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權
[摘 要] 在學校的發(fā)展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重思想引領,強文化內涵,升育人品位”是學校發(fā)展的關鍵。學校一直著力思想引領,傾力文化打造,用力彰顯特色,努力提升學校辦學品位,讓每個孩子沐浴在濃濃的學校文化之中陽光成長。
[關鍵詞] 理念文化;環(huán)境文化;活動文化
一、深刻提煉理念文化,大愛無痕
一所學校的學校文化必須有明確的核心理念,它是學校發(fā)展的原動力和最高準則。要抓好學校文化建設,首先必須抓住理念文化這一核心,它對學校師生群體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行為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一種特質、一種秉性、一種力量、一種現(xiàn)象,學校文化理念的提出和提煉不是憑靈感爆發(fā),也不能憑空捏造,它必須植根于歷史,來源于實踐。
我校以“石寶”為名,于是決定打造“石文化”,將學校多年傳統(tǒng)交融其中,巧用典故,將校名“石寶”融入“一訓三風”等文化理念之中,確立了“石心孕玉·天成至寶”辦學理念,以“玉”“寶”來回答我們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用“石(實)心”來彰顯教育狀態(tài)和精神,表現(xiàn)教師的風貌與風氣,用“孕”和“天成”來回答如何培養(yǎng)出“寶”“玉”——內涵深刻,寓意深遠,言簡意賅;我校確立了“滴水穿石·恒善為寶”校訓,乃望師生讀先賢經(jīng)典,用專注之心,堅定之力,持之以恒,養(yǎng)善心,育善習,成善行;我校確立了“匠石運金·懷珍抱寶”教風,期望教師具有美好的品德和才能,靜心教書,愛心育人;我校確立了“樸石無華·琢玉成寶”學風,期望學生有樸石之品,樸石之氣,樸石之行,做“樸石”之人,用琢磨之功,切磋之法,刻鏤之力,練就“成寶”之能;我校確立了“水石清湛·惟賢是寶”校風,期望我校師生有清直公正、謙恭坦蕩、誠信率真之風神,有張揚個性、師法賢人、積極向上之風尚。
二、傾力打造環(huán)境文化,潤物無聲
學校環(huán)境對學生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啟迪的作用,一個布局合理、生機盎然、整潔優(yōu)美、寧靜有序的學校環(huán)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必然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為此,學校秉持“讓每面墻壁說話,讓每棵花草傳情,讓每幅圖畫會意”的環(huán)境育人理念,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構建高雅校園環(huán)境。校門設計,寓意頂天立地,扶搖直上;舞臺造型,寄予長風破浪,揚帆遠航。雕塑“地球”,旨在胸懷祖國,放眼世界;花園“雄鷹”,意蘊志在藍天,展翅飛翔。學校整修了餐廳,將教室、寢室進行了內外粉刷,對校園路道進行了全面硬化,校園里見縫插綠,新植了桂花、茶梅、香樟樹等花木,綠化面積達35%。
學校在校園醒目處設置了16塊櫥窗,將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放大并貼在教學樓前墻上,師生走進校園一目了然,教學樓走廊墻上添置了28塊文明宣傳字畫,教室、寢室內外張貼著代表中國古代文化的唐詩宋詞和代表現(xiàn)代文化的科技藝術及名人的格言警句,讓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呈現(xiàn)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隨時處于一種強烈的文化磁場中,以此觸動學生的靈魂。
在學校文化建設中,我們廣泛征集并力求更多地使用師生及校友的作品,讓廣大師生及校友既有強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更有強烈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很多畢業(yè)的學生都深情地回憶說,走進石寶中學,我們感到無比親切,猶如清風拂面,真是勝景無限。這里有春的艷麗、夏的浪漫、秋的充實、冬的圣潔,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校園內富有創(chuàng)意的文化櫥窗、藝術雕塑把石寶中學校園點綴得色彩斑斕;校園內枝繁葉茂,四季花香,人文與自然景觀相融,使校園平添了幽美雅韻,洋溢著濃郁的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育人氣息,這些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教育著學生,學校環(huán)境文化正發(fā)揮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功效。
三、著力豐富活動文化,聚焦育人
石寶中學著眼筑牢學生思想道德根基,摒棄“假、大、空、碎”的空洞說教,設計開展了一系列弘揚社會主流價值觀、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化育人的實踐活動,實現(xiàn)了“重要節(jié)點有主題、重大活動有影響、常規(guī)活動有品牌”。
我校學生來自農(nóng)村,一些學生家長文化水平較低,不善于引導子女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有一些家長常年外出打工,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致使一些學生的言行、舉止散漫、粗俗。為此,學校從每年秋季的“新生軍訓暨養(yǎng)成教育周”開始,拿出固定的時間組織學生學習《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及學校的各種管理制度,首先讓學生知曉規(guī)范,而后用規(guī)范指導自己的行為,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提升個人素養(yǎng)。
廣泛開展了“書香養(yǎng)德”讀書活動。著眼讀書明理、勵志修身,在全校開展好書推薦、經(jīng)典誦讀、佳作欣賞、故事演講等活動,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在閱讀中涵養(yǎng)品性,陶冶情操,砥礪心志,讓閱讀好書陪伴成長,增強了學生道德底蘊和人文素養(yǎng)。
廣泛開展了“真情潤德”感恩回報活動。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今感恩意識缺失已是普遍現(xiàn)象。為此,學校要求教師把感恩教育融入教材中去。通過情境再現(xiàn)、故事講述、喚醒記憶、換位思考等途徑,點撥學生知恩,引導學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我校又以“愛”與“感恩”為主題,每年5月份舉辦“感恩周”,通過輿論造勢、家?;印⑸鐣⑴c,在全校營造感恩氛圍;組織開展講感恩故事、寫感恩家書、做感恩小事等一系列活動,引發(fā)學生的認同共鳴,激發(fā)學生的感恩情感,引導學生用實際行動感恩父母養(yǎng)育、感恩同學相助、感恩師長教誨、感恩社會關愛,使感恩之行成為自然之舉。
廣泛開展了“行動立德”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學生志愿者到敬老院、景區(qū)、廣場、街道經(jīng)常性地開展扶弱助殘、親情陪伴、植綠護綠、科普環(huán)保等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學生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中感悟價值、踐行價值、實現(xiàn)價值。
廣泛開展了“課堂蘊德”德育提升活動。課堂教學是學校德育的主渠道,各類課程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內容。因此,我校要求各科教師要自覺履行教書育人職責,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積極主動地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把發(fā)展學生智力和思想品德教育結合起來,把德育寓于智育之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資料展示、交流討論、活動參與等形式,讓學生感知科學知識,理解教科書中蘊含道德情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發(fā)展道德認識。
眾所周知,文化育人是學校教育的最高境界,一所學校一種優(yōu)質的文化氛圍形成了,這所學校就擁有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內在動力。今后,我們將進一步按照“設計,一步到位;建設,分步實施”的原則不斷加大投入、加強研究、精致舉措,構建豐富的學校文化,充分體現(xiàn)師生的生命價值,塑造積極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學校精神,打造出有內涵、有特色、有品質的學校文化,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讓石寶中學成為忠縣教育的一張名片。
(作者單位:重慶忠縣石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