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英國脫歐的文化因素和現實因素以及中英貿易發(fā)展概況,分析探討英國脫歐可能對中英貿易關系產生的影響,從政府和企業(yè)層面提出中國應對這一變化的策略,如建立中英自由貿易區(qū)、健全貿易合作的長效機制、利用輿論引導市場預期以及企業(yè)抓住機遇,完善管理,強化自身綜合實力等。
[關鍵詞]英國脫歐;中英貿易;影響;對策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7-0038-04
The Impact of Britains off Europe on Sino British Trade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Han Lipeng
(Dalian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44)
Abstract: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impact Brexit will have on Sino-British trade relations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how to deal with this change. For example, the government should establish and improve a free trade zone between China and Britain. Enterprises should seize opportunities, improve management and strengthen their own comprehensiveness strength and so on.
Keywords: Britain Brexit;Trade between China and UK;Influence; Suggestions
[作者簡介]韓麗鵬(1974-),女,吉林九臺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2016年6月24日,英國脫歐公投最終結果出爐,投票結果顯示,1741萬票是支持脫離歐盟一方的,而有1614萬人投票是支持留在歐盟的。脫歐派占519%,以微弱優(yōu)勢取得勝利。這一公投結果將對英國國內乃至全球的經濟、金融、政治產生深刻影響,也將對中英市場產生深遠影響,因為該市場包含眾多雙邊、多邊經貿關系,尤其對中英兩國之間經貿往來的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一、 英國脫歐的文化因素和現實因素
(一)文化因素
在17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中葉,英國通過產業(yè)革命和海外擴張成為世界霸主。 日不落帝國的輝煌崛起以及這一時期英國經濟思想的演變過程,都是對盎格魯-薩克遜人實用主義哲學最好的詮釋?!耙粋€國家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19世紀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名言成為日后英國外交的根本原則。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曾說過,“在我生活的歲月中,我們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歐洲大陸,而所有的解決方法都來自全世界說英語的國家”。這充分表露了英國對歐洲的懷疑態(tài)度。英國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西方經濟學體系成長和發(fā)展的搖籃,其實力的興衰以及思想的積淀和發(fā)展導致其留歐和脫歐的態(tài)度,英國本國和本民族的利益是其根本出發(fā)點。
1.實用主義哲學
長期以來,英國對歐洲大陸一向推行不過多干涉的外交政策。1947年7月至9月,以英國為代表的16個歐洲國家先后接受了馬歇爾計劃,建立了歐洲經濟合作委員會,要求美國在四年內提供援助和貸款224億美元的總報告奠定了歐共體及后來歐盟的基礎。盡管在保守黨首相丘吉爾的領導下,英國在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提出“三環(huán)外交”構想,開始不斷加深與美國和歐洲大陸國家的合作。然而,英國一向奉行不過多介入歐洲大陸事務的政策,導致其沒有參加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防務共同體以及《羅馬條約》的簽約。不僅如此,它還出面組織歐洲自由貿易區(qū)域,以此與歐共體相抗。直至20世紀60年代,英國感到這樣做得不償失促使其三度申請加入歐共體。但在1963年和1967年,法國總統(tǒng)戴高樂的反對致使英國未能如愿。1969年4月戴高樂卸任,1972年1月歐共體六國同英國達成協(xié)議,1973年英國正式加入歐共體。
