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要:在進行房屋征收期間,由于補償問題而導致的一系列問題,已經成為了當前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熱點。在這種形勢的影響下,對房屋征收補償制度進行完善,確保補償政策具有更強的惠民性,可以更好地推動房屋征收的順利實施。就總體情況來看,在房屋征收期間,各種問題的出現不僅直接關系到征收意圖的公共利益,同時也直接影響著被征收人安居樂業(yè)的切身利益。
關鍵詞:房屋;征收;補償
一、我國現行房屋征收補償制度存在的缺陷
(一)現行制度的受償主體不夠全面
根據現行房屋征收補償的法律規(guī)定,處于公共利益考慮而進行的房屋征收,應該對所有受償主體進行公平補償。而現行法律對于受償主體的界定范圍僅僅局限在被征收房屋的所有權人,不考慮相關承租人的補償問題,這就使相關承租人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體現不出對所有受償主體進行公平補償的平等性和公平性。
(二)現行制度補償范圍有待進一步完善
房屋征收補償與涉及征收對象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guī)對房屋征收補償的范圍面過窄,因此引起了很多房屋征收補償方面的社會問題。比如,在進行房屋征收補償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諸如地理位置、周邊環(huán)境等相關的潛在價值,使得被征收對象的利益收到損害。
(三)現行制度的補償標準缺乏實用性
現行制度的補償標準缺乏實用性是導致我國房屋征收補償民生問題的主要因素之一,雖然我國近些年連續(xù)更新了多部房屋征收補償方面的法律條文,但是由于補償標準過低,缺乏可操作性,致使相關的補償標準只能起到指導性的作用,而沒有實用性,因此造成很多房屋征收補償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落實。
(四)現行制度的補償程序有待進一步的公開公正
在我國房屋征收補償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中,并沒有把房地產評估機構納入到公開的聽證程序中來,從而導致了房地產評估機構的評估過程存在不公開的問題。評估過程不公開很容易出現諸如評估機構與房地產商進行直接溝通等違規(guī)操作行為,損害被征收人員的切身利益。
二、房屋征收補償制度的完善
(一)完善征收制度的立法
首先,《征收條例》規(guī)定應屬于法律保留事項。有人認為《征收條例》屬于授權立法,但是對于房屋的征收工作包含有公民的人生權、居住權以及私有財產,這些都應該是受到法律保留的事項。其次,《征收條例》屬于行政法規(guī),其法律位階低于《土地管理法》和《物權法》等部門法。并且《征收條例》的主要內容要比較籠統(tǒng)一些,明顯已經不能滿足我國的實際發(fā)展步伐。特別是在我國城鎮(zhèn)化水平不斷發(fā)展的今天,城市土地拆遷征農村的土地征地矛盾及問題是愈演愈烈。所以對于《征收補償法》的制定,可以進一步規(guī)范政府的土地征收補償行為,有效解決好法律法規(guī)的混亂問題,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個社會的法律意識,讓公民懂得用法律權益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二)規(guī)范我國拆遷制度程序問題
1、補償程序:保證對合理補償價格的確定??梢苑e極的引入現代化的第三方評估制度,主要由政府委托房地產評估機構,根據房屋的實際情況以及征收工作開展評估工作。房地產評估機構隸屬于地方政府,難免不公平。即使審查的規(guī)定,但如果走出地方政府的范圍,其司法公正公平性不能很好的得以保證。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針對異地的審判、巡回審判等等制度要實施好,或在我國民事法院的裁決,新的巡回法院的援助,為了獎勵補償價格公平,防止政府壓低補償,消除被拆遷人的獅子大開口。
