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
《詩經(jīng)·陳風(fēng)·月出》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边@枚先秦的月亮,照在男人的身上,撩起了男人對美麗女子的思慕之情;照見歷史的河流,撩開了中國詩歌意象里最為五彩斑斕的漣漪。從那以后,這枚月亮在人類的詩情畫意里一直存在至今。
建安三曹,操詩雄渾,丕詩練達(dá),植詩微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泵髟略跅n雄曹操的眼里,是囊中物。匆匆的足跡里刻滿了酸甜苦辣,回首過往是是非非,消除無奈的最佳辦法就是和醉而眠,忘卻歡樂或痛楚,將自己送回原初的混沌。而醒后的余生,仍不得不投入到自己的鴻圖大志中去,用建功立業(yè)來安放自己的靈魂。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彪S情就意,不做久留的是曹丕。視覺上下角度的變換,使景物在多個方位得到呈現(xiàn),從而引起聯(lián)想。水月俯仰之間,毫無斧鑿痕跡。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辈苤驳呐腔玻屓祟D生憐惜,而憐惜之中還有悲嘆,悲嘆之后還有延綿的余哀。當(dāng)皎潔的明月照著高樓,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止的流水輕輕晃動,佇立于高樓上望遠(yuǎn)的思婦,在月光的沐浴下傷嘆著無盡哀愁。曹植自問自答,以明月撩動心事來引述自己內(nèi)心的苦悶,不著痕跡,卻成“建安絕唱”。這絕唱里,讓明月有了一次驚人的飛躍,從此它超越了無情的自然事物的軀殼,化為有情的生命。自曹植“明月照高樓”借用《李陵贈蘇武》之后,“明月高樓”便成了思婦的代名詞:如李群玉《醒起獨酣環(huán)友》里的“美人此夕不入夢,獨宿高樓明月涼”,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里的“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如崔顥《長門怨》里的“紫殿青苔滿,高樓明月空”,如李白《關(guān)山月》里的“高樓當(dāng)此夜,嘆息未應(yīng)閑”……
一次談話中,元朝皇帝問他的大臣脫脫:“宋徽宗這人怎么樣???”脫脫答:“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千言萬語化成的這句回答,幾乎將宋徽宗說了個通透!
“無言哽咽,看燈記得年時節(jié)。行行指月行行說,愿月常圓,休要暫時缺。今年華市燈羅列,好燈爭奈人心別。人前不敢分明說。不忍抬頭,羞見陽時月。”劉氏出生低微,后入宮給宋哲宗昭懷皇后做了婢女。昭懷皇后死后,她得到內(nèi)侍楊戩的極力引薦,封為安妃。安妃天資聰穎,善解人意,心靈手巧,明艷動人,深得宋徽宗喜愛。后生下三子一女,即建安郡王趙秧、嘉國公趙椅、英國公趙根和柔福帝姬。宣和三年(1121),安妃一病不起,薨逝,享年34歲,追封為皇后,謚日明節(jié)。微宗對安妃念念不忘,第二年賞燈時,他回想起和安妃出行的情景,不禁悲從中來,寫下了這首《醉落魄·預(yù)賞景龍門追悼明節(jié)皇后》。最后的“不忍”、“羞見”,是對明月的難當(dāng)愧意,是深入骨子里的凡人的細(xì)膩與溫柔。
