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 于海波
摘 要:本文闡述了轉換層結構的作用,介紹了高層建筑梁式轉換層結構設計的特點及原則,對梁式轉換層結構設計計算要求和相關構件設計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層建筑;轉換層;結構設計
1 前言
在高層建筑的結構設計中梁式轉換層經(jīng)常被用到, 其能夠?qū)崿F(xiàn)對高層建筑上部荷載的合理化配置,并可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價值,有助于保障建筑結構內(nèi)部受力的均衡性, 預防發(fā)生建筑結構因變形亦或是應力過度集中而造成垮塌狀況的出現(xiàn)。
2 轉換層結構的作用
高層建筑不僅能夠有效緩解城市土地資源緊缺問題,還能夠提高單位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為城市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良好的條件和環(huán)境。高層建筑在當代社會發(fā)展中,已經(jīng)逐漸成為城市建設中的一種標志性建筑物。而在對高層建筑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其自身與普通建筑物之間具有不同之處,特別是高層建筑當中,不同的樓層之間由于受力特點的不同,導致對建筑的整體安全性和質(zhì)量問題都可能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一般來說,在針對高層建筑進行結構設計的過程中,越往上的樓層,其受力就越小,而中間以及下部的整體樓層受力情況就相對比較大。除此之外,根據(jù)高層建筑用途以及設計的不同,每一層的受情況也會隨著實際情況的不同而產(chǎn)生變化,相互之間也存在著一定區(qū)別。所以在針對高層建筑結構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利用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的措施來進行操作,不僅能夠提高建筑下部結構在剛度以及橫梁上的整體質(zhì)量和安全性,而且還能夠發(fā)揮出相對應的結構保護作用,將其自身結構的可靠性就行有效的提升。
通過對實踐當中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如果樓層不斷增加,設計人員在對其進行處理時,會直接利用減少墻或者是柱的方式來進行操作,這樣能夠在某種程度上保證結構的整體安置數(shù)量。并且同時保證下部在支撐中的作用能夠被充分的發(fā)揮出來。因此,在實踐當中,針對高層建筑轉換層結構的特殊性特征,設計人員在具體的操作中,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的不同,不斷的擴大下層結構的整體空間,提高整個建筑結構的合理性和承載能力。由于這種方式與常規(guī)性建筑的設計在思路上就會存在偏差,所以為了保證高層建筑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無論是在設計思路上還是在轉換層結構上,都能夠體現(xiàn)出高層建筑自身的特點,使其能夠符合建筑的設計以及施工質(zhì)量標準要求。
3 高層建筑梁式轉換層結構的設計原則
3.1 特點
梁式轉換層在高層建筑中應用非常廣泛,它會把建筑中上下兩層承受的荷載均衡分配,使整個樓體保持穩(wěn)定,并根據(jù)不同高層建筑內(nèi)部結構的差異,使用科學的方法設計,選擇施工技術與工藝。就像是在這一結構中,放入管道或線路,可為建筑提供新的需求,保證水電實施的安全?,F(xiàn)在,我國很多高層建筑采用的都是上部是梁式,下部是框架的設計,它需安裝轉換構件分散負荷。
3.2 原則
(1)降低需要轉換的豎向構件的使用。需要轉換的豎向構件使用的數(shù)量關系著轉換層相關轉換結構的數(shù)量,且呈正相關關系,和轉換層結構的剛度突變性能亦是呈正相關系,轉換是種手段,但是如果非必須,且為了增強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還是要減少需要轉換豎向構件的使用。
(2)需要轉換的豎向構件的位置。在結構設計的方案階段,就應該充分考慮需要轉換的豎向構件的位置。盡可能設置在轉換梁的跨中,若出現(xiàn)在轉換梁的支座附近,容易對轉換梁產(chǎn)生較大的集中剪力,造成轉換梁剪扭超限難以計算通過。也對框支柱形成較大的剪切和彎曲,造成框支柱出現(xiàn)比較大的內(nèi)力并引起超筋。
