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健 鄭臣校 陳文峰 劉思景
(1.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院,廣東廣州510006; 2.中山市中醫(yī)院,廣東中山528400)
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是因拇指或腕部長期頻繁活動而引起的一種慢性無菌性炎癥,是骨科門診的常見病之一,其主要表現(xiàn)為橈骨莖突部疼痛和手腕部活動功能障礙,常見女性,尤其是家庭主婦、哺乳期女性等發(fā)病率更高,影響了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近年來,體外沖擊波由于具有安全、簡便等優(yōu)勢,成為治療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的一種新型物理方法[1]。中藥熏洗治療本病也取得較好療效[2]。本研究用中藥熏洗聯(lián)合體外沖擊波治療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20例,并設對照組進行療效比較,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山市中醫(yī)院骨傷科門診確診為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的患者4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20例。治療組男5例,女15例;平均年齡(48.9±3.09)歲;平均病程(3.8±0.5)個月;患病在左側8例,右側12例;平均視覺模擬評分(VAS)為(7.6±1.17)分。對照組男7例,女13例;平均年齡(47.8±3.03)歲;平均病程(3.9±0.4)個月;患病在左側6例,右側14例,平均VAS為(7.5±1.14)分。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考《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擬定。(1)有手腕部勞損史,好發(fā)于家庭婦女;(2)手腕橈骨莖突部疼痛、壓痛、局限性腫脹,或可觸及皮下條索狀腫塊,局部腱鞘增厚,寒冷刺激或腕部勞累后可加重臨床癥狀,患手拇指、腕部活動功能受限,握物功能下降;(3)Finkelstein試驗陽性。
1.3 納入標準 發(fā)病時間超過30d;經(jīng)過其他物理治療、功能鍛煉等康復治療,無明顯臨床效果;同意參加此次研究,定期復診,能配合完成整個研究及后期隨訪。
1.4 排除標準 對中藥洗劑過敏或者存在體外沖擊波禁忌證者;橈骨莖突骨折或橈骨莖突骨折局部皮膚感染、破潰者。
2.1 對照組 采用瑞士EMS氣壓彈道式體外沖擊波治療機進行治療?;颊呷∽?,查體定位橈骨莖突,尋找明顯壓痛點并以此為中心涂抹耦合劑,沖擊波治療頭貼于此位置。每次治療壓力在1.8~2.6bar,頻率在5~10Hz,每次沖擊2000次,2次治療間隔時間為7d,療程4周。
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同時給予四藤湯外洗。藥物組成:桑枝15g,伸筋草30g,海風藤30g,防風15g,荊芥穗15g,絡石藤30g。上述藥物浸泡于2000mL水中,煮沸,待降至適宜的溫度,熏洗患處。1劑/d,每日熏洗1次,每次20min,注意避免燙傷,每周治療5次,療程4周。
3.1 疼痛評價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分別于治療前后對疼痛進行評定,其中0分表示不痛,10分表示劇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4]。
3.2 療效評價 參照《臨床常見疾病診療標準》[5]。VAS加權值=(治療前VAS評分-治療后VAS評分)/治療前VAS評分×100%。治愈: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恢復正常關節(jié)功能,活動無異常,VAS加權值≥75%;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關節(jié)活動時稍有疼痛不適,但是功能基本恢復,75%>VAS加權值≥50%;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關節(jié)活動功能有所改善,被動活動時偶有“彈響”,50%>VAS加權值≥25%;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均無明顯改善,關節(jié)功能長期障礙,被動活動時常有“彈響”,有纖維粘連,VAS加權值<25%。
3.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得數(shù)據(jù)運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中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 t 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 治療結果
3.4.1 2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VAS值見“一般資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治療組VAS為(2.46±1.12)分,對照組為(3.34±1.33)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3.4.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結果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3.5 不良事件及不良反應 2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無不良事件及不良反應發(fā)生。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的發(fā)病與橈骨莖突的局部解剖和手腕部功能活動密切相關[6]。目前,臨床治療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方法包括小針刀、激素封閉和手術松解等,這些治療方法均可緩解腕關節(jié)疼痛和活動功能受限,但也具有疼痛、手術損傷或激素副作用等局限性,妊娠和哺乳期婦女不適用。研究表明,當體外沖擊波進入脂肪、肌腱、韌帶等人體組織后,因不同組織密度存在差異而產(chǎn)生不同的機械應力,這些機械應力會松解軟組織粘連,改善組織微循環(huán),提高再生功能,從而起到治療目的[7]。
本病屬于中醫(yī)學“筋傷”范疇?!端貑枴の迮K生成篇》云:“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薄额愖C治裁》云:“諸痹……良由營衛(wèi)先虛,腠理不密,風寒濕乘虛內襲。正氣為邪氣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滯,氣血凝澀,久而成痹?!本壔颊呤滞蟛窟^度勞損,勞則耗血,血不榮筋,筋失所養(yǎng),痿廢不用,或外感寒濕之邪,寒性收引,經(jīng)脈不通,不通則痛。濕邪致病,病程遷延。故本病病理基礎為長期勞損,陰血耗傷,或外感風寒濕邪,屬于本虛標實之證。中藥熏洗療法具有方法簡便、直達病所的特點。四藤湯可活血化瘀、舒經(jīng)通絡、通利關節(jié)。方中桑枝祛風濕,利關節(jié);防風、荊芥穗、海風藤溫經(jīng)通絡、消腫止痛;伸筋草、絡石藤活血化瘀、透骨通經(jīng)、舒筋活絡?,F(xiàn)代醫(yī)學認為,中藥熏洗通過藥物的藥力及熱效應,可擴張毛細血管,增強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肌肉、肌腱、骨組織的修復,藥力從皮到肉,從筋到骨,層層深透,溫通關節(jié),松解局部肌肉、肌腱及韌帶的緊張、攣縮及僵硬,從而利于組織腫脹消退,緩解疼痛。
本研究結果表明,與單純體外沖擊波相比,采用中藥熏洗聯(lián)合體外沖擊波治療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可明顯提高療效,緩解疼痛,值得臨床推廣。由于本研究存在樣本量較小、未跟蹤遠期療效等局限性,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今后將嘗試擴大臨床樣本量,增加觀察指標,探索中藥治療機制,以期得到更具說服力的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