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10月14日文章,原題:美國父母為子女的多語言未來投資 對洛杉磯作家里夫頓·阿爾珀特來說,讓子女掌握漢語普通話技能是優(yōu)先選項,“以前沒有能讓我講一口流利漢語的環(huán)境”。如今這名美國母親是越來越多為培養(yǎng)新一代掌握多種語言的孩子投入大量時間金錢的美國人之一。他們志在讓年少子女受益于一個聯(lián)系日益緊密的世界。
盡管近年來美國的浸入式中文學校愈加受歡迎,但來自各族裔和社會各階層的美國父母如今越來越選擇“伊萬卡·特朗普路線”:為提高子女的普通話技能聘請講中文的阿姨。阿爾珀特說:“對我們這些希望子女能脫穎而出的人來說,這是唯一能幫助他們攀登成就階梯的途徑?!?/p>
盡管聘用講中文的阿姨早已在美國文化中占一席之地,但伊萬卡女兒學中文作為一種高調象征趨勢的出現(xiàn),已助推這種現(xiàn)象在美國主流文化中占據(jù)更重要位置。子女能學習這種以高難度著稱的語言,如今已成富裕白人名流的最新身份符號。
一家高端家政中介主管格林伯格說,10年前聘請說中文保姆的趨勢就已明顯增長,但當時主要局限于目睹中國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的金融界人士家庭。“從業(yè)57年來我們從未像現(xiàn)在這樣忙于應對提供中文保姆和家庭教師的需求,這令我難以招架?!?/p>
聘請漢語保姆的家庭都表示,這個決定與中國在世界舞臺上與日俱增的重要性有關。“邏輯很簡單”,兒子女兒都就讀浸入式中文學校的加州居民桑婭·米勒說,“只要看看中國人口(規(guī)模)、美國欠中國多少債以及中國日益強大的金融實力,就明白了。”阿爾珀特認為,中國經(jīng)濟影響力——即便美中正發(fā)生貿易戰(zhàn)——不會很快消退,許多美國父母都希望子女能乘上中國東風,“顯然,中國已是另一超級大國,(因此)讓子女成為全球化未來、為全球化經(jīng)濟做好準備,極具意義。”
面對貿易戰(zhàn),雄心勃勃的美國父母們并未退縮,尤其是考慮到中國或將成為子女未來的重要就業(yè)來源時。已為女兒聘請中文阿姨的白人母親莉迪亞·卡爾森說:“我們希望她知道中國不僅與我們不同且精彩絕倫,像西方那樣擁有完整的文明,希望她能置身其中?!薄?/p>
(作者勞里·陳,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