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年
1993年9月27日,是我很難忘懷的一天。這天,時任共青團天津市委員會書記散襄軍同志在天津青年宮為我舉行了退休座談會。時至今日,每當回想起當時的情景,我的內心依舊激蕩澎湃,不能平息。天津青年宮是我工作了32年的地方,我的一生幾乎全部奉獻給了它,休戚與共,悲歡共享。過去的點點滴滴已經成為我難以忘卻的回憶。
我是1952年進入共青團天津市委工作的,時年20歲,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的年紀。當時我是在團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工作,主要工作是組織社會各界青年參加黨團組織的聯(lián)歡活動,自此和青年工作搭上了不解之緣。
1958年底,按照團市委安排,我參與了籌建青年俱樂部的工作。當時的青年俱樂部設在原基督教青年會舊址上(現(xiàn)少年宮所在地),我和同志們憑借著滿腔熱情,白手起家投入了工作。當時的青年俱樂部活動主要有各類書畫聲樂培訓、青年舞會、交友聯(lián)誼等形式,并以宣傳共產主義精神帶領青年拼搏進取、樂觀向上為主旨,受到了廣大青年群眾的熱烈好評。
1959年底,響應黨的號召,我參加了干部下放鍛煉。兩年后,我結束下放重返團市委工作,這時的青年俱樂部已與青年宮合并。組織安排我到青年宮工作,從此青年宮成了我畢生為之奮斗的地方。
上世紀60年代的青年宮是全日開放的,參與活動的人員主要是青年團員和入團積極分子。活動形式包括書畫培訓、室內體育鍛煉、圖書館、舞會等多種項目。青年宮作為校外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陣地,在天津是十分有影響力的。在參與各項培訓活動的青年中也涌現(xiàn)出了大量多才多藝的人才,一些人甚至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在之后的數(shù)十年甚至是當今中國文學藝術界不可多得的名家。同時,青年宮的發(fā)展,一直得到了天津市歷屆領導的支持和關愛。
1966年,“文革”爆發(fā),青年宮停止了一切活動。1972年,上級下發(fā)文件恢復青少年宮,我又重新回到青年宮,一直干到退休。1973年6月,天津市少年宮率先展開活動。少年宮開放后,我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青年宮。當時百廢待興,我們邊建設,邊恢復、邊開展活動。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們一邊組織落實團市委部屬的各項活動,一邊擴大活動陣地、改造劇場、修建舞廳、展廳等,并將室外露天展廳加頂變?yōu)榇笪枧_。經過幾年的奮斗,到1984年天津青年宮面貌一新。
改造后的青年宮全面提升了組織活動內容和教育陣地功能。當時的青年宮占地7500平米,建筑面積3140平米。青年宮以“立足陣地、面向基層、團結青年、教育青年”為辦宮方向,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娛樂活動,使青年宮成為全市各級團組織和廣大團員、青年開展文化教育和進行娛樂休息的場所和陣地。對推動全市青年的業(yè)余文化生活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除陣地活動外,青年宮還圍繞團的中心工作,結合團員、青年的需要,開展各類培訓和輔導講座,僅1986年就辦班50余個,參加學習的青少年達千人次。圖書館藏書近5萬冊,全年借閱、閱覽圖書、雜志的青年約1.8萬人次。此外,還成立了天津青年業(yè)余藝術團,表現(xiàn)形式包括聲樂、舞蹈等,并堅持業(yè)余時間排練演出。
青年宮再次發(fā)揮了校外教育和文化教育陣地的重要作用。在團市委的直接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下,通過我們一代人的拼搏奮斗忘我工作,天津青年宮獲得了重生。
回顧一路走來的匆匆歲月,我的青春、我的生命已與青年宮息息相關,我以為青年宮服務32載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