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忠華,董春雷,翁獻進,趙德虎
(浙江浙能溫州發(fā)電有限公司,浙江 樂清 325602)
某發(fā)電有限公司四期2×660 MW超超臨界鍋爐為北京B&W公司設計的超超臨界、螺旋爐膛、一次再熱、平衡通風、固態(tài)排渣、全鋼構架、露天布置的P型鍋爐。配有B&W公司DRB-4Z型和AIREJET型超低NOX旋流燃燒器及OFA(燃盡風)噴口。鍋爐火檢系統(tǒng)采用的是ABB公司的Uvisor SF810系列外窺式火檢系統(tǒng),每層6個。
該機組自投產以來,多次發(fā)生因火檢信號失去導致磨煤機跳閘的事件,甚至進一步引發(fā)MFT(主燃料跳閘),在2016年就因此引發(fā)3次MFT事件,嚴重影響機組運行的安全性和經濟性。為此,對火檢和燃燒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燃燒器風壓與火檢喪失的重大相關性,并實施了針對性措施與優(yōu)化,效果顯著。
(1)2016年5月8日,7號機組負荷300 MW。7A/7E/7F制粉系統(tǒng)運行。12:41:23,7E燃燒器因火檢喪失跳閘,2 s后7F燃燒器因火檢喪失跳閘,RB(輔機故障減負荷)動作,機組切到TF(汽輪機跟蹤)方式,負荷快速減到253 MW。汽輪機調門控制門前主汽壓力逐漸全開。投A,B,E,F(xiàn)共4層大油槍穩(wěn)燃。
(2)2016年 8月8日,8號機組負荷 659.93 MW,8A送風機電流110 A。12:57:05,8A送風機電流突降至39 A,爐膛負壓突降,8A/8B/8C磨煤機相繼火焰失去跳閘,機組RB保護動作。
(3)2016年9月4日23:00,機組AGC(自動控制發(fā)電)方式,負荷480 MW左右,制粉系統(tǒng)8A/8B/8C/8D/8F運行。9月5日00:02,F(xiàn)層油槍F1/F2/F4/F5和制粉系統(tǒng)F1/F2/F4/F6火檢失去跳閘。
(4)2016年 11月11日,7號機組 AGC狀態(tài)下,制粉系統(tǒng)7A/7B/7C/7E/7F運行,機組減負荷過程中,運行人員停7號E制粉系統(tǒng),隨后7B磨煤機跳閘,首出火檢喪失。11月12日00:18,負荷293 MW,7F磨煤機跳閘,首出為火檢喪失。
(5)2017年1月24日,7號機組接令停機。9:55,機組負荷193 MW,7A磨煤機跳閘,首出火檢喪失。10:04:08,機組負荷125 MW,7F磨煤機跳閘,首出火檢喪失。
2.1.1 系統(tǒng)結構及布置
該機組采用前后墻對沖燃燒方式,配有開式環(huán)形大風箱,系統(tǒng)配置24只AireJet燃燒器、12只DRB-4Z型燃燒器,分3層布置在鍋爐的前后墻上。其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燃燒器位置分布
2.1.2 燃燒系統(tǒng)風箱及燃燒器
燃燒系統(tǒng)風箱包含燃燒器風箱和OFA噴口風箱,燃燒器分為 AireJet燃燒器和DRB-4Z燃燒器,其中DRB-4Z燃燒器兼有微油點火及穩(wěn)燃功能,其結構如圖2所示。
由上可知,若要保證著火及燃燒的穩(wěn)定性,進入2種燃燒器內部的二次風都需得到合理配置,所以大風箱內各層風壓,尤其是燃燒器風壓的合理性是保證火焰穩(wěn)定可靠燃燒的重要前提。
