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區(q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102208)楊貴梅 張桂茹
我病區(qū)為女病區(qū),住院患者的特點是住院時間長,病程長,年齡大,跌倒骨折成為科室的最大不安全隱患??剖腋鶕敲芏葯z查結果將患者分為三級,并予以相應的護理應對措施,在預防患者跌傷骨折護理上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進入本次研究的患者,病程均在10年以上,平均年齡(47±4.8歲)。2013年9月~2014年9月,將科室住院的女性患者80人(均為自然閉經1年以上)作為對照組,2014年10月,將上述住院的80人根據骨含量的分級,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設為干預組。
2.1 進行分級評估 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定義白種女性骨質疏松及骨含量減少標準:經骨密度測定,病區(qū)入組的80名患者,骨質正常12名,骨含量減少54名,骨質疏松14名。根據骨含量的分級,將患者分為三個等級:骨質疏松為一級,骨含量減少為二級,骨質正常為三級。
2.2 常規(guī)護理措施 定期為患者進行評估,加強病區(qū)的安全管理,在病區(qū)的一些重點防控區(qū)域如餐廳、洗澡間等,有病人在該區(qū)域,就有相應的護理人員在該區(qū)域定點巡視,確保病區(qū)這些重點區(qū)域的風險防范落到實處。病區(qū)地面要平坦,干燥沒有障礙,光線適宜,衛(wèi)生間、洗澡間地面鋪防滑墊,患者衣著合身、鞋合腳,護士組織患者排隊就餐,避免擁擠。同時給予適當的鈣劑補充,預防患者骨質的流失。
2.3 對應骨含量的分級護理干預措施 一級:將骨質疏松的14名患者作為重點護理觀察對象,均安排在離衛(wèi)生間近,且護士便于照顧的3個病房內集中護理,一切活動在護士的看護下進行,夜間攙扶入廁。床頭有紅色三角標識。由于病人年齡大、記憶力減退、患病時間長、生活懶散,所以專人負責,每周一次安全知識宣教。每日督促外出曬太陽、散步等活動2次,每次30min以上。遵醫(yī)囑給予鈣劑補充。增加營養(yǎng)攝入[1],飲食上與營養(yǎng)科聯系,嚴格按照病人需要制定計劃,并與家屬溝通,要求家屬必須給病人帶含鈣和維生素D較多的食物,包括:奶制品(酸奶、牛奶等)、新鮮水果、海產品等,由護士每日定時定量發(fā)給病人,講解這些食物對其骨質疏松有治療作用,達到病人理解并配合飲食療法對鈣的補充。二級:將骨含量減少54名患者作為次要觀察對象,在重點活動區(qū)域給予相應的護理重視,一切活動不離開護理工作人員的視線。每日組織室外活動如做操、散步等,并適當增加營養(yǎng)及鈣劑。夜間加強巡視,多提醒患者注意安全。每兩周一次安全知識宣教,與家屬溝通,讓家屬了解目前病人的骨質情況。叮囑家屬多帶些含鈣和維生素D較多的食物。
2.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5.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將對照組和干預組進行跌傷骨折的對照分析,見附表。按照不同骨密度分級后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應用后較應用前跌傷骨折發(fā)生率有明顯的降低,P<0.05,說明兩者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附表 骨密度分級護理應用前后跌傷骨折發(fā)生率比較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2]認為,抗精神病藥物可能會造成精神分裂癥患者骨密度下降和骨質疏松,精神病患者因此發(fā)生骨折的風險概率增加兩倍以上。而女性精神病患者絕經后由于激素水平下降,骨質流失,長期住院,體質差等原因容易發(fā)生意外跌倒骨折,骨折后給病人增加了身心痛苦,治療護理增加了難度,易引起家屬的不滿和糾紛。我病區(qū)根據骨密度檢查結果將患者分為三級,根據不同等級,除了常規(guī)護理措施外,增加相對應的等級護理,有效防范了跌傷骨折風險的發(fā)生。干預組設有專人護理,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落實到位,健康宣教分級別進行,標識醒目。干預組1年內只有一名骨含量減少的病人跌倒后發(fā)生了踝骨骨折,對照組1年內發(fā)生8例不同部位骨折,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精神科女性患者(自然閉經1年以上者)因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以及老齡化引起性激素水平下降,導致骨質改變,成為跌傷后骨折的高風險因素,通過骨密度檢查對患者進行評估和分級護理,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跌傷骨折風險,適合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