(3)增強轉換層下部主體的結構剛度。增強轉換層結構下部主體的結構剛度,弱化轉換層上部結構的側向剛度,使轉換層上下的主體結構的側向剛度盡量接近、平滑過渡。增強轉換層結構下部主體的結構剛度,一般以增強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增加轉換層下部主體結構截面尺寸、增加剪力墻等方式來實現(xiàn),使結構主體具有良好的抗震、延性和剛度等性能。
4 建筑梁式轉換層結構設計計算要求
4.1 整體結構分析計算
在計算高層建筑梁式轉換層結構前,首先要對整體結構進行分析計算。《高規(guī)》中要求,帶轉換層結構, 抗 震設計時應采用至少兩個不同力學模型 的結構分析軟件進行整體計算。但在計算時候,對不同的轉換層結構又有很多布同的設計計算細節(jié)需要注意。
4.2 轉換層大梁的設計
梁式轉換層大梁作為抗震的重要構件,它需要承載來自柱或剪力墻的荷載;對其受力分析為最關鍵。轉換層大梁根據(jù)上部被轉換構件的情況,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第一類:被轉換的剪力墻(包括局部開洞的剪力墻)沿梁長方向全跨布置的轉換梁;第二類:被轉換剪力墻沿梁長方向部分布置的轉換梁,剪力墻可能布置在支座處,也可能布置在跨中,剪力墻相對梁跨可能較長,也可能較短;第三類:被轉換構件為柱的轉換梁。三類轉換的區(qū)別,在于與上部墻柱構件是否可以考慮共同作用以及怎樣考慮共同作用。解決了這個受力分析,才是正確解決轉換層梁計算與構造的方法的關鍵。
4.3 分析轉換層
在完成建筑的整體結構計算后,還要使用有限元對轉換層進行平面計算,并且補充計算局部的應力。對于轉換層上下層的剛度比,對于它作為薄弱層的地震剪力放大等要求,要一一在整體計算和單獨分析中都要明確。進行局部分析時,注意實際采用符合實際情況的正確計算模型??蛑Ъ袅Φ挠嬎爿^為復雜,計算時宜在上部剪力墻肢與下部轉換柱之間均設轉換梁,墻肢與轉換梁相連結;不要只通過拐角剛域連接上層墻肢與底層柱,結構布置時最好上部墻體、轉換梁、下層柱分別成一體系,這樣傳力明確,不易形成扭轉。
5 高層建筑梁式轉換層相關構件設計
5.1 轉換柱
在設計梁式轉換層結構的的過程中,為了使結構具有很好的延性,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得到保障,需要按各級抗震要求控制好轉換柱的軸壓比。箍筋沿柱全高加密,并且采用復合箍筋,框支柱應有部分縱筋伸至框支梁以上的墻體內(nèi),延伸長度等于層高,用于加強上下層的可靠連接??拐鹪O計時,轉換柱加密區(qū)的配箍特征值應比普通框架柱要求的數(shù)值增加0.02,且柱箍筋體積配箍率不應小于1.5%。
5.2 樓板
規(guī)范規(guī)定,部分框支剪力墻結構中,框支轉換層樓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應雙層雙向配筋,且每層每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樓板中鋼筋應錨固在邊梁或墻體內(nèi);落地剪力墻和筒體外圍的樓板不宜開洞。樓板邊緣和較大洞口周邊應設置邊梁,其寬度不宜小于板厚的2 倍,全截面縱向鋼筋配筋率不應小于1.0%。與轉換層相鄰樓層的樓板也應適當加強。這樣規(guī)定,是因為樓板作為建筑轉換層的主要構件,區(qū)別于其他普通樓板,一般情況下,轉換層下部結構的剪力比較集中,所以要加強樓板的厚度及其他構造要求,這樣才能分散剪力,減輕負擔。
5.3 轉換梁
轉換梁承載了其上部結構的主要荷載,因此在設計轉換梁時,一定合理控制截面高度,一般情況下,轉換梁截面高度不宜小于計算的1/8,有條件可以做得更高;托柱轉換梁截面寬度不應小于其上部所托柱在梁寬方向的截面寬度,且轉換梁寬度不宜大于轉換柱相應方向的寬度,且不宜小于其上墻體厚度的2倍和400mm 的較大值。嚴格按規(guī)范控制配筋要求及錨固等其他構造要求。
6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進行高層建筑梁式轉換層結構設計時,常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為確保最終的設計結果能夠盡可能地接近于真實情況,就必須要開展全方位的分析與探討,采取針對性的設計工具與方法,做好細節(jié)控制,提升施工參數(shù)計算的精確性,保證高層建筑能夠達到較高的施工質(zhì)量水平。
參考文獻:
[1] 柯松.高層建筑梁式轉換層結構設計原理及其應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6(6):128~129.
[2] 鄧宇文.帶梁式轉換層的高層建筑結構設計淺談[J].建材與裝飾,2015(42):74~75.
[3] 崔賢德.探討高層建筑梁式轉換層結構設計要點[J].建材與裝飾,2014(9):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