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原紅
原料:小麥50克,大棗10克,甘草15克。
制作:先煎甘草去渣取汁,后入小麥及大棗煮為粥。
功效:益氣,寧心,安神。適用于婦女臟躁,癥見精神恍惚、時常悲傷欲哭、不自持或失眠盜汗、舌紅少苔、脈細而數。
原料:人參粉3克,黃芪15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制作:先將黃芪洗凈,煎汁去渣,再入洗凈的粳米及人參粉(或片)煎熬至熟;然后將冰糖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熬汁,再將糖汁徐徐加入熟粥中,攪拌均勺即成。
功效:益元氣,補五臟,固表止汗。適用于老年體弱,五臟虛衰,頭腦失養(yǎng)而致食欲不振、失眠健忘、體虛自汗、性功能減退等一切氣血津液不足癥。
注意:凡陰虛火旺體質或身體強壯者不宜服。吃人參粥期間,不可同吃蘿卜和茶。
原料:黃芪、夜交藤各30克,當歸、桑葉各12克,三七6克,胡麻仁10克,小麥100克,紅棗10枚,白糖適量。
制作:先煎前6味藥,取汁去渣,后入小麥及大棗煮為粥,加白糖調味。
功效:益氣養(yǎng)血,寧心安神。適用于婦女更年期綜合征,表現為失眠多夢、精神恍惚、時常悲傷欲哭、不能自持。
原料:栗子30克,松子仁、核桃仁各10克,粳米100克。
制作:將栗子風干后磨粉,松子仁、核桃仁碾碎,同粳米煮粥。
功效:補腎強筋,健脾養(yǎng)腦。適宜于腎虛腦失所養(yǎng)而致失眠、神經衰弱、腰酸疼痛、腿腳無力、脾虛泄瀉。
原料:黃精25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制作:將黃精去雜,洗凈,切成片,放入砂鍋內,加水煎取濃汁,去渣。將粳米洗凈,連同煎好的黃精汁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為小火煮約30分鐘,用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胃,養(yǎng)肺陰,補中益氣。對降壓、防止心血管疾病有食療作用。
說明:黃精性味甘、平,入脾、肺、胃三經,具有補脾潤肺生津之功效。主治虛損寒熱、肺癆咯血、病后體虛食少、風濕疼痛等病癥。據《本草綱目》載,黃精“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臟,補五勞七傷,強筋骨,耐寒暑,益脾胃,潤心肺”。可用于治療脾胃虛、肺虛咳嗽、消渴等。又據《四川中藥志》載,黃精可“補腎潤肺,益氣滋陰,治脾虛面黃,肺虛咳嗽,筋骨酸痹無力,產后氣血衰弱”等癥。黃精還有抗菌、降壓、抗衰老、強筋骨之功。
原料:黑芝麻150克,粳米100克,鮮牛奶300毫升,冰糖200克,玫瑰糖、清水各適量。
制作:將黑芝麻淘洗干凈,瀝干水分,下鍋炒香。粳米淘洗干凈,用清水浸泡1~2小時后撈出,瀝干水分,與黑芝麻一起放入容器內,加入適量清水(300毫升左右)、牛奶,拌勻后磨成漿,過濾后待用。取鍋放入適量清水、冰糖,煮沸后撇去浮沫,倒入芝麻粳米漿,加入玫瑰糖,不斷攪動成糊,煮熟即成。
功效:補肝腎,潤五臟,抗衰老。適用于老年衰弱肝陰虧損而致眩暈耳鳴、頭發(fā)干枯或脫發(fā)、視物昏花、形體枯瘦、大便燥結。是老年人補養(yǎng)抗衰保健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