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 王榮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他二十年如一日堅守著教書育人的“初心”。不僅是學生的良師,更是慈愛的長者、知心的朋友。學生的生活費沒了,他給墊上;學生的學習落下了,他免費輔導。他,就是湖南常寧七中語文老師滕國華。
1974年4月,滕國華出生于常寧市官嶺鎮(zhèn)麥元鄉(xiāng)車賢村的一個書香世家,父母、哥嫂均為教育工作者,在這種氛圍影響下,他從小就對三尺講臺充滿向往。1994年7月,滕國華中師畢業(yè)后,開始了他的圓夢之旅,如愿以償地在常寧市烏此中心校走上了語文老師的講臺。
初登講臺的滕國華,滿腔熱血,積極向老教師學習,購買教輔書籍,用勤奮來彌補自身經驗的不足。正是靠著自己的工作激情,他所教的班級年年都能取得優(yōu)異成績。2001年,滕國華調入常寧七中,從稚嫩的意氣書生步入到骨干教師行列。
教者父母心。從教以來,滕國華始終秉持“上好每一節(jié)課,教好每一個學生”的信念。注重尋找學生的閃光點,用鼓勵、熱情、愛心激發(fā)孩子進步的潛能,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充分發(fā)掘學生的潛能,將“灌輸接受”式學習轉變?yōu)榘l(fā)現(xiàn)式學習。在他看來,只要對學生愛而能嚴、嚴而有格,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說起教育,滕國華的語文課,最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都與他不斷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有關。他要求學生多積累知識、多練習寫作文、多背文言文,讓學生聽得輕松、學得愉快、記得牢固,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愛是教育的靈魂,這是滕國華老師的教育觀。2013年,羅橋小學畢業(yè)的李同學到常寧七中讀初一,因為學習基礎差,導致多門功課不及格。滕國華老師沒有氣餒,悉心輔導其學習,并增強她學習的信心,通過三年的努力,畢業(yè)時李同學實現(xiàn)了成績的“逆襲”,各科齊頭并進,如愿考入常寧二中。
“多虧了滕老師當初沒有放棄我,我才能中考考出好成績。”現(xiàn)在就讀于常寧一中高中部的周同學回憶起這段往事,滿是后怕之情。2013年周同學在常寧七中讀初一,期間迷上了網絡游戲,成績急速下降。作為班主任,滕老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并沒有嚴厲譴責,而是經常找周同學談心,結合家庭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引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滕老師堅持不懈地努力與幫助下,周同學擺脫了迷茫,成功戒掉游戲癮,2016年中考,周同學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常寧一中。
在學生眼中,滕國華既是嚴師,也是慈父。班級里,很多都是留守兒童,滕老師關愛學生常跟學生交流。學生對老師有了信賴感、才愿意跟老師說心里話,老師才能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精準指導。為此,每天早上6點半,別人還在甜蜜的夢鄉(xiāng)時,滕老師就已經到了學校,而到晚上九、十點,白天喧鬧的學校只剩點點星光,他才離開。2016年,初三年級的呂同學,因父母去世,勤奮好學的她卻要面臨輟學。滕老師當即站出來,不僅想辦法幫她解決了學費問題,還把自己的餐卡給她,讓她可以在生活上得到幫助。2018年滕國華老師還幫扶了另外兩個學生,并到塔山、江河、煙洲等邊遠鄉(xiāng)鎮(zhèn)進行幫扶捐款,點點愛義撒播在常寧大地。
“有時間教學生,卻沒有時間教自己孩子?!碧崞鸺彝?,這個在課堂上妙語連珠、侃侃而談的漢子卻開始沉默。2017年10月,剛滿1歲的小女兒因拉肚子上醫(yī)院,滕國華老師在學校忙到都沒時間過去陪護,全靠妻子獨自操持,心里很是愧疚。
作為學校的教學“骨干”,滕國華教學教研一直是老師們學習的榜樣,是大家熟知的“教研之星”。他每個學期都要聽20節(jié)課以上,每學期組織語文組老師上教研課10節(jié),每每語文組的老師外出參加比賽,滕國華都要對其進行一對一指導,手把手的改,直到滿意為止。2015年,他指導本校胡老師參加衡陽市教學競賽評比獲一等獎。
辛勤耕耘育桃李,三尺講臺飄馨香。2014年滕國華被聘任為“衡陽市初中畢業(yè)學業(yè)水平考試命題教師”參加中考命題工作;2015年其論文《強扭的瓜也甜》獲湖南省三等獎;2016年在國家級《教育》雜志上發(fā)表論文《材料作文分析對初中作文教學的作用》,并獲得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2014-2017年被聘為常寧市中小教師能力提升工程講師團成員,并擔任教師培訓工作。2016—2017年被聘為常寧市特崗教師入編轉正培訓教師,培訓入編教師。2017年榮立三等功。
多年來,滕國華老師所獲的每一項榮譽,都與其在教育行業(yè)的每一份付出與堅守息息相關,這也是對他不望師者初心所獲得的認可與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