2、房屋有償征收是一種行政行為,統(tǒng)一的歸責原則沒有得到具體的實施。許多人用各種手段肆無忌憚地征收,踐踏了法律的底線,這畢竟是我國沒有徹底落實的“責任”制度。
3、加強對拆遷行為的正面宣傳。作為拆除工程的好壞,要在具體開展過程中更加的重視其優(yōu)勢,加強對積極方面的宣傳。比如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qū)搬城市住房。這些都有助于政府和群眾更好地達成共識,以進一步消除拆遷矛盾,最終實現利益的雙贏局面。與此同時,要做好房屋工程的拆遷的區(qū)域普法工作,要居民真正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維護自己的權益,合理的應用有關法律手段,防止暴力反拆遷,生活反拆遷等重大事件。
(三)提高政策的權威性和惠民性
1、補償政策的權威性。補償權威性與征收補貼策略的實施力度表現出明顯差異,在對房屋進行征收期間,因各方面原因導致拆遷的而又處在開發(fā)區(qū)或者鬧市的房屋,房屋征收遭遇被征收人抵制現象的發(fā)生頻率以及程度均非常嚴重。在地方“維穩(wěn)”壓力不斷增長的背景下,被征收人以上訪和滋事等方式應對,這就導致政府部門的房屋征收工作始終處于一個被動狀態(tài)。在對房屋進行征收期間,一旦發(fā)生抵制問題,地方政府不得為了保證“口碑”而無限制以安撫政策處理被征收人。以免造成相同時間、相同條件、相同區(qū)域的房屋征收補償卻存在明顯差異的不公平問題。即在房屋征收期間,堅決杜絕“人情補償”,嚴格執(zhí)行“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補償理念,并對所有的房屋補償標準和價格進行對外公布,有效避免前緊后松問題的出現,保證了補償的公平問題。在現實拆遷過程中,比如,浙江溫嶺羅保根一案中,其即便是經過了5年的抗爭時間,也并未讓征收人打破一視同仁的基本原則,最終羅保根及其家人不得不接受原定標準,搬離住所。
2、補償政策的惠民性。針對房屋征收過程中在對其進行估價時,應當按照公開市場價值標準來統(tǒng)一評估。有學者經過實踐總結得出,完全補償必須包含兩個方面,即被征收人的主觀價值以及征收之前的客觀價值。即便是完全補償的原則也很難實現量化處理,但若將完全補償作為根本目標,其對住宅的應然價值進行有效梳理,就能夠更好地實現對被征收人的公平公正補償。基于可行能力理論,對房屋征收補償政策的評價指標進行完善構建,該項評價指標應當包括能力指標(心理情感、發(fā)展機會)、功能指標(社會保證、經濟利益)。在滿足市場評估要求的基礎上,可為被征收人提供5%~10%的增量,確保被征收人的補償安置政策的惠民性得到更好的提升,盡可能地保證被征收人能夠自愿接受補償政策,對房屋進行出售。
3、保障司法獨立性。在《征收條例》出臺之后,在房屋征收過程中的各種流血事件、暴力事件并未真正意義上消失。當然,除了房屋征收制度設計本身存在的問題之外,被征收人的權利救濟渠道,特別是司法救濟渠道通暢性較差,也是造成極端抵制的主要原因。就司法層面來說,在司法調解制度中將房屋征收相關問題納入中,充分體現了在社會矛盾調解中司法和法律的職能作用,而不僅僅是現在對房屋征收問題絕大多數的不予立案,或者對行政力量進行嚴重限制,使得法院的相關案件判決受到影響。特別是針對少部分保持不同意見的房屋征收住戶,必須給予公正、公平的司法救濟渠道,確保所采取依法維權合法權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三、結語
總之,在城市快速發(fā)展的影響下,社會矛盾問題日漸增加,因房屋征收而導致的各種抵制問題也頻頻出現。盡管在《征收條例》出臺之后,經濟房屋征收的補償標準得到了規(guī)范和提升,公民參與機會也因此增加,但房屋征收抵制問題卻仍然較為普遍。為此,對當前征收補償中表現出的主要問題進行探索,并從征收人、制度以及被征收人等各個方面提出合理、科學的改進建議,才能更好地推進房屋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