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和平
新聞閱讀,我們可以按照新聞文體的基本特征,通過“三看”分三步完成。下面結合《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和《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進行簡單介紹。
一、看結構
1.看標題,迅速了解新聞主要內容。看到“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個標題,我們便了解了新聞的基本事實;看到“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這個標題,便了解了作者想要傳遞給讀者的主要信息。如果一篇新聞“引標、主標和副標”三個標題齊全,我們了解的內容就會更明了。
2.看導語,比較詳細地了解新聞內容。導語會交代新聞中組重要、最精彩的事實?!度嗣窠夥跑姲偃f大軍橫渡長江》的導語(第一、二句),介紹了渡江的人物和渡江的區(qū)域;《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的導語(第一句),交代了事件。
3.看主體,更細致地了解新聞內容。新聞主體按事實重要程度或受眾的關心程度排序?!妒讓弥Z貝爾獎頒發(fā)》主體部分,介紹了獲獎者的情況、頒獎機構及時間地點、獎金來源及運作模式。其中,獲獎者信息是最主要的內容,所以放在最優(yōu)先的位置。寫完“誰獲獎”,接下來自然要介紹“誰頒獎”“何時何地頒獎”,這些信息在重要性上不如獲獎者信息,但又是報道頒獎活動(特別是首屆頒獎)的新聞所不可或缺的,所以合為一段,置于主體的第二部分。最后交代新聞背景,讓讀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諾貝爾獎的巨額資金來源;補充說明兩權分離,表明諾貝爾獎的公正、公平性。
4.看結語,了解事件結果。有的新聞在主體部分就已經(jīng)把事實說清楚了,就不需要結語了。
5.看背景,了解新聞發(fā)生的環(huán)境和原因,了解作者的基本傾向和新聞的基本思想等。新聞的背景可以在主體部分出現(xiàn),也可以在導語或結尾部分出現(xiàn),位置不固定?!妒讓弥Z貝爾獎頒發(fā)》的新聞背景就是在結尾部分,屬于補充說明性的材料。
二、看要素
理清新聞的六要素是梳理和熟知新聞事實的基本要求。新聞要素,也就是記敘文的要素,包括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fā)生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看新聞六要素的時候,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1.從新聞所敘述的整體事件入手。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件事的六要素分別是什么。
2.從新聞所敘述的局部事件或單一事件入手。如“中路軍渡江”這件事的六要素分別是什么。
三、看表達
新聞具有及時性、真實性和簡明扼要性,因此在語言表達上一般呈現(xiàn)兩個基本特點:
1.以客觀敘述事實為主,有時兼有議論、描寫?!度嗣窠夥跑姲偃f大軍橫渡長江》在以敘事為主的基礎上,插入了兩點議論,指出我軍之所以取得勝利的原因:一是我軍英勇善戰(zhàn),銳不可當;二是國民黨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議論簡潔,基于事實,又表明了作者的情感傾向。
2.語言簡潔、準確。《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的語言客觀、準確、簡練、平實。特別是在可能涉及主觀評價的地方,作者的遣詞造句非常嚴謹。如介紹倫琴和范托夫的科學成就,都用“發(fā)現(xiàn)”一詞,突出了兩位科學家在發(fā)現(xiàn)新事物、新規(guī)律方面的貢獻;介紹文學獎得主普呂多姆,對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評價是“頗有建樹”,很有分寸。
閱讀一篇新聞,如果我們看明白了結構的五部分,看清楚了要素的六個點,看透徹了表達的特色,我們便明白了新聞的基本事實,了解了作者的基本傾向,獲取了新聞的基本營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