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鵬 郭 鳳
(大同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 山西大同 037000)
實施水質監(jiān)測中,氨氮測定是重點內容,只有氨氮的含量在規(guī)定范圍之內,才能保證水質質量,所以必須要準確監(jiān)測水中氨氮的含量,并認真分析水質監(jiān)測中氨氮測定的影響因素,重點做好氨氮測定工作,滿足水質監(jiān)測需要,達到提升水質監(jiān)測效果,促進水質監(jiān)測作用的目的。
水質監(jiān)測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水體污染物含量的測定,反映區(qū)域內水體水質情況,主要的監(jiān)測目標有溫度、濕度、色度、酸堿度等,主要監(jiān)測對象有懸浮物、電解質、化學和生化需氧量等,對于水體中的汞、鉛、砷以及有機農(nóng)藥也要監(jiān)測到位。為了更加科學、客觀的完善水質監(jiān)測工作,就要根據(jù)水流實際的流速和流量進行分層測定。
2.1.1 實驗用水
為保證實驗效果,首先必須要使用無氨水作為實驗用水。通常在對其進行制備的過程中在硫酸(0.1毫升)(ρ=1.84g/m l)中加入1000毫升的蒸餾水,讓其pH小于2,并實施二次蒸餾,然后獲得。然而該方法出水量不大,而且不能夠很好的保存蒸餾水,現(xiàn)在一般都不在使用?,F(xiàn)在主要通過離子交換手段進行無氨實驗用水的獲取,開展相關實驗顯示,通過新鮮去離子水對試劑進行配置,實施空白實驗都符合相關的試驗要求。
2.2.1 納氏試劑的配制
配置該試劑的治療高低,對氨氮測定的靈敏度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同時對空白值的大小也起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
配制方法。在《水質氨氮的測定-納氏試劑分光光度》(HJ535-2009)中,喲版對該試劑的配制包括2種方法:一種是將碘化鉀進行50.g稱取,并利用10m l的水進行溶解,并在該溶液中分多次將二氯化汞粉粉(2.50g)加入其中,使溶液不斷發(fā)生變化,又深黃色向淡紅色進行轉變,并對溶液進行均勻攪拌,之后將二氯化汞飽和液加入其中,但發(fā)生朱紅色沉淀溶解變慢或者停止時,不再加入。并均勻攪拌,將15.0氫氧化鉀溶于50m l水中,冷卻溶液緩慢加入到上述混合液中,稀釋至100m l,于暗處靜置24h,傾出上清液,并利用容器進行密塞,保存于沒有光照的暗處。第二種方法則是,利用50m l的水對精確稱取的氫氧化鈉(16.0g)進行溶解,與室內溫度想等后,并稱取碘化汞(10.0g)與碘化鉀(7.0g)均在水中進行溶解,并均勻攪拌,將氫氧化鈉慢慢啊的向其中加入,并用水將其進行100m l稀釋,密塞保存在聚乙烯瓶中。相較于兩種方法,第一種比較復雜,第二種則較為簡單,在納氏試劑空白值方面,第二種明顯要比第一種要高,且樣品考核以及分析質控過程中的精密性以及重現(xiàn)性相較于第一種方法明顯較低,所以通常選擇第一種方法進行日常分析。而且為了保證納氏試劑良好的顯色能力,配制時二氯化汞的加入量也很關鍵,配制100m l納氏試劑所需二氯化汞與碘化鉀的用量比值約為2.3:5。
納氏試劑受溫度的影響。納氏試劑配制階段,在碘化鉀溶液中加入二氯化汞,由于溫度的差異,溶解二氯化汞的量也存在很大不同,實驗過程中,分別于15℃、25℃、40℃集中條件下進行,二氯化汞在飽和碘化鉀中的溶解量產(chǎn)生很大的變化,具體可以參見表1.