舊時明月對賞燈的宋徽宗來說是一種思人的刺痛,對拜謁琴臺的岑參來說是一種蕭索:“荒臺漢時月,色與舊時同?!睂γ鑱碚f是一種久別重逢的喜悅:“便是舊時簾外月,卻來小檻低窗。朦朧影里淡梳妝?!睂κ愤_(dá)祖來說是一種“愁痕即淚痕”的傷逝:“舊時明月舊時身,舊時梅萼新。舊時月底似梅人?!睂堎﹣碚f是一種孤旅夜宿的愜意:“秋從今夜冷,月比舊時明?!睂︵嵲觼碚f是一種書齋歲月的清歡:“豈應(yīng)娟娟舊時月?獨留疏影當(dāng)窗橫?!睂Χo(jì)來說是一種對流光的妥協(xié)與豁達(dá):“適來此夕又何夕,照見今吾即故吾?!睂{蘭性德來說是一種填膺百感的悲呱“只影而今,那堪重對,舊時明月。”
唐伯虎《桃花塢寫生圖》
一個與月亮相親的詞牌“月上海棠”,又名“玉關(guān)遙”、“海棠月”等,相傳也是宋徽宗所創(chuàng)。萬分遺憾的是,詞牌創(chuàng)始人為我們留存下來的卻只有九字殘句:“孟婆且與我、做些方便。”僅僅九字,多情帝王將其無可奈何、無力回天之痛傾訴、了斷,令聞?wù)呙蓽I,令觀者泣下。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7),科場失意的唐伯虎終于在蘇州城外桃花塢筑起了桃花庵,每日與好友祝允明、文征明等飲酒作詩,狂放不羈。在桃花庵里寫就的,除了《桃花庵歌》,便是《把酒對月歌》最被世人稱頌了:“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我學(xué)李白對明月,月與李白安能知?李白能詩復(fù)能酒,我今百杯復(fù)千首。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yīng)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全詩與李白詠月名篇《把酒問月》同調(diào),其問化用杜詩,旁及稼軒,在李白與明月之間,是一個有李白精神與明月情懷的“我”!前六句贊頌李白善寫明月,中四句是希望自己能夠像李白那樣對月飲酒賦詩,最后六句充分表達(dá)了自己要學(xué)習(xí)李白的不慕功名、藐視權(quán)貴、詩酒自娛、花月余生。
李白愛月,十詩九言月。在李白的心里,明月是理想的圣地,是自由的世界。除了《把酒問月》之外,還有《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里的“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還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里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還有《月下獨酌》里的“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還有《哭晁卿衡》里的“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還有一首特別的詠月詩《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清人沈德潛《唐詩別裁》認(rèn)為詩中的“君”就是“峨眉山月”,對此我深信不疑。稱月為君,正是李白!
盧梭《沉睡的吉普賽女郎》
金農(nóng)《月華圖》(局部)
康定斯基《構(gòu)成第六號》
“中秋美景當(dāng)吳苑,十載佳期共此堂。珠履高吟歡滿座,金釵送酒看分行。秦娥女石月俄行雨,趙女停弦漫繞梁。莫道西巖容易墮,珠簾徐卷爛銀光?!弊T拭髂贻p時寫下的這首《中秋日燕客晚雨》,在他年逾花甲之時“醉后”“披汗”草書一卷,并易名為《中秋玩月》。像《中秋玩月》般美好的詩歌,祝允明筆下有著數(shù)不清的明月。如《見月》里的“連當(dāng)三夕見,喜似百年生”,如《月潭》里的“蛟龍且抱明珠臥,蟾兔能將桂子來”,如《看月懷內(nèi)》里的“想得夜深刀尺罷,推簾獨自下階行”,如《皓月》里的“萬籟蕭蕭微不辨,露繁霜重月盈天”,如《月槎》里的“老夫欲問廣寒事,只欠扁舟渡海云”,如《秋山琴月圖》里的“太陰幽煌,希聲無倪。迎之以虛,承之以微”……
