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娟
村子西頭有條日夜奔流不息的河。河面上有座石拱橋。橋身用石頭水泥壘砌而成。橋身長約十米,橋面較窄,一米左右,橋下無橋墩,像一張引而不發(fā)的長弓,靜靜地安臥在河面上。
村子三面環(huán)山,沒有路。橋是村里人出行的唯一通道。
每日清晨,當(dāng)薄薄的水霧還在河面上飄蕩時(shí),村里的男人們就精神抖擻地扛起農(nóng)具或用自行車駝著做小買賣的家什從橋上走過。他們忙碌著,為了能給家人帶來豐收富足的好生活。
過了片刻,三五成群的孩子們嘰嘰喳喳、蹦蹦跳跳地來到村口。我扎好羊角辮,挎著母親親手給我縫制的布書包,歡歡喜喜地奔上橋去學(xué)校,腳步是那樣的歡快。
橋面雖窄,可我和小伙伴走得是那樣平穩(wěn)和踏實(shí)。有時(shí),還故意調(diào)皮地閉上眼睛過橋,照樣能順利走過。從來沒有人會擔(dān)心自己掉下橋去。石拱橋像我們的身體發(fā)膚一樣,是那樣熟悉和親切??!
隨后,各家的女人們端著裝了衣服的木盆,來到河邊清洗。她們總是先用手掬上清亮的河水,滋潤嬌嫩的臉龐,有說有笑地商量著什么時(shí)候去集市看看,盤算著該給家中添置些什么……
到了傍晚,老人們走過橋,站在橋頭,呼喚著、張望著家中貪玩未歸的孩童。
日子就這樣像河水漸漸地遠(yuǎn)去,石拱橋默默地守護(hù)在村頭,承載著人們或輕快或沉重的步伐。
那時(shí),我和小伙伴愛站在橋上玩拋石子的游戲,看誰拋得更遠(yuǎn)??粗活w顆石子從手中飛出,然后在水面劃過,跳躍,再跳躍,最后濺起一朵水花……我們的臉上也隨即開出一朵快樂的花來。
每年的夏季,河水暴漲,石拱橋便成了男孩子們游泳的跳板。他們露出被陽光曬得黑黑的脊背,穿著褲衩,光著腳丫,雙腳并攏站在橋面中央最高的部分,雙手平伸在胸前,鼓起腮幫,深吸一口氣,上半身一傾,猛地向前一躍,便在河面濺起一朵大大的水花。
一轉(zhuǎn)眼,孩子們的頭向河水下一埋,雙腳向后一撐,向魚兒一樣快活地向前游去。接著,一個(gè)個(gè)“咚咚”地從橋上縱身落在水里,河面上頓時(shí)水花四濺。女孩害羞和膽小,不敢下水,便嬉笑著坐在橋身的兩端,垂下雙腳泡在河水中,快活地?cái)[動,為勇敢的男孩喝彩!
不知從什么時(shí)候開始,我們一群半大的孩子學(xué)會了騎自行車。炫耀車技的最佳方式,莫過于看誰能騎自行車過橋了。橋面是拱形,且橋頭兩端相連的路面與橋身形成直角,呈倒著的“U”型。
無論從橋的哪一端上橋,都要在上橋之前有個(gè)大拐彎。只有個(gè)別膽大的小伙伴可以搖搖晃晃、有驚無險(xiǎn)地安然通過,大多數(shù)人騎到橋身一半,便龍頭一歪,“撲通”一聲連人帶車掉到河里。這種驚險(xiǎn)、刺激、難忘的瞬間成了日后很長時(shí)間小伙伴們談笑的
話題。
在與橋的耳鬢廝磨中,不知不覺,懵懂嬉鬧的少年到了該離開家的時(shí)候。有的背著書包從石拱橋上走向更遠(yuǎn)的求學(xué)之路,有的背上行囊從石拱橋上走向外面的世界去打工謀生。那時(shí),他們是那樣的渴望著離開,甚至沒有回頭。
若干年后,當(dāng)歸家的游子急匆匆地踏上石拱橋時(shí),那種終于回家了的感覺便涌上心頭,當(dāng)你的腳掌輕輕踏踏橋面時(shí),你才發(fā)現(xiàn)這橋原來就是你心中的家!
再后來,在與石拱橋相距不到二十米的河面上另修了一座可通過一輛汽車那么寬的平坦的新橋。新橋的位置剛好避開了老橋兩端的急轉(zhuǎn)彎,平坦、順暢,來來往往的村里人踏上了新橋。慢慢地,石拱橋被遺忘在一旁,像一位日漸蒼老的母親默默地凝視著已經(jīng)長大不再依戀母親懷抱的孩子一樣。
今天,當(dāng)我扎著羊角辮的女兒懷著稀奇興奮的心情走上石拱橋,站在橋中央朝我嬉笑時(shí),在模糊的視線中,我似乎察覺到石拱橋如母親般慈愛地笑了——我又看到了自己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