的導演不足為過,這也成為他作者風格的鮮明標志。布景裝置、角色走位,就連光影對比的細微之處都將畫面平衡感刻畫的淋漓盡致,嚴謹又有趣。異曲同工之處的,是對黃金分割比例的操控。不僅在于被攝主體的站位、角度,就連人物移動也遵循這一比例節(jié)奏,保證對象在畫面中的穩(wěn)定狀態(tài)。整體情緒的輕重緩急,人物狀態(tài)的安適肆意,全憑鏡頭的靈活運動去書寫。在保證敘事嚴密性之余,冷幽默的小插曲也為影片增色不少。為了駕駛雪橇追趕冷血殺手,不惜果斷地擊碎神像——意在嘲諷宗教的無力,只有自己才是救世主。即使在被逮捕前危機四伏的山巔,古斯塔夫也要為忠仆的犧牲默哀;而逃獄出來的第一件事竟是安然自若地向仆人要“羽之味”香水,諸如此類的“不合時宜”更凸顯了這場冒險的荒誕氛圍。而淪陷后的黑白色調(diào)、方形的畫幅比例也增強了全片的古典氛圍??傊?,不論怎樣的故事,韋斯·安德森都能變幻出一個萬花筒般流光溢彩的世界。
“在哲學上有一種看法認為,形式是我們據(jù)以理解世界的范疇,沒有它,客觀世界將是無法理解的?!蓖ㄟ^形式的意味來理解寓于作品中所投射的世界,這“世界”是作為對象物的客體所在,也即藝術家的思緒所在。存在的個體吸允形式之上所安放的慰藉,同時獲得抒解、救贖。電影藝術對這世間的存在所給予的,是在特定時空段落使其沉浸于用影像勾勒出的另一個絢麗世界里。觀者在其中與每個迥然不同的異次世界產(chǎn)生認同,受到情緒上或喜或悲的沖擊,以此獲得釋放與自由。
將平凡的現(xiàn)實提純、賦予意義是通過形式變奏得來的直接效益。如宗白華先生所言,“‘形式’里面也同時深深地啟示了精神的意義、生命的境界、心靈的幽韻?!迸c上述“純電影”、“表現(xiàn)主義電影”同期發(fā)端的法國印象派,便有一種電影對人精神世界的萌芽意識。它承襲了印象派的繪畫傳統(tǒng),極力斟酌著每一場景的光影氣氛,探求自然物象于人物心理的精神對照。在畫面的把控上運用了情緒化的主觀視角、移動鏡頭等攝影技巧,雖不濟CG(Computer Graphics,意為數(shù)碼圖形)特效的美輪美奐,卻也令人心神向往。當觀者踏入這飄渺虛無的光影之地,悠揚的靜謐伴著無限的身心安撫撲面襲來。
當我們回顧起久違的影視作品時,那些在心中留存的印記又有多少能切實明晰在腦中、眼前呢?大抵是些碎片的面孔、朦朧的配色,若有些許捧腹的情節(jié),那便是極幸運了。此刻回想起《布達佩斯大飯店》時,就像是韋斯·安德森給這出小鬧劇的最外端,套上了一個溫柔世界的濾鏡。每一抹和煦朝霞,每一幀對稱畫幅,每一秒節(jié)奏韻律,都能在拿捏著觀眾期許的同時帶來意料外的雀躍。那藏匿于浮華間的細膩考究,不僅帶來高享受的觀影體驗,更是他在電影形式駕馭上的登峰造極。
電影形式在這一藝術門類中擔當?shù)氖撬囆g家與觀眾間的擺渡船,是作者情感的直接媒介,作品思想的可靠依托。盡管有些許言論指向《布達佩斯大飯店》有形式大于內(nèi)容的嫌疑,但這就是韋斯·安德森。所有涇渭分明的規(guī)矩都是理所應當;所有條理明晰的章法都是心悅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