喜飲酒,所以自問自答:“何處難忘酒,江船對月時?!毕仓耜帲跃秤虿凰祝骸叭碎g此夜頻前席,涼月虛窗更自宜?!毕灿钨p,所以壯懷萬里:“風(fēng)吹急柝嚴(yán)城閉,月照行人古道寒。”喜懷舊,所以夢回秋風(fēng):“暮空云斂月初弦,露氣星光共渺然。”這月下的才子,是文征明。
徐禎卿天資聰穎,學(xué)富五車,以詩文見長,更被稱為“吳中詩冠”。在文學(xué)流派上,還與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王九思、邊貢和王廷相并成為“前七子”,可見其文學(xué)成就之高。26歲考中進(jìn)士,本該入翰林的徐禎卿因長相難看而被改授大理左寺副,五年后又被貶為國子監(jiān)博士。受挫仕途的徐禎卿逐漸開始醉心于道家修煉,沉迷養(yǎng)生僅一年,便溘然長逝,享年33歲。
《中秋夜不見月兼邀儲太仆不至》里“今夜中秋月,云端空復(fù)情。人間同寂寞,天外獨分明”,《月》里“故園今夜月,迢遞向人明。只自懸清漢,那知隔鳳城”、“看月生西浦,穿云度北窗。高樓有羈羽,照影不成雙”,《亡女旅櫬南泉寺》里“月滿花宮不見人,殤魂獨宿網(wǎng)流塵。那因得借金輪力,白玉光中現(xiàn)爾身”,《擬蕭子顯春別曲》里“霧里纖纖新月光,機中少婦織流黃。可憐斷絲不如淚,零落時續(xù)不能長”,邀人不至、隔斷關(guān)山、形單影只、叢生白發(fā)……這位江南四大才子中出生最晚去世最早的文豪,詩歌里隨處都懸著一輪“壞月亮”。
久居春山的于鵲,日日與白云相依:“獨來多任性,惟與白云期。深處花開盡,遲眠人不知。水流山暗處,風(fēng)起月明時。望見南峰近,年年懶更移。”白云之下,爛漫的人間有花有水,低頭遇風(fēng),抬頭望月。對著一灣池水,杜牧心思遠(yuǎn)大:“鑿破蒼苔地,偷他一片天。白云生鏡里,明月落階前。”白居易在淡然的清秋里,將呆發(fā)成了詩:“病眠夜少夢,閑立秋多思。寂寞余雨睛,蕭條早寒至。鳥棲紅葉樹,月照青苔地。何況鏡中年,又過三十二?!鄙綆X上是一片陸希聲的松林:“嶺上青松手自栽,已能蒼翠映莓苔。歲寒本是君家事,好送清風(fēng)月下來?!鼻嗨闪⒂谇搴?,為的是先滌蕩了自己,好將清風(fēng)明月送下山來吧。
明月與清風(fēng)、流水、蒼松、紅葉相依偎,哪能僅僅依偎于唐代詩人的幾處山居里呢?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百十位詩人心中,有千百個月亮。千百個月亮,或許還該有萬千種名字。
王褒的月亮叫初魄:“上弦如半璧,初魄似蛾眉?!蓖跫蔚脑铝两幸构猓骸爸A邱以視朝日,飾瑤階以揖夜光?!鄙蚣s的月亮叫圓影:“方暉竟戶入,圓影隙中來?!敝x脁的月亮叫素舒:“軒曜懷光,素舒佇德。”庾信的月亮叫白兔:“金波來白兔,弱木下蒼烏?!碧铺诘脑铝两泄鹬Γ骸捌菨M桂枝圓,輪虧鏡彩缺。”盧照鄰的月亮叫沉鉤:“沉鉤搖兔影,浮桂動丹芳?!贝拮o的月亮叫寶鏡:“暈藻繪于金輪,聚云霞于寶鏡?!崩钯R的月亮叫碧華:“白景歸西山,碧華上迢迢?!饼R己的月亮叫清規(guī):“空碧無云露濕衣,群星光外涌清規(guī)。”元稹的月亮叫半弓:“晝漏頻加箭,宵暉欲半弓?!崩钌屉[的月亮叫涼蟾:“月浪衡天天宇濕,涼蟾落盡蹤星入。”曹松的月亮叫丹桂:“遙遙望丹桂,心緒更紛紛?!表f莊的月亮叫蟾彩:“蟾彩霜華夜不分,天外鴻聲枕上聞?!碧K舜欽的月亮叫金餅:“銀塘通夜白,金餅隔林明?!碧K軾的月亮叫冰輪:“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處涌冰輪?!饼徸哉涞脑铝两刑帲骸氨飿渲咳A,指太陰以宵盟?!蔽涸吹脑铝两袃x景:“儀景圓缺問,跡留影忽逝。”
隋唐之后,人們對月亮的認(rèn)識逐漸褪去了神秘的色彩,畫家對月亮的描繪更加自由、美麗。