2.疑歐情緒滋生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zhàn)爭引發(fā)的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機,使歐洲大陸經濟遭受重創(chuàng),英國也難逃此災,另外低效的國內生產率、緊張的勞資關系、單調的產品種類等一系列因素導致英國經濟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出現滯脹。與此同時,在非洲和拉美廣泛展開的民族解放運動、第三世界崛起成為國際政治舞臺上的重要力量,徹底擊垮英、法等國構建的世界殖民體系。這些解放的國家和地區(qū)開始要求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抵制來自原殖民國出口的商品。而原世界殖民體系的構建國正是歐共體內的主要成員國,歐共體外部市場的收縮使得各成員國出現猛增的國際貿易赤字,滯脹愈演愈烈。英國國內濃厚的疑歐情緒開始產生,因為英國人將滯脹都歸因于自身加入歐共體。1975年6月英國歷史上出現了第一次脫歐公投,但最終67.2%的民眾選擇留歐。但是英國疑歐派的數量也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對留歐有益于英國發(fā)展這一說法產生質疑,英國脫歐成為英國人眼里早晚要發(fā)生的事情。
(二)現實因素
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后在2009年演變?yōu)闅W洲的“歐債危機”,加深了歐盟各主要成員國的經濟衰退。美國的軍事干預導致伊斯蘭國家內部的戰(zhàn)亂,大量來自西亞和北非的難民于2015年涌入歐洲。來自敘利亞等國的難民潮給各主要歐盟國家?guī)砹酥T多的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脫歐公投的舉動表明了其態(tài)度。面對歐盟機制帶給英國的各種負面影響,英國不愿“共苦”,況且英國還要向歐盟繳納高額“會費”,這些因素自然導致英國選擇脫歐。
1.歐債危機及高昂會費
歐洲多國爆發(fā)了主權債務危機,為了幫助遭受危機的國家盡快擺脫財政危機,歐盟提出了多項應對措施,比如“歐洲穩(wěn)定金融工具”,向危機國家提供緊急貸款,統(tǒng)一歐元區(qū)內國家的財政紀律,國家預算需要得到歐盟批準,開始征收金融交易稅,增加在倫敦運行的金融業(yè)務的成本,降低英國金融業(yè)競爭力。英國因此自身利益受到影響。根據英國財政部2013年數據,英國對歐盟的凈財政貢獻達到了86億英鎊,約占英國GDP的053%。根據歐洲委員會統(tǒng)計,2015年歐盟預算1450億歐元,英國不得不提供資金達1257%,約1823億歐元。3100萬人口的英國人平均每人不得不承擔會費600歐元/年,這一沉重的歐盟會費讓英國民眾產生對歐盟的不滿,決定脫歐。
2.移民問題與難民問題
英國的經濟狀況要好于歐盟內其他許多國家,就業(yè)機會也很多。由于歐盟成員國家的公民可在歐盟內部自由流動,與當地居民享有相同的醫(yī)療教育失業(yè)救濟等社會保障待遇。因此,歐洲公民大量流動到英國就業(yè)安家,這導致英國在國民健康服務(NHS)、教育等方面支出巨大。2014年,632萬的移民進入英國,其中有264萬人來自歐盟成員國,占比42%。人口自由流動和“歐盟擴大”使得歐盟的移民越來越多。歐債危機期間,大量來自歐盟的移民給英國就業(yè)帶來極大的影響,遭到很多英國人的反對。中東持續(xù)戰(zhàn)亂也使大量難民涌入歐洲。難民與當地文化很難融合,就業(yè)又很困難,難民中還有恐怖分子,英國的社會治安受到嚴重影響。因此,英國對歐盟接納難民的議案強烈抵觸,難民問題導致的安全問題也促使英國脫歐。
二、中英貿易發(fā)展概況
(一)中英貿易發(fā)展概況
新中國成立之后到改革開放這一時期,中英雙邊貿易總體來講發(fā)展緩慢。新中國成立之后,英國與中國經貿往來較少。1950年,英國是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中英之間貿易總額只有074億美元。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中英雙邊貿易額迅速減少,下降至035億美元,在中國對外貿易合作伙伴中僅居第10位。自此至改革開放的1978年,中英雙邊貿易的發(fā)展年均增長率僅為8%。
改革開放后至21世紀初,中英雙邊貿易總量迅速增加。1979年中英雙方簽訂長期經濟合作協(xié)議。1980年中英雙邊貿易額達到10億美元,中英兩國的貿易結構比較單一,表現為中國主要出口土畜產品、初級工業(yè)原材料、糧油制品、紡織制品等初級工業(yè)品,從英國進口農用機械、化工制成品、運輸機械設備等工業(yè)制成品。后來中英雙方簽署聯(lián)合申明,就香港問題達成協(xié)議,兩國的經貿關系又開始進入嶄新的階段。
近年來中英兩國貿易發(fā)展迅速,成為重要的貿易伙伴關系。英國成為中國歐盟國家中第二大貿易伙伴國,僅次于德國。對英國來說,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國、第二大貿易來源國和逆差來源地、第四大貿易出口目的國。
(二)中英貿易結構
1.貨物貿易
