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若華
[摘 要]高考歷史的二輪復習承擔著鞏固提高的重任,是高三復習的攻堅階段。高三歷史二輪復習策略,可以概括為十二個字:明確方向,整合拓展,精準訓練。
[關鍵詞]江蘇高考;歷史;二輪復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19-0087-02
高考歷史復習要依據(jù)考試說明,聯(lián)系學生學習實際,重視知識復習和能力培養(yǎng)。
一、明確方向——三個依據(jù)
1.依據(jù)考綱
《考試說明》是高考命題的依據(jù),考情研判是把握備考方向的指南。復習應認真研究其中的知識范圍、能力要求、題型示例,準確理解其實質,捕捉其微妙的變化。與2017年比,2018年《考試說明》有三方面變化。(1)“考核目標與要求”的表述,參照教育部考試大綱進行調整,更加準確和清晰。(2)個別考試內容進行微調。例如必修部分,將“漢武帝確立儒學獨尊地位的措施”改為“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將“京劇等劇種的產生與發(fā)展”改為“京劇等劇種的產生、發(fā)展與藝術成就”。選修部分中的“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刪除“亞里士多德”,將“李時珍”替換為“詹天佑”。(3)典型題示例有所更新,新增三道江蘇卷試題和一道全國卷試題,其考查內容與時代契合度更高,試題形式更為新穎,試題難度和區(qū)分度也更為理想。
2.依據(jù)命題
研究近五年江蘇高考題,基本可以把握其命題趨向:穩(wěn)中有變,“三入”“三近”;核心素養(yǎng),內化沉淀?!叭搿奔瓷鐣髁x核心價值觀進入試卷、宏觀思考融入試卷、史學動態(tài)滲入試卷?!叭奔促N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運用新材料、新情境,“貫通古今、關聯(lián)中外”,突出主干知識,反映學科前沿,關注熱點,注重多元史觀,在堅持能力立意的同時,開始追求“學科素養(yǎng)立意”,凸顯實證意識,涉及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
3.依據(jù)學情
通過一輪復習,要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足,如基礎史實掌握不牢固,歷史概念理解不到位,通史階段特征不明確;材料信息解讀不完整,問題理解不清晰;遷移能力不強,思維層次不高;分層突破不夠,規(guī)范要求沒達到等。
所以,在立足教材、夯實基礎的同時,二輪復習應更加注重對知識的整合,注重梳理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和主要階段,認識歷史發(fā)展趨勢,做到知識的時序化、系統(tǒng)化、邏輯化、聯(lián)系化;更加突出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更加注重方法掌握,做到學、練、考、補有機結合。
二、整合拓展——三個鏈接
1. 橫向整合:階段特征的鏈接
為了建立相對完整的時序概念,復習中要進行橫向整合,樹立通史意識。即以縱向時間為依據(jù),將教材內容中交叉的知識點進行重新整合,挖掘與主干知識相關的延伸性、隱型性知識,注重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之間的關聯(lián)性,在宏觀上把握歷史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
(1)要正確劃分歷史階段,即中國古代六個時期(先秦、秦漢、魏晉、隋唐、宋元、明清),世界古代一個時期,中國近代三個時期(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五四運動、),中國現(xiàn)代兩個時期(改革開放前、改革開放后),世界近代兩個時期(工場手工業(yè)、工業(yè)革命時代),世界現(xiàn)代兩個時期(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二戰(zhàn)后世界)。其中,特別關注中外歷史上幾個社會轉型和巨變時期。然后根據(jù)歷史階段劃分,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歸納相應階段的具體史實,分析各自特征,最后歸納歷史階段特征,形成整體感。