周文矩的扇面《仙女乘鸞圖》,一鸞鳳于薄云淡霧中振翅飛鳴,其背上一仙女正茫然回首目視身后的一輪圓月。畫家將仙女回眸之一剎那所顯露出的悵惘之情刻畫得生動傳神,使本來單調(diào)的景物變得極富情趣并給人以想象空間。仙女的眼神原無形,然作者卻利用它使圓月和鸞鳳之間產(chǎn)生一種內(nèi)在的呼應(yīng)關(guān)系,使畫面具有氣脈貫通的完整性。畫家通過描繪仙女的衣帶向后飄舉暗示出無形的風(fēng)力,并以此表明鸞鳳疾翔時的速度與強烈的動感,與圓月之間形成動與靜的對比?!妒コ嬙u》云:“周文矩用意深遠(yuǎn),于繁富則尤工?!?/p>
馬和之的《月色秋聲圖》,截取小景,自成天地。潺潺的流水,幽幽的蟲鳴,秋夜在低沉舒緩的琴音中拉開序幕,叮咚作響的是溪流中泛起的水花濺落。柔美悠揚的笙音,像是秋風(fēng)在低語。又似長者回味往昔時,悵然的心聲。童子侍立其旁,和著灑在沙堤上的月光,人與自然的相棲相依,成為畫家最高貴的審美情趣。趙孟頫行書李白五言詩《題宛豁館》“白沙留月色,綠樹助秋聲”二句,更是畫龍點睛的概括。
馬遠(yuǎn)的團扇《月下觀梅圖》,構(gòu)圖簡潔而爽朗,畫面豐富而寧靜。山石堅實有力,梅枝勁健曲折,高士悠然自得,童子攜琴而立,隱隱約約幾剪梅影,清清爽爽一輪圓月,剩下大面留白,留與月色。
杜堇的《祭月圖》,幾乎完整地描繪了中秋夜人們月下設(shè)祭案、對月拜祭的情景。對大自然有著崇拜、敬畏之心的古人,從不敢怠慢月神。周代開始,祭月成為完備的禮儀制度中重要的一項,也稱“祭月”為“夕月”。
文征明的《中庭步月圖》,極富紀(jì)實意味。草堂之中,陳一幾案,上有古書、酒具。草堂周圍,林木交柯,皎潔的月光化為滴滴冷露打濕了樹葉。遠(yuǎn)處蒼穹,云破月來,清輝灑向大地,更加襯托了環(huán)境的幽靜。草堂前的一片開闊之地上,三位高士漫步賞月,顧盼交談……這秋夜,簡直是中國畫里的月光奏鳴曲!“十月十三日夜,與客小醉,起步中庭,月色如畫,時碧桐蕭疏,留影在地,人境俱寂,顧視欣然,因命僮子烹苦茗啜之,還坐風(fēng)檐,不覺至丙夜。東坡云:何夕無月,何處無竹柏影,但無我輩閑適耳?!?/p>
王諤的《月下吹簫圖》,一片溶溶月色,籠罩著靜謐的山野,幽深的峽谷,峭立的山峰,嵯峨的怪石……幽深空曠的意境中,風(fēng)卷松濤的回音在山谷之間蕩漾,由遠(yuǎn)及近。一童合掌,眼望天邊,似在為動聽的簫聲打著節(jié)拍;一童手指夜空,若有細(xì)語,似乎為簫聲所陶醉,對天邊的一輪明月充滿了向往。畫面從畫里延伸到畫外,月光如水,簫聲如訴。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碧岬健霸铝脸恰睋P州,就不得不說“揚州八怪”,說到揚州八怪,就不能不說到金農(nóng),說到金農(nóng),就不能不說他的《月華圖》?!对氯A圖》構(gòu)圖簡單,銀盤般的圓月外,是太陽的光芒,讓廣宇普照?!皼]骨法”畫出的一株桂樹和兩只顛倒相對而立的玉兔,抽象地再現(xiàn)了“吳剛伐桂”的神話傳說。“盡精微,致廣大”,金農(nóng)筆下的月亮,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月亮,它可以越過時代,用墨色振聾發(fā)聵。
古埃及與古希臘時期,是神的時代。天空、太陽、月亮、大地、河流、動物和植物都是神,繪畫就畫神。中世紀(jì)時期,是上帝的時代,繪畫就畫上帝。文藝復(fù)興時期,慢慢成為人的時代,繪畫就畫人。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浪漫主義等都是在畫人。19世紀(jì)后期,在現(xiàn)代光學(xué)科技的支持下,印象派出現(xiàn)了。后來梵高、塞尚和高更等帶領(lǐng)的后印象派以描繪主觀風(fēng)景為內(nèi)容,顏色開始情緒化了。再后來就是野獸派、表現(xiàn)主義、抽象主義……
