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宇
語文學習與英語學習有極大共性:語文學習和英語學習均是語言的習得掌握。條件允許下,語文教師可嘗試把英語詞、句、篇引入高中語文教學。這不僅便于學生對母語的掌握,也利于學生加深對本國文化和外國文化的理解。
語文教學中引入英語詞、句、篇并非讓英語喧賓奪主,占用語文課堂有限的時間。而如魯迅先生言“占有、挑選、創(chuàng)新”,選用對語文教學有助的英語詞、句、篇,以創(chuàng)新課堂形式,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效率。
筆者在高中語文日常教學,嘗試思考總結(jié)出四種把英語詞、句、篇引入到語文教學的大體方法。
(一)漢語句法教學對英語句法的遷移
高中階段,針對病句修改,需要講解漢語句法成分。單純講解漢語版“主謂賓定狀補”,學生難以迅速理解。據(jù)維果斯基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如能借用學生熟悉的英語句法成分進行遷移,更便于學生掌握語文句法成分。
通過英語句法知識遷移,進行漢語句法教學,需準備典型例子。以下為筆者閱讀和日常教學中總結(jié)出的教學用英語句子。
1.This is a tiny village.[1](這是一個小村莊。)
2.It was a type of culture that was jobs for life, and you had to change that culture.[2](它是一種終身聘用制的文化,而你必須改變那樣的文化。)
3.You have to understand that in Liberia, mining is a culture and a tradition.[3](你必須理解在利比亞礦業(yè)是一種文化和傳統(tǒng)?!木渥龃缶渥淤e語)
這些典型英語句子,可以遷移到漢語句法教學,讓學生極容易通過英語“主謂賓定狀補”的知識,掌握漢語句法知識。以“This is a tiny village(這是一個小村莊)”句子為例,“this(這)”是主語、“is(是)”是謂語、“village(村莊)”是賓語、“a(一個)”和“tiny(小的)”是“village”的定語修飾語。如此遷移,學生一目了然。
(二)文言文句法教學對英語詞句的借用
文言文教學不能只是簡單的字詞教學,而是把字詞滲透在文言文篇章、情感、言志的講解之中。即便在講解文言課文情感、言志中滲透字詞講解,文言字詞學習對學生而言也難免生澀難懂。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借助英語詞句,以促進學生對文言字詞句的理解。
高中文言文學習的詞句往往是難詞、特殊句式。有教師對《項脊軒志》中“垣墻周庭”有不同理解:在庭院四周筑墻;筑圍墻,圍住四周。用漢語難以解釋,如借用英文——build a wall around the garden與build a wall, then enclosure around,學生立刻理解。再如《荊軻刺秦王》句子“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中“秦法”的名詞作狀語的活動,用英語翻譯講解,“By the law of Qin, the men who are severing in the court, couldn't hold any swords.(按照秦國法律,侍奉在殿上的群臣不能夠持短兵器)”一目了然。
文言文定語后置、狀語后置、賓語前置等特殊句式,可用英文句法關(guān)系遷移講解。
1.定語后置英文遷移句子:
(1)Food prices are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4](糧食價格是生死攸關(guān)的事。)
(2)If you are a craftsman working for a luxury brand, the skills you have are in demand[5].(如果你是任職于某個奢侈品牌的工匠,那么你擁有的技藝就相當搶手。)
(3)We asked Maureen Spollen, an accountant with no connection to either THL or Simmons, to look at the financials[6].(我們請與THL和席夢思都沒有聯(lián)系的會計Maureen Spollen調(diào)查這些財務報表。)
2.狀語后置英文遷移例子:
(1)Charlies behavior caused a stir at the party[7].(查理的行為[在聚會上]引起了一陣轟動。)
(2)Its one of those areas where well see a lot more copycat sites coming up over the next year or two.[8](這是一個[在未來一兩年內(nèi)]還會出現(xiàn)許多靠抄襲出名網(wǎng)站的領(lǐng)域。)
3.賓語前置英文遷移句子:
(1)Where are you going?(你要去哪兒?)
(2)Whats this?(這是什么?)