例如,16世紀的英國史:歐洲商路貿易中心轉移,英國資本主義興起,英國成為海盜國家,擊敗無敵艦隊開始確立海上霸權,人文主義發(fā)展起來(莎士比亞戲劇)。
(2)兼顧選修,拓展歷史認知、聯(lián)系的深度與廣度。
例,選修、必修知識的關聯(lián)舉要。
選修: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①梭倫改革——必修一專題六第1、2節(jié)(古代希臘、雅典)。
②商鞅變法——必修一專題一第2節(jié)(秦統(tǒng)一的背景),必修二專題一第4 節(jié)(重農抑商),必修三專題一第1節(jié)(法家思想)。
③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必修一專題八第3節(jié)(俄國十月革命的背景)。
④戊戌變法——必修三專題三第1節(jié)(維新變法)。
2. 縱向整合:專題線索的鏈接
貫通古今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內容。二輪復習還應從縱向專題的角度理清歷史事件的發(fā)展脈絡,形成完整體系,并從中認識規(guī)律。
如,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按其演進線索整合為春秋戰(zhàn)國——萌芽,秦朝——建立,西漢——鞏固,隋唐——完善,北宋——強化,明清——頂峰。再由此升華整合政治文明的演進線索:從奴隸制時代的血緣政治、貴族政治(中國)和直接民主(希臘),到封建時代的官僚政治、專制政治,到近代的代議制,再到現(xiàn)代多種類型的民主政治等。
3. 類比整合:中外歷史的鏈接
二輪復習必須有一個中外歷史的世界意識。尤其是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中外關系緊密,相互影響較大,把諸多現(xiàn)象納入世界歷史大背景中重新審視,可以培養(yǎng)橫向比較意識,立體地、多維度地分析問題,增強認識的深刻性和全面性。例如,中國近代的沉淪與西方資本主義發(fā)展、殖民擴張是分不開的;中國現(xiàn)代外交政策的形成與世界格局的變化是分不開的??梢远噙\用中外歷史大事年表的對比方式,來增強探究效果。
三、精準訓練——四個意識
1. 選題意識
選題要“精”,真題多做,錯題重做,難題少做,怪題不做。精選立意明確、材料經典或新穎、設問科學、知識串線要求高、反映學科主干知識、思維含量高的試題,一般以近年高考歷史真題、考試說明上的例題、各地模擬試題、名校月考試題等為主,將鞏固訓練與拓展訓練有機結合,讓學生熟悉高考命題方式和答題要求,感悟專業(yè)術語、史學理論、命題角度、歷史思維等。
2.方法意識
講解要“透”,突出針對性,強調層次性,體現(xiàn)新穎性,不僅要講答題思路,同時也要講命題意圖,特別對涉及試題嚴謹性、科學性、導向性等方面的問題一定要講清楚,不留疑點,同時,注意解題技巧的總結和運用。
如,解答非選擇題,可以把握五個字——讀、審、扣、聯(lián)、答;也可以概括為一畫二升三結合。一畫即畫出材料中不同角度的關鍵詞。二升即對不同角度的關鍵詞做適當提升。如:出口絲綢、瓷器,提升為手工業(yè)品;英國對中國輸入呢絨、棉布,提升為進口工業(yè)品;中國近代工商業(yè)者提升為民族資產階級等?!叭Y合”:結合時代、結合教材、結合歷史事件表現(xiàn)的基本構成思考。
3.規(guī)范意識
答案要“規(guī)范”。規(guī)范比做過更重要,秉承科學講評的基本原則,要關注答題細節(jié),嚴格要求學生,在思維的模式化和答題的規(guī)范性上做好文章,答案要做到:簡潔、完整、發(fā)散、綜合、拓展、工整。
4.反思意識
鞏固要“實”。通過訓練的反思,周測、模考的反饋,及時發(fā)現(xiàn)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復習策略。必須學會變式——采用不同的材料、設置不同的情境、通過不同的設問、運用不同的形式,形成不同的題目,以實現(xiàn)從“感性做題”到“理性運用”的轉變。還要讓學生回顧錯題,重做錯題,在積累反思中提高解題能力。
總之,在二輪復習中,只要學生精細研究,精準備考,集中有限的時間把重點知識學通透、學靈活,并注重訓練實效,一定能拓展歷史學科的思維高度、視野寬度,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責任編輯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