該機組采用LOS(外窺式火檢),適用于前后墻對沖式燃燒鍋爐和“W”火焰燃燒鍋爐。其在燃燒器上的內部開孔布置如圖3所示。
圖2 DRB-4Z燃燒器
圖3 火檢在燃燒器的內部開孔布置
根據火檢就地的安裝及布局可知:
(1)測量角度基本固定,因此火焰的穩(wěn)定性及著火的位置都會對其檢測造成影響。
(2)外窺式火檢的探頭與觀火開孔中間段易受風箱內環(huán)境影響,從而造成火焰檢測減弱。
機組自投產以來,燃燒器風箱壓力始終偏低,在爐膛負壓穩(wěn)定的情況下,燃燒器風箱壓力(尤其是下層)經常長時間運行在0 kPa。而各次火檢失去事件有一個顯著特點,即燃燒器風箱壓力很低,基本約在0 kPa。燃燒器下層風箱對應A,F(xiàn)磨煤機,上層對應B,C,D,E磨煤機。
(1)梳理火檢柜內卡件的設置參數(shù),將火檢失火延時統(tǒng)一設置為2 s。各煤層火檢跳磨的邏輯由六取三失火改為六取四失火跳閘,延時仍為3 s,加上卡件失火延時2 s,共5 s延時。
(2)風箱內增加密封預埋管,與既有的預埋管焊接(延伸至葉片處),使火焰檢測通路與風箱完全隔離。
(3)將火檢機柜風扇與火檢卡件的電源獨立配置。
(4)將F層的F1,F(xiàn)3,F(xiàn)5煤檢由外窺式改成了光纖型,即內窺式。
(5)整治火檢柜接線及接地,避免接線及干擾問題。
機組前后墻分別布置上下層二次風及燃盡風擋板,在優(yōu)化之前,上下層二次風擋板基本處于全開位置,對燃盡風擋板的控制也未細化。二次風調風套筒風門在優(yōu)化前無自動邏輯,在運行過程中基本處于同一個開度。
3.2.1 二次風上下層擋板控制優(yōu)化
(1)二次風箱上下二次風擋板設置最低開度為50%,以保證運行過程中風箱內最低壓力。
(2)二次風箱上下層二次風擋板控制優(yōu)化為與制粉臺數(shù)及煤量對應的控制方式,這樣可視具體煤層運行情況進行風壓配置。其控制方式如圖4所示(此處只給出下層風門控制圖)。
圖4 下層二次風擋板控制優(yōu)化
3.2.2 降低燃盡風擋板開度
在滿足NOX控制的前提下,采用與負荷對應的函數(shù)關系降低燃盡風擋板開度,以提高燃燒器風箱壓力,控制函數(shù)見表1。
3.2.3 提高二次風量占比
調整磨煤機入口風量函數(shù),適當降低一次風量,以提高二次風量在總風量中的占比,如圖5所示。
3.2.4 二次風套筒風門控制優(yōu)化
根據各層制粉的具體運行情況優(yōu)化二次風調風套筒風門控制,以保證各燃燒器之間的均衡配風??刂坪瘮?shù)見表2。
表1 燃盡風擋板控制函數(shù)
圖5 磨煤機入口風量曲線
表2 套筒風擋板控制函數(shù)
實施以上措施后,燃燒器二次風壓得到了提高,有效保證了燃燒的穩(wěn)定性,在低負荷和負荷變化期間基本杜絕了風壓長時間保持0 kPa的現(xiàn)象,其風箱壓力及各風門擋板開度變化等情況如圖6、圖7所示。自優(yōu)化措施實施以來未出現(xiàn)因火檢異常消失導致磨煤機停運的現(xiàn)象,大大提高了機組運行安全性。
圖6 機組低負荷期間曲線
圖7 機組負荷變化期間曲線
對于類似該機組這種具有開式環(huán)形大風箱前后墻對沖布置、正壓直吹配備AireJet和DRB-4Z型燃燒器的燃燒系統(tǒng),其火檢喪失問題除了對其火檢本身進行排查外,還應對燃燒器風壓等運行因素引起足夠重視,抓住要因有效應對,實施優(yōu)化措施,從而使問題得到徹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