從公元前的胸部布滿眾多乳房的月神雕塑,到康定斯基《構(gòu)成第六號》里涂鴉的月亮,可以說藝術(shù)家對月亮的描繪,一直貫穿于西方繪畫史。
狄安娜是羅馬神話及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狩獵女神,還是以貞潔著稱的處女之神。她是金光閃閃的太陽神阿波羅的姐姐,尊貴的眾神之王宙斯最疼愛的女兒。她有著光潔的額頭,濃密的秀發(fā),曼妙的身材和閃亮如星辰般的眼睛。對于描繪狄安娜的美,藝術(shù)家總是前赴后繼、樂此不疲,當(dāng)然,創(chuàng)作出的精品也燦若星河。
法國洛可可藝術(shù)大師弗朗索瓦·布歇于1742年創(chuàng)作的《浴后的狄安娜》,精致入微,絕美動人。正是這幅油畫,讓布歇邁入了偉大藝術(shù)家的行列。畫中狄安娜女神白凈的前額上綴有象征月神的首飾,身邊放著象征獵神的弓箭和獵物。沐浴之后的狄安娜嫵媚動人,月夜里藍(lán)色布幔上的身體猶如手中的珍珠一般玲瓏剔透。意大利巴洛克畫家彼埃特羅·安東尼奧·羅塔里則著重表現(xiàn)出了狄安娜女神嬌俏可愛的一面。在《靠在樹上的獵神狄安娜》這幅油畫中,頭頂一彎新月的狄安娜似乎若有所思,紅艷的嘴唇如珊瑚一般嬌俏。德國古典主義藝術(shù)家安東·拉斐爾·門斯創(chuàng)作的《飛凌于夜空的狄安娜》,用色大膽,明暗相宜。月圓之夜,獵之女神正自由自在飛翔于云端。
梵高《星月夜》
安東·拉斐爾·門斯自畫像
月亮,同樣是荷蘭畫家文森特·梵高的親密朋友。1889年,是梵高離開人世的前一年。這一年里,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有關(guān)月亮的油畫作品。1889年5月8日,梵高創(chuàng)作了《星月夜》,畫中的村莊就是他接受精神病治療的地方圣雷米。梵高以夸張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運動和變化的星空。金黃的滿月,回旋的星辰,盤桓糾結(jié)的線條仿佛讓人們看得見時光的流逝?!对铝辽饡r的晚間景色》中,畫家以特有的筆法以及生動的色彩,向人們展示這樣一幅美景:金黃色的麥田上一輪明月冉冉升起;一個峽谷遮掩住月亮的一部分,一座農(nóng)舍恰到好處地坐落在遠(yuǎn)處。這幅美麗畫卷展示的是真實的景物嗎?梵高在繪制這幅油畫時,究竟是否真的見到了明月升起的特殊時刻呢?金黃色的麥田、晴朗的夜晚、峽谷后面的月亮,這些都是同時出現(xiàn)的嗎?美國天文學(xué)家奧爾森帶領(lǐng)的團隊經(jīng)過長時間的研究論證,將梵高看見月亮從峽谷升起的日期確定為1889年7月13日晚上9點08分。
20世紀(jì)初的法國出現(xiàn)了一種藝術(shù)潮流,被稱為“稚拙派”,一生都沒有受過正規(guī)美術(shù)教育的亨利·盧梭是它的開創(chuàng)者。《狂歡節(jié)之夜》以極其細(xì)膩的筆觸,描繪出朦朧的月光下,一對情侶在寧靜的叢林中漫步。遠(yuǎn)處群山明如白晝,近處樹木則埋于黑暗,畫畫虛幻神秘,充滿夢境般的魅力與抒情詩般的意趣。《沉睡的吉普賽女郎》表現(xiàn)了獅與人的神秘相遇:夜幕下的沙漠里躺著一位吉卜賽姑娘,嘴唇浮起笑意,閉著眼睛。她的身旁有一頭獅子,獅子似乎剛發(fā)現(xiàn)沉睡的吉卜賽姑娘,發(fā)亮的眼睛凝視著姑娘,看上去雖然無意去傷害她,卻使人感到一種危險氣息。月色蒼茫平靜,但是女人華麗的衣裳打破了夜的清寒。據(jù)盧梭自述,畫上的景象是他當(dāng)年從軍時的追憶。那是北非某處荒無人煙的曠野,一具吉普賽流浪女藝人的尸體,僵直地躺在沙漠中,身旁有藝人所用的樂器和生活用品。一頭獅子走近尸體旁,則是畫家的想象。如此慘淡的畫面,竟被他處理得如此干凈,畫里的明月,在荒漠的上空,獨自清寂、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