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濤,唐雯婷
(長春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
通常的光學教材,一般只給出了透鏡與球面鏡成像的基本公式,討論在特定例題中的成像性質,并沒有系統(tǒng)地總結其整體的成像規(guī)律,這將影響學生對光學問題的判斷。本文根據(jù)球面反射、折射和薄透鏡成像的基本公式,擬合出物距與像距之間的曲線關系圖,據(jù)此對其成像規(guī)律進行了總結,并對處在不同位置物體的成像性質進行了分析,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光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薄透鏡成像的物像公式為:
(1)
其中,n2為像方介質折射率,n1為物方介質折射率,n為透鏡本身材料的折射率,s′為像距,s為物距。
在式(1)中,令r1=r2=r,則有:
(2)
式(2)為球面折射的物像公式。
在式(2)中,令n1=-n2=-n,則得到:
(3)
式(3)為球面反射的成像公式。
在光學系統(tǒng)中,物與像的性質包括像的虛、實、正立、倒立、放大、縮小這幾種情況。其中,橫向放大率是用于判斷透鏡成像性質的關鍵因素之一。
將透鏡成像的橫向放大率定義為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的比值,公式為:
(4)
球面折射的橫向放大率公式為:
(5)
球面反射的橫向放大率公式為:
(6)
圖2是凹透鏡成像關系曲線圖,其中,n1=1,n2=1,n=1.5,r1=-10 cm,r2=10 cm。從曲線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規(guī)律,分析過程與圖1大同小異。各象限成像性質相似,其中由于實物為發(fā)散的入射光束的交點,而凹透鏡具有發(fā)散作用,所成的像必定為發(fā)散光束的交點,為虛像。因此圖2中第二象限實物不能成實像。
圖1 凸透鏡成像關系曲線圖
圖2 凹透鏡成像關系曲線圖
圖3為凸球面鏡折射成像的關系曲線圖,其中,n1=1,n2=1.5,r=10 cm。圖4為凹球面鏡折射成像關系曲線圖,其中,n1=1,n2=1.5,r=-10 cm。圖3與圖4所示同樣為折射,性質相同,其成像規(guī)律與圖1、圖2相似。但依據(jù)公式(5),球面折射所成像的大小還與透鏡和介質的折射率有關,不能由直線y=x直觀地看出,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分析。
圖3 凸球面鏡折射成像的關系曲線圖
圖4 凹球面鏡折射成像關系曲線圖
圖5是焦距f=f′=20 cm的凸球面反射成像的關系曲線圖。根據(jù)反射性質,光線的傳輸與球面鏡折射恰好相反,若像成在物空間,即s′<0,則像點為會聚光束的交點,為實像;若像不成在物空間,即s′>0,則像點為反向延長線的交點,為虛像。根據(jù)兩條輔助線判斷像的放大或縮小,根據(jù)公式(6)判斷像的正立或倒立。則第一象限為虛物成倒立虛像;第二象限為實物成正立縮小虛像;第四象限為虛物成正立放大實像;在第三象限中,根據(jù)凸球面反射特點,發(fā)散光束經反射后不能會聚,故實物不成實像。
圖6是焦距f=f′=-20 cm的凹球面反射成像關系曲線圖。與圖5的分析方式相同,其中第一象限由于在凹球面反射中,會聚光束經反射后仍會聚。故虛物不成虛像。
圖5 凸球面反射成像關系曲線圖
圖6 凹球面反射成像曲線圖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楚地從各個物距與像距的關系圖中看出其成像的規(guī)律,以及其所成像的性質。例如,在透鏡成像時,當s>0,s′>0時,對應著圖1的第一象限,即虛物成實像。在三種光學系統(tǒng)中,虛物能成實像,則實物亦能成虛像;而若實物能成實像則虛物必不能成虛像,反之亦然。此方法一目了然,方便學生的理解、記憶與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