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萍
重慶市奉節(jié)縣人民醫(yī)院外科,重慶 404600
氣管切開術是臨床中用以治療由喉源性呼氣困難、呼吸機能異常或者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導致呼吸困難的一種常見的搶救手術。但此類開放性手術對病患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易出現(xiàn)感染、劇烈咳嗽等各種術后并發(fā)癥。常由于手術導致的氣道開放或者吸痰不當?shù)仍?,造成病患在氣管切開術后易出現(xiàn)劇烈咳嗽的情況,進而易引發(fā)術后切口出血、皮下氣腫、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增加了病患的痛苦,嚴重影響病患的康復。對此,有必要尋找科學有效的臨床護理手段以緩解接受氣管切開術后病患的術后劇烈咳嗽問題。該研究以2016年1月—2017年6月接受氣管切開術且術后出現(xiàn)劇烈咳嗽的112例病患作為研究對象,來分析探討對氣管切開術后出現(xiàn)劇烈咳嗽病患進行綜合護理的臨床護理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將該院收治的接受氣管切開術且術后出現(xiàn)劇烈咳嗽的112例病患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56例為對照組,余下56例為觀察組。該研究經(jīng)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臨床癥狀及實驗檢查結果均符氣管切開術后劇烈咳嗽的臨床診斷標準,均對該研究知情且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對照組男31例,女25例,年齡為 36~66 歲,平均年齡為(44.92±4.21)歲,其中37例為單純喉癌,9例為喉癌合并支氣管炎,5例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OSAS),3例為喉梗阻,2例為舌癌;觀察組男33例,女23例,年齡為35~68歲,平均年齡為(44.01±3.99)歲,其中33例為單純喉癌,11例為喉癌合并支氣管炎,6例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S),4例為喉梗阻,2例為舌癌。兩組病患在性別、年齡以及病情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分析112例研究對象術后出現(xiàn)劇烈咳嗽的原因主要為:25例為氣管套管刺激黏膜,23例病患由于長期吸煙,17例病患為氣囊護理不當,14例由于吸痰操作不當,13例由于具有慢性支氣管炎病史,10例由于上呼吸道感染,6例由于進食嗆咳,4例由于氣管套管移位。
為對照組病患實施包括健康宣傳、心理護理、衛(wèi)生護理、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等內容的常規(guī)護理。
為觀察組病患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對氣管切開術后劇烈咳嗽的針對性綜合護理對策,具體內容如下。
1.2.1 規(guī)范化吸痰 在吸痰過程中,保證動作輕柔、迅速、規(guī)范,以病患痰鳴音位置以及咳嗽反射情況來調整插入吸痰管的深度,并配合套管的粗細選用相適宜的吸痰管,保證在將痰液吸凈的同時減少對病患的刺激。對成人病患吸痰的負壓為0.040~0.053 MPa,在病患吸氣時進入,不上下提拉,左右旋轉緩慢提出,吸痰過程每次在15 s內完成。若病患開始劇烈咳嗽,則立即退出,讓其自行咳痰;若痰液粘稠,則不進行吸痰,用醫(yī)用振動排痰機自下至上進行或定期叩背來振動排痰。
1.2.2 進行氣道濕化 保證適宜的室溫及濕度,室溫在 22~24℃,濕度在 60%~70%。
超聲霧化吸入:以病患病情、藥敏試驗技藝痰培養(yǎng)的結果為依據(jù),選擇適宜的霧化藥物,通常使用15 mg沐舒坦(國藥準字H20031314)聯(lián)合0.9%生理鹽水制成6 mL霧化吸入劑,2次/d,或者使用5 mg地塞米松(國藥準字H20052447)和8萬U慶大霉素(國藥準字 41024085),4 次/d。
氣道內給藥:沿病患氣管套管壁緩慢滴入2~3滴3%的蘇打水,并根據(jù)病患的病情及痰液情況調整滴藥次數(shù)。用地塞米松、沐舒坦以及0.9%的生理鹽水配成濕化液為不能下床的病患進行持續(xù)滴注以濕化,剪去靜脈輸液管針頭,進行靜脈輸液排氣后將頭皮針插進人工氣道中,進行4~6滴/min的持續(xù)滴注,每天滴注300 mL。
1.2.3 上呼吸道感染的預防及治療 遵醫(yī)囑為病患使用鎮(zhèn)咳、化痰、抗感染的藥物,例如可每天口服4次止咳合劑或者復方甘草合劑,每天沖服清溫沖劑4次以預防感冒。
1.2.4 避免局部刺激 為氣管套管帶氣囊的病患放氣及注氣時,要緩慢;囑咐病患切勿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最好食用半流食并少量、小口、緩慢吞咽,采取坐位,頭部前傾進食對鼻飼病患,鼻飼時要緩慢,并保證鼻飼營養(yǎng)液溫度在35℃左右;更換病患體位時,保證病患頭頸部和上身處于同一直線,適當使用約束帶,以避免氣管套管移位;囑咐病患盡量輕地咳嗽,各種護理動作盡量輕柔;氣管套管煮沸消毒放至溫熱后再置入;將溫紗布覆蓋于套管扣,以隔絕冷空氣。
