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
賀 若弼是隋初的“功狗”。賀若弼文才武 略,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奇才,可他的光榮卻如曇花一現(xiàn),在消滅了隋國最大的對手南陳之后,他就從歷史舞臺上退出。他后半生雖然享盡了榮華富貴,卻始終郁郁不得其志。他的命運如此坎坷,當然與皇帝的極端不信任和猜疑有關(guān),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很大程度上,也源于他恃功傲人,狗眼看人,動輒狺狺而吠。這樣為人處世,他必然惹人嫉恨,豈能不遭人排擠?最后死于非命,其實也是他所作所為的必然結(jié)果。
賀若弼(543年—607年),字輔伯,河南洛陽人。其父賀敦,武功高強,善于用兵,曾任北周金州總管,因為自恃功高,不滿意自己的官職、爵位,經(jīng)常口出怨言,最終招來當時朝中權(quán)貴宇文護的嫉恨,導致殺身之禍。臨刑之前,他囑咐賀若弼說:“我到死仍未能平定江南,真是抱憾終生,他日有機會,你定要完成我的志愿。另外我因為口出怨言,導致今天的殺身之禍,你一定要引以為戒啊?!闭f完,竟用錐子將兒子的舌頭刺得鮮血直流,以此告誡他要謹慎其口。
賀若弼自幼胸懷大志,刻苦習武,勤奮讀書,很快便在同輩人中出類拔萃,聲名遠揚。北周齊王宇文憲招募賢士,聽說到賀若弼的名聲,將他收為記室,不久封為當亭縣公,轉(zhuǎn)任小內(nèi)史。周武帝時,宇文邕立宇文赟為太子,而宇文赟品格低劣,完全不能在日后擔當起治國的重任。賀若弼與上柱國烏丸軌商議此事,烏丸軌當眾面諫宇文邕:“宇文赟不合適繼承帝位,臣與賀若弼商議此事,希望皇上聽聽賀若弼的意見?!倍R若弼見烏丸軌在滿朝大臣面前向宇文邕面諫,突然記起父親的遺訓,決定慎言,便對宇文邕說:“太子平日循規(guī)蹈矩,沒有聽說有越軌的事情?!笔潞?,烏丸軌對賀若弼的做法大為不滿,認為賀若弼出爾反爾。賀若弼解釋說:“古云‘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所以不敢輕易亂說。”正因為賀若弼的這次慎言,避免了殺身之禍。宣政元年(578年),宇文邕駕崩,宇文赟即位為宣帝。烏丸軌遭到誅殺,而賀若弼幸免于難。后來,賀若弼跟隨韋孝寬南下討伐陳國,攻破城池幾十座,因軍功晉升壽州刺史,冊封為襄邑縣公。
再說楊堅早有討伐陳國、平定江南的志向,稱帝以后積極籌劃南征,訪賢納士,尋覓率兵將領(lǐng)。一次,楊堅與高颎商議時談到此事,高颎推薦賀若弼說:“朝臣之內(nèi),文才武略,沒有比得上賀若弼的?!睏顖灶H有同感,于是,便任命賀若弼為吳州總管,委托他負責籌辦平定陳國的諸多事情,賀若弼欣然領(lǐng)命上任。當時吳州與壽州都是平陳的前沿重鎮(zhèn),賀若弼上任后作詩一首贈予壽州太守源雄,相互勉勵。詩云:
交河驃騎幕,合浦伏波營。
勿使麒麟上,無我二人名。
賀若弼一直想完成父親遺愿,到任以后立即著手準備,并潛心考慮,制定了十條平陳的計策,上報楊堅。楊堅讀后十分欣賞,賜予賀若弼寶刀一柄。
開皇九年(589年),隋軍大舉伐陳,賀若弼被任命為行軍總管。在此之前,賀若弼命令長江沿岸的守軍在每次換防時故意大張旗鼓,虛張聲勢,弄得人聲鼎沸。這樣,陳軍便認為隋軍要大舉進犯,于是立即全國動員,調(diào)兵遣將,可到頭來虛驚一場。如此反復了幾次,陳軍便懈怠下來,不再加強防范。后來,賀若弼再次帶兵大舉進攻,陳軍便毫無戒心,不以為然。賀若弼偷襲陳朝南徐州城,一舉成功,俘獲南徐州刺史黃恪。賀若弼攻下南徐州城后,繼續(xù)向陳都建康進軍,他嚴令下屬,不得侵犯陳國百姓,若有違犯者,嚴懲不貸。隋軍進軍到蔣山境內(nèi),與陳軍遭遇。陳軍由魯達、周智安、任蠻奴、田瑞、樊毅、孔范、蕭摩訶等將軍率領(lǐng),人數(shù)眾多,是陳朝的主力部隊。賀若弼先打退了田瑞的進攻,后遭到魯達等部隊的夾擊,被迫退卻。收兵后,賀若弼揣測陳軍此戰(zhàn)后必會產(chǎn)生驕傲情緒,有所松懈,便立即決定與陳軍殊死決戰(zhàn),并大獲全勝。賀若弼的屬下員明將蕭摩訶俘獲,送到賀若弼的軍帳內(nèi)。賀若弼命手下將蕭摩訶斬首,但見蕭摩訶在行刑前神態(tài)自若,毫無懼色,大為欽佩,便將他釋放,并以禮待之。在攻打陳都城建康時,賀若弼自東北方逼近。韓擒虎則從西南方逼進,并首先攻入城內(nèi),活捉后主陳叔寶。賀若弼派人將陳叔寶帶到自己面前,這時的陳叔寶已喪失了君王氣度,雙腿顫抖,大汗淋漓,立刻伏地參拜。賀若弼安慰他:“小國的君主,與大國的朝臣地位相當,等到拜見我朝天子后,可能還會封你為歸命侯,你不必太過惶恐?!?/p>
