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 要:自營業(yè)稅取消后,我國個人所得稅已成為居增值稅、企業(yè)所得稅之后的第三大稅種。文章將以我國正在實行的個人所得稅制為基礎,分析其存在的問題,結合當今社會經(jīng)濟狀況設想相應的對策,進一步對中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加以完善。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問題;對策
我國個稅的改革方向是寬稅基、低稅率、簡政策,并促使稅制結構向增加直接稅占比轉變。
一、我國個人所得稅所存在的問題
(一)稅制模式存在的問題
我國采用的是分類計征模式的征稅方式。分類計征方式是指對不同來源和不同性質(zhì)的收入,例如工資薪金、勞務報酬、財產(chǎn)租賃和轉讓、股息紅利等,采取不同的費用扣除方式和稅率。但是其缺點也是較為突出,不能真實地反映納稅人的納稅能力,課稅范圍也較為狹小,為收入方式多樣的納稅人留下了很大的避稅空間,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實現(xiàn)公平的調(diào)節(jié)收入分配。
我國實行的按月、按次計征個人所得稅很容易引起賦稅的不公。比如說,一部分,人收入月結,相對均衡,而又會有一部分人的收入所得集中于某一段時期。如果按照現(xiàn)行的計征規(guī)定,定然會造成前者納稅輕,后者納稅重的現(xiàn)象。這種計征規(guī)定不僅表現(xiàn)不出納稅人的實際稅負能力,也影響到了稅基的拓展。
(二)費用扣除方面存在的問題
我國個人所得稅有定額扣除和定率扣除兩種費用扣除方式。這一方面給征稅機關和納稅人員都帶來了計算上的困難;另一方面也存在不合理因素,沒有考慮家庭因素,造成了表面上稅負平等實則不等的現(xiàn)實問題,也沒有考慮到社會經(jīng)濟通貨膨脹和價格水平的變化。而且,稅率模式復雜稅率過高,例如工資薪金,適用的是七級超額累進稅率,最高邊際稅率高達45%,在之前的一些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一般高收入人群不會自愿繳納45%的高稅率稅負,所以導致漏稅的現(xiàn)象只增不減,表明高稅率稅負并無實際意義。
(三)稅率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如今,我國根據(jù)納稅人收入來源、性質(zhì)的不同分別適用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超額累進稅率是5%到45%,比例稅率是20%。我國的高收入和低收入征收個稅起止差距過于懸殊,存在著不公平,大大減弱了個人所得稅調(diào)控收入分配的作用。此外,我國所用的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盡管對不同來源、性質(zhì)的收入適用了與其對應的稅率,但這一規(guī)定本身就有著它的缺點,不能保證我國個人所得稅制的相對公平。它可能會帶來以下兩種問題:納稅人單個來源的收入可能會選擇不納稅又或者通過適用相對較低的稅率來納稅;納稅人不同來源的收入可以進行內(nèi)部轉換來避稅。因為我國采用分類征收制度,納稅人可以通過把自己適用高稅率的收入所得轉換到適用低稅率的收入中來達到少交或者不交個稅的目的。
(四)征收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征收管理方式過于混亂。對于征收個人所得稅,我國雖然和很多國家一樣實行單位代扣代繳和自行申報兩種措施,但我國更側重于前者。
2.征管制度不夠完善、方法不夠科學。一部分納稅人的收入會具有季節(jié)性,全年收入相對集中在某一段時期。比如說,從事旅游業(yè)的納稅人。
3.處罰方面的相關法規(guī)不夠完善,處罰的力度過于薄弱。由于我國目前不能夠明確界定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稅務執(zhí)法機關很大程度會因為自身的主觀意念而避重就輕,難以準確決斷。
二、完善個人所得稅改革的建議
(一)可根據(jù)我國國情實行混合所得稅制
很多國家的個人所得稅征收制度基本是經(jīng)歷了從分類所得制到綜合所得制的這樣一個改革過程。綜合所得制也就是說,將一年內(nèi)納稅人的所有收入所得進行匯總后,依照所適用的累進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綜合征收可以通過稅率的一致性以及項目扣除種類的多樣性來對個人和家庭之間的收入進行調(diào)節(jié)分配,很大程度上實現(xiàn)了稅負的公平性。目前我國個人收入所得的多元化,對分類課征模式下納稅人的扣除額和適用稅率產(chǎn)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稅負分配的不均勻會導致到公民納稅失去積極性。
(二)擴大費用扣除項目,合理設計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
我國現(xiàn)在是以個人為單位計征個人所得稅,但因為納稅人的家庭負擔各方面的狀況均有差異,如果說有著不同家庭負擔的同等收入的納稅人交納著同等的稅款,很顯然,并不公平。而家庭制,考慮比較全面,有利于賦稅的公平和合理。另外,家庭制還可以避免家庭內(nèi)部成員進行財產(chǎn)分割來避稅。擴大費用扣除項目主要以下幾個方面即子女教育、繼續(xù)教育、大病醫(yī)療、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
(三)擴大征收范圍并簡化稅率
目前我國的個人收入所得并沒有被稅法規(guī)定的11項應稅所得完全包含在內(nèi),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納稅人的收入來源會越來越多,而這些不斷出現(xiàn)的不同來源所得也應該列入應稅項目。我國應該用反列舉不用納稅的項目收入來取代目前正在采取的正列舉法。
個稅改革應該讓分配機制更加公平,讓我們每一個家庭的生活更加的美好。從根本上說還有一個稅率改革的問題,至于稅率,相較于其他國家來說,我國對于工資薪金所適用的最高稅率偏高。這樣就造成了收入低的人群稅負過重、高級次的稅率如同虛設的現(xiàn)象。因此,可以通過提高最低邊際稅率、降低最高邊際稅率來減少個人所得稅的稅率級次。在目前個人收入、經(jīng)營收入、資本收入這三者中,個人稅收的稅率可以最高達到45%,經(jīng)營收入是35%,資本收入是20%,但更合理的稅率,應該是個人所得收入最高稅率偏低一些,資本收入應該再高一些。
(四)加強對稅收的征管
提高自然人稅收遵從度、降低個稅征稅成本是個稅征管改革的關鍵,需要稅務機關擁有強大的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能夠全面掌握自然人的涉稅信息。稅務部門可以建設一個信息搜集系統(tǒng)來監(jiān)控納稅人各項所得,可以和銀行結合建設一個個人收支結算系統(tǒng),早日全面實現(xiàn)收付電子化,促進隱形收入的顯性化。
一是建立納稅人主動申報納稅機制。如果將個人所得稅的申報繳納與居民的生活關聯(lián)起來,比如將納稅與其購房、就業(yè)、子女教育等相關聯(lián),將個稅繳納納入個人征信系統(tǒng),則有利于促進納稅人主動積極繳納;二是建立個人所得稅的繳納監(jiān)督機制,將個稅與其他稅種聯(lián)動,形成監(jiān)督制衡機制。
為堵塞稅收漏洞,需要增加反避稅條款,針對個人不按獨立交易原則轉讓財產(chǎn)、在境外避稅地避稅、實施不合理商業(yè)安排獲取不當稅收利益等避稅行為,賦予稅務機關按合理方法進行納稅調(diào)整的權力。
參考文獻
[1]林秀文.完善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制度的思考[J].財會學習,2017,07
[2]王麗媛.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問題探析[J].商,2015,18
(作者單位: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