1.2.5 體能護理 根據(jù)病患情況,為其進行身體鍛煉指導,以提高病患體力,增強其免疫力。每天進行2次站床鍛煉及咳嗽訓練,讓病患站立進行一呼一吸式呼吸鍛煉:在用力呼氣后有效咳嗽,然后深吸氣放松后重復。
1.2.6 心理護理 接受氣管切開術的病患由于手術創(chuàng)傷及術后器官敏管問題通常無法講話并會被疼痛困擾,易出現(xiàn)急躁、恐懼的不良情緒,嚴重可造成病患呼吸、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情煩躁,甚至出現(xiàn)自行拔管的情況。對此,護理人員需積極主動與病患進行溝通交流,耐心回答病患及其家屬疑惑,及時發(fā)現(xiàn)病患的不良情緒并耐心疏導,為病患講解相關醫(yī)療知識、注意事項、不良反應、咳嗽技巧、成功案例等情況,使用心理疏導及放松療法等手段,帶領病患建立康復的信心,使之配合治療及護理的工作。
觀察、記錄并分析兩組病患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并利用自制問卷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滿分100分):非常滿意(>80 分)、比較滿意(60~79 分),不滿意(<60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比較滿意率。
用軟件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進行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病患的并發(fā)癥發(fā)病率為3.57%(2/56),和對照組的26.79%(15/56)相比顯著較低,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fā)生發(fā)生情況[n(%)]
觀察組病患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4.64%(53/56),和對照組的80.35%(45/56)相比顯著較高,且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情況
氣管切開術是臨床中治療呼吸困難的一種重要急救手術,可有效挽救病患生命。但術后并發(fā)癥會對最終治療效果和恢復情況起到重大影響。出血、脫管、劇烈咳嗽、感染、氣管狹窄、生門下肉芽腫、瘢痕等都是氣管切開術后的常見并發(fā)癥,而氣管切開術最常見的一種術后并發(fā)癥是劇烈咳嗽,引起劇烈咳嗽的原因和病患本身身體狀況及護理情況都相關,若處理不好,不僅會加重病患原發(fā)病,加長拔管時間,甚至會引發(fā)更為嚴重的并發(fā)癥,威脅病患生命健康安全。對此,需要在術后護理工作中予以重視。
該研究對56例觀察組氣管切開術后劇烈咳嗽的病患的咳嗽原因進行了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氣管切開術后劇烈咳嗽的原因主要有吸痰操作不當,而刺激氣管黏膜、病患慢性支氣管病病史、氣管套管刺激黏膜、長期吸煙、上呼吸道感染、喉功能不全等。針對分析出的引發(fā)術后劇烈咳嗽的原因,給予了觀察組病患包括規(guī)范化吸痰、氣道濕化、預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局部刺激、體能護理以及心理護理等內容的全方位綜合護理措施,結果顯示:觀察組病患的并發(fā)癥發(fā)病率為3.57%,和對照組的26.79%相比顯著較低 (P<0.05);觀察組病患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4.64%,和對照組的80.35%相比顯著較高(P<0.05),表明對氣管切開術后劇烈咳嗽的病患實施綜合護理可有效減少病患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病患的滿意度,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效果。在李麗貞的相關研究報道中,對56例氣管切開術后劇烈咳嗽的病患進行包括吸痰、氣道濕化、減少刺激、預防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心理護理等內容的綜合護理后,除5例全喉切除病患外,僅有2例出現(xiàn)肺部及支氣管感染的并發(fā)癥,抗感染治療后康復,余下49例病患均順利拔管且恢復良好,表明綜合護理可有效提高氣管切開術后劇烈咳嗽病患的恢復,且并發(fā)癥較少,和該研究結論一致。
綜上所述,為氣管切開術后出現(xiàn)劇烈咳嗽的病患進行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對策可有效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且可有效提高病患對護理的滿意度,臨床應用效果較好,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