后因生擒陳后主的功勞被韓擒虎搶走,氣煞賀若弼,竟然兵刃相見。此時的賀若弼自恃功高,早已忘卻父親的遺訓。問題是當時的隋國元帥楊廣支持韓擒虎。楊廣在楊堅面前參了一本:“賀若弼擅自行動,先期決戰(zhàn),違反軍令,要將他削職為吏。”幸而楊堅此時頭腦十分清楚,對兩位將領(lǐng)都大大地犒賞一番,并大加勉勵。楊堅封賀若弼為上柱國,并進爵宋國公,同時賜以數(shù)不清的珍玩。但應當說賀若弼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首先他失去了楊堅的信任,更主要的,賀若弼手中無軍隊,可謂是明升暗降。在這次爭功之后,楊堅的印象里,賀若弼不但是一個不聽話的將領(lǐng),而且還有謀反的傾向。所以賀若弼雖然生活在榮華富貴中,卻再也得不到重用。后來,賀若弼眼見得高颎、楊素一步一個臺階高升,而自己卻始終原地踏步不前,不禁又怒火中燒,到處說高颎、楊素無甚才能,至多不過是個飯桶罷了。狗怕夾尾,人怕輔理。此話傳入楊堅的耳中,楊堅馬上把賀若弼召來責問:“我委任高颎、楊素為宰相,你卻每每說他們是飯桶,這是什么意思?”賀若弼說:“高颎,是我的老朋友了;楊素,是我的小舅子。我不過說說他們罷了。”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雖說好不容易地應付過去了,賀若弼還是差點被殺頭,只是楊堅念他功高,免他一死。但楊堅對他的猜疑心更重了,始終防著這位大軍事家狗急跳墻。
狗咬人有藥治,人咬人沒藥治??上?,賀若弼并沒汲取先前的教訓,認為“大將”一稱非他莫屬,居然對楊廣說:“楊素只是猛將,而非謀將;韓擒虎只是斗將,而非領(lǐng)將;史萬歲只是騎將,而非大將。”楊廣即位以后,賀若弼更被疏忌。大業(yè)三年(607),當賀若弼私下里非議楊廣款待突厥太過奢侈的話被楊廣知道以后,便責之以“誹謗朝政”之罪,慘遭滅門之禍:賀若弼被殺,諸子充軍邊塞,妻女淪為官方奴婢,他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的結(jié)局。
“亡羊已為歧途誤,功狗翻為狡兔烹?!睆馁R敦到賀若弼可說是一次輪回,父子倆的命運何其相似。雖然賀敦用刺舌的方法來告誡賀若弼要慎言、少言,甚至不言,但賀若弼血管里流的是賀敦的血液,這位性格外向的將軍又怎會將不平之事長久地悶在心里。當然,賀敦還是有一點可以引以自豪的,因為他的兒子完成了他平定江南的遺愿。至于說賀若弼每每要發(fā)一通議論,又豈是他的錯?他不過是將心里的想法說出來而已。他自然因此而失去君王們的歡心,但即便是不說,君王們也不見得會放過他,因為他的功勞太大了。這些一心想坐穩(wěn)江山的帝王還會以其他的方式、其他的理由來鉗制他,直到他終于意氣消沉,直到他再也無力帶領(lǐng)軍隊??梢哉f,命運不是人的意志可以改變的,盡管賀若弼已經(jīng)或自以為吸取了父親的教訓,但他最終還是又步后塵了。賀若弼走進刑場時一定又想起父親賀敦臨刑的遺言,然而此時一切都晚了……
泉州開元寺東塔
福建泉州,我國古代重要對外口岸,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開元寺在市區(qū)西街,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初名蓮花寺。開元二十六年改今名,已1300余年。開元寺占地7.8萬平方米,規(guī)模宏大。寺內(nèi)有東西二塔,在紫云殿前。東塔為鎮(zhèn)國塔,建于唐咸通六年,初為木塔,后改磚塔。現(xiàn)塔為八角五層仿木構(gòu)花崗石塔,高48.27米,巍峨雄壯。塔心為八角實心體,塔座為須彌座,以青石浮雕釋迦牟尼故事共39幅,均甚精致。西塔名仁壽塔,初建于五代梁貞明二年,現(xiàn)存石塔高46米,除須彌座石刻花鳥外與東塔同。二塔歷經(jīng)風雨、地震仍巍然挺立,為我國古建筑之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