由圖1可看出,近些年英國對中國貨物貿易的進出口額呈現出逐年遞增趨勢,分別從2006年的4183億美元、604億美元增長至2015年的6298億美元、2763億美元,增長率分別是506%和358%。英國向中國貨物出口額增幅大于進口額增幅,貨物貿易凈出口額逐年減少,從2011年的-520億美元減少到2015年的-354億美元。在貨物貿易領域英國同中國的往來越來越頻繁,英國脫歐后中英兩國間經貿發(fā)展空間非常廣闊。
2.服務貿易
在互聯(lián)網、大數據迅速發(fā)展的背景下,近年來服務貿易拉動了中國外貿和整個經濟的增長。由圖2可見,英國對中國服務貿易的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從2006年的179億英鎊、82億英鎊增長至2015年的359億英鎊、132億英鎊,分別增長了100%和61%,中國市場對英國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圖12006—2015年英國對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情況(百萬美元)
資料來源:UN Trade Database圖22006—2015年英國對中國服務貿易的進出口情況(百萬英鎊)
資料來源: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三、脫歐對中英貿易產生的影響
(一)英鎊貶值較大
2016年6月23日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后,投資者對英國“脫歐”風險產生擔憂,致使英鎊大幅貶值,7月8日,1英鎊兌128美元,比公投前1英鎊兌150美元下跌14%,是1985年以來歷史最低水平。英鎊對人民幣貶值1122%。
(二)貿易自由化對雙邊貿易的影響
英國脫歐前,享受歐盟內零關稅、市場廣闊、貿易成本低等優(yōu)勢,脫歐后,英國將與歐盟國家及域外國家或地區(qū)訂立貿易協(xié)定,這將意味著英國高昂的機會成本,但同時英國將會向貿易自由化發(fā)展。英國脫歐后,將有更多的自主權、決定權與他國發(fā)展貿易。2015年,習近平主席訪英,中國商務部與英國商業(yè)、創(chuàng)新和技能部簽署《關于加強中英兩國地方貿易投資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中國人民銀行與英格蘭銀行簽署《人民幣/英鎊雙邊本幣互換協(xié)議》,這些都有利于促進雙邊貿易發(fā)展。英國會通過與中國的貿易獲得高額利潤,廣闊的中國市場對英國企業(yè)來說無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英國企業(yè)將向中國市場提供更多有競爭力的商品,從而為更有力地參與國際競爭奠定基礎。
四、中國應對脫歐的策略
(一)政府層面
1.建立中英兩國貿易合作的長效機制
首先,我國政府應加強與英國的的政策信息交流,優(yōu)良的貿易環(huán)境,使之融入到我國重點推進的“一帶一路”倡議。其次,我國政府應構建中英兩國企業(yè)貿易合作平臺,鼓勵中英兩國企業(yè)進行雙向投資合作,并為此提供良好的優(yōu)惠政策。
2.建立中英自貿區(qū)
中英貿易具有高度的互補性。英國可以提供尖端高技術產品、高素質工人,而中國擁有巨大的生產能力,可以輸出豐富的基建、茶等農副產品。從長遠來看,中英自貿區(qū)的建立可以使中英兩國相互降低貨物進出口稅費成本、取消貿易數量的配額限制,促進貿易結構改善、區(qū)域內貿易發(fā)展。
英國脫歐對中英貿易的影響大多源于英國經濟的不確定性。為了消除不確定性對貿易需求的影響,需要形成政經環(huán)境穩(wěn)定的預期輿論來穩(wěn)定貿易市場,使用預期管理手段干預社會心理是政府有效實施宏觀政策的保障。增加兩國經濟政策部門管理的多方面合作來管理公眾預期,使得中英兩國貿易持續(xù)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
(二)企業(yè)層面
1.提高抵御匯率風險的能力
重視匯率波動對中英貿易的影響,可以引進和培養(yǎng)懂專業(yè)、懂技術的專業(yè)財務人員、匯率風險管理人員對匯率風險管理進行專門的研究,幫助企業(yè)規(guī)避風險。
2.發(fā)揮貿易比較優(yōu)勢
我國外貿企業(yè)應抓住英國脫歐給中英兩國貿易合作帶來的發(fā)展機遇,在貿易往來中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降低交易商品成本的同時保證其質量,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優(yōu)化產品,吸納國際人才,努力創(chuàng)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商品,增強自主品牌的國際競爭力,擴大與英國的貿易往來。
[參考文獻]
[1]金玲.英國脫歐:原因、影響及走向[J].國際問題研究,2016(4):24-36,131-132.
[2]曲兵,王朔.透視英國的“疑歐主義”[J].現代國際關系,2016(4):40-48,64.
[3]胡夢夢.英國脫歐的原因以及對中國的影響[J].現代企業(yè),2017(3):79-80.
[4]馮仲平.英國脫歐及其對中國的影響[J].現代國際關系,2016(7):1-6.
[5]許安拓.英國脫歐對全球經濟的可能影響[J].人民論壇,2016(20):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