(三)教材課文教學對英語句篇的引用
高中語文課文教學中,在不偏離語文“聽說讀寫”基礎(chǔ)上,可靈活引入英語句篇。
講解選修“因聲求氣,吟詠詩韻”中國古詩韻律,引入許淵沖翻譯的《登幽州臺歌》:Where is the great men of the past/Where are those of future years/The sky and earth forever last/Here and now I alone shed tears.[9]《登幽州臺歌》英文譯詩尾韻韻律格式為abab,對照而言,可見詩歌韻律。教學《滕王閣序》,筆者把許淵沖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FAREWELL VICE-PREFECT DU)作為導入語,極大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涉及外國文化一些篇目,可直接引入相關(guān)英語句篇,以為理解課文、學習語文服務。教學《談中國詩》,在講解分析課文之余,為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中國詩與外國詩區(qū)別,引入網(wǎng)絡上流行一時的莎士比亞名句翻譯。以其中一句為例: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此句可譯為白話詩“你說你喜歡雨,但下雨時你卻撐開了傘”,也可譯為七律格式的“江南三月雨微茫,羅傘疊煙濕幽香”和《詩經(jīng)》格式的“子言慕雨,啟傘避之”。所選莎翁英文名句不難理解,加以現(xiàn)代文風格、唐詩七律風格、《詩經(jīng)》風格的中文詩句,一目了然,學生便明白課文中國詩“富于暗示”“筆力清淡,詞氣安和”的特點。教學《故都的秋》,為讓學生直觀了解英德法意等詩人“關(guān)于秋的歌頌與悲啼”,筆者引入里爾克《秋日》的英文版詩歌?!肚锶铡分杏幸痪洹癢ho is alone now, long will so remain, will wake, read, write long letters and will in the avenues to and fro restlessly wander, when the leaves are blowing”(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就醒來,讀書,寫長長的信/在林蔭路上不停地/徘徊,落葉紛飛——北島譯)。此句中除“fro(往返地,來回地)”[10]較難外,其他詞匯,學生均能理解?!肚锶铡房坍嫵隼餇柨说钠磁c孤獨,正和課文中英德法意等詩人“秋的歌頌和悲啼”相契合,便于學生理解。
引入這些句子,讓學生以貼切的漢語句子表達出來,本身是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同樣,引入這些句子的目的,或為理解課文內(nèi)容、或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其最根本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
(四)寫作教學對英語句篇的使用
寫作教學難以形成一套體系,正所謂“定體則無,大體則有”。“微寫作”是解決學生寫作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拔懽鳌笔蔷哂休^強的針對性,主題鮮明,文章篇幅較短,便于學生寫作問題解決、寫作能力提升。[11]黃厚江老師《作文課的味道》的作文教學案例,大體是針對學生作文問題的小切口“微寫作”教學。我們引入英語相關(guān)句子和篇目,也可開展語文微寫作學習活動。
筆者日常閱讀中,積累許多有哲理趣味的英語美句,如“The smallest seed of an idea can grow. It can grow to define you or destroy you”“Some birds are not meant to be caged,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這些句子,讓學生在作文課堂用優(yōu)美的漢語進行翻譯,有利于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以“In fact, the happiest fairy tale is no more than the simple days we have together”為例,有的學生直譯為“事實上,最快樂的童話不超過我們一起度過的一天天簡簡單單的日子”,有的學生譯成“其實全世界最幸福的童話,不過是我們一起度過柴米油鹽的歲月”。這些語文活動,都是對學生情感的熏陶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
北京大興區(qū)語文教師孫雅賢老師進行過別樣的語文活動。孫老師讓學生換用不同的思維方式翻譯解釋一英文句子:If you do not leave me, we will die together.
換用不同思維方式,學生翻譯成:
(1)你趕緊離開,不然,我們會一起死去。
(2)如果你不離開,我就和你同歸于盡。
(3)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
用古代詩或現(xiàn)代詩解釋:
(1)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2)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3)你在或者不在,愛就在那里,不增不減。
(4)死生挈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把“你”和“我”替換成物:
(1)彼岸花,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情不為因果,緣注定死生。
(2)你是最鋒利的矛,我是最堅固的盾,你我相遇的剎那,早已注定矛盾。
(3)你是陽光,我是植物,如果離開你,我怎能獨活?
……[12]
把英文句子翻譯成中文,并符合中文的文法思維習慣,本身就是對學生作文遣詞造句能力的培養(yǎng)。托翁的《安娜·卡列尼娜》第一句——All happy families resemble one another; each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可譯為“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也可譯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兩相對比,漢語遣詞造句能力高下立見。學生翻譯英文美句,也是一種作文能力的訓練。
語文,與其他學科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把語文和其他學科融合,整合英語、歷史等各學科資源,這樣,語文教學和學習會變得生動有趣。語文教學引入英語詞、句、篇,立足于語文的主體地位,通過兩個語言學科間的融會貫通,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2][3][4][5][6][7][8]Live ABC編著.Step by Step聽懂CNN財經(jīng)評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1.
[9]許淵沖譯.唐詩三百首[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 2012.1(1):17.
[10]商務印書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七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9:2125.
[11]陳彬.“小題大做”,開展“微寫作”教學活動[J].寫作指導,2016.10:87-89.
[12]雷玲主編.名師作業(yè)設(shè)計新思維[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01: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