表l碘化鉀溶液飽和時溶解二氯化汞的質量
納氏試劑在溫度高于20℃保存時,納氏試劑的顏色也隨之加深,其空白值會升高,而在冰箱2~5℃冷藏的情況下,不存在明顯的空白吸光值變化。
2.2.2 酒石酸鉀鈉的配制
酒石酸鉀鈉分析純在市場銷售的品種中很有很多氨鹽,所以必須要見者的氨鹽去除掉才能進行配置,主要的方法可以通過,將氫氧化鈉少量的滴入到溶液之中,并將這些溶液進行煮沸,使其蒸發(fā)掉20%~30%,之后進行冷卻,并利用無氨水進行稀釋,使其成為原來的體積大小,能夠使的空白吸光值得到有效降低。
出現(xiàn)顯色階段,將酒石酸鉀鈉溶液加入其中,以消除鈣、鎂等金屬離子的干擾。
氯尤其在醫(yī)療廢水中大量含有,可將硫代硫酸鈉溶液進行適當加入,對其中的余氯進行消除,同時通過淀粉-碘化鉀試紙對其中的余氯進行檢驗,觀察其是否消除完畢。如未除盡淀粉╟碘化鉀試紙為藍色。
對于較清潔的水可以用絮凝沉淀法進行處理,在水樣中加入適量的硫酸鋅于水中樣中,并加氫氧化鈉使之呈堿性,生成氫氧化鋅沉淀,再經(jīng)過過濾去除顏色和渾濁。
對于污染嚴重的污水可用蒸餾法進行處理,調節(jié)水樣的pH值使其為中性,加入適量氧化鎂使其呈弱堿性,蒸餾釋放出的氨用硼酸吸收。在蒸餾過程中應防止暴沸而導致的氨的損失,流出速率最好保持在10ml/min。蒸餾后的樣品在加入鈉氏試劑后有時會出現(xiàn)紅色的沉淀而影響測定。一般需要滴加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將蒸餾液的pH調為中性,再加一定量氫氧化鈉再進行測定可消除這種現(xiàn)象。
在堿性溶液中,納氏反應平衡向生成NH2Hg2IO方向移動,即使pH的微小變化,對顏色強度也有明顯影響。納氏試劑是強堿性溶液,有一定的緩沖能力,當加入納氏試劑后,顯色的pH適宜范圍應控制在 11.8~12.4,pH<11.8,不產(chǎn)生顏色反應,pH>12.4,溶液立即變渾,無法測量吸光度。為此可以配制具有較強緩沖能力的氫氧化鉀一酒石酸(濃度比為2.54∶1)緩沖溶液,更好地控制溶液中的pH范圍。
4.2.1 顯色時間
顯色時間的長短對顯色有一定影響,準確掌握顯色時間是做好校準曲線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多次實驗表明,最佳顯色時間應在15~30min內,此時線性關系最好;15min前顯色不完全,顯色30min后,其顏色不穩(wěn)定,變化較快。應注意的是全部樣品以上分光光度計測定操作不超過5min為宜,這就要求每次比色管不能太多,而且動作要迅速,以達到準確、高質的測定效果。
4.2.2 顯色溫度
加入顯色劑時,溫度的變化對顏色的強度及渾濁度也有一定的影響,且將影響發(fā)色速率。實驗結果表明溫度對空白水樣及高濃度水樣的影響不大,尤其影響低濃度水樣較高。應當以25℃為標準進行溫度控制,低于此溫度,會影響顯色導致其顯色不全,影響其穩(wěn)定性,容易導致溶液渾濁,而且時間越長越嚴重。
水質問題也是環(huán)境問題之一。加強水質污染檢測,主要運用的測定方法就是氨氮檢測法,但是由于在檢測過程中,這種方法容易受到的外部影響因素較多。在此基礎上,需要對水質檢測中的氨氮檢測法相關影響因素做出分析和總結,并積極制定科學、可行的解決方案,提高數(shù)據(jù)檢測的準確度和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