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壽鶴
低年級同學在練習寫話的時候,一定要有個順序;哪些要先寫,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這叫先后順序。有的要歸歸類,哪些內容可以放在一起先說,哪些內容可以放在后面。這也是順序,叫邏輯順序。有了順序,文章的條理就清楚了。
有了順序,最好還要有重點,這樣你表達的意思更明確了。我們先來讀讀一位二年級同學寫的一段話。
美容前:去超市買東西
星期天,媽媽帶我去超市買東西。我們買了橄欖油、味精、食鹽、棉拖鞋、不銹鋼鍋子、水彩筆、刀切饅頭、蛋白粉、羊絨衫、青魚、藥酒、豬肉、甜橙、香蕉、大米等,還買了一本《安徒生童話集》和《趣味數(shù)學題》。把購物車裝得滿滿的。我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這位同學寫得還不錯,語句通順,基本意思也明白。它告訴我們讀者,小作者和媽媽去超市買了不少東西。但仔細讀讀,發(fā)覺我們像進了一個雜貨鋪,東西雖多,有點雜亂,需要把買的東西歸歸類。就好比超市里擺放商品,分了好幾個區(qū)域,有副食品、日用品、果蔬類、家用電器、水產品等。歸類后想想先寫什么,再寫什么。
然后再想想,買的東西里面哪些可以重點寫一下,比如媽媽給爺爺奶奶買蛋白粉和藥酒,表示對老人的孝敬。到小書店看書買書,說明一家人愛學習。這都可以作為重點。如果文章有順序又有重點,一篇作文就成功了。
美容后:去超市買東西
星期天,媽媽帶我去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買東西。媽媽先去買調味品:橄欖油、味精、食鹽、白砂糖、米醋,還有我喜歡的辣椒醬,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都不能少!還買了許多吃的用的:豬肉、青魚、刀切饅頭、大米、甜橙、香蕉和不銹鋼鍋子等。天要冷了,媽媽還給我買了棉拖鞋和羊絨衫。每次上超市媽媽總忘不了給老人買點補品什么,這次買的是一罐蛋白粉和兩瓶藥酒。媽媽常對我說:“爺爺奶奶健健康康是我們全家的福分?!?/p>
超市門口還有一家小書店,我們走累了,喜歡上那里歇歇腳順便看看書,買幾本好書。最近書架上新書不多,但剛出版的《安徒生童話集》還是吸引了我,封面上畫的就是那個家喻戶曉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我還挑了一本《趣味數(shù)學題》,班里的“小博士”常常把里面的題目拿出來考我們。大家都很崇拜他。
望著滿滿一車的東西,我想:有了超市人們購物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