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雅文,周玉玲*
(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江蘇 連云港 222000)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高老年是糖尿病高發(fā)群體,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不注意極易引起糖尿病的發(fā)作,據臨床研究觀察糖尿病常見癥狀為多飲、多食、多尿或者體重減輕等癥狀。糖尿病是長期存在的高血糖,使眼、腎、神經、血管都受到慢性損害,嚴重者會危及到生命安全。據相關研究證明,除了對癥治療之外,應該根據不同患者身體的差異給患者提供個性化護理,本文就糖尿病患者給予臨床個性化護理進行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8月入住的58例糖尿病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29例。其中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齡為48-69歲,平均年齡為(55.86±6.13)歲,實驗組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齡為46-70歲,平均年齡為(55.65±6.23)歲。對比兩者之間的基本資料和性別、年齡無明顯差異(P>0.05)兩者之間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對患者用藥進行干預,并詳細記錄用藥品名、用量和不良反應,注射胰島素要按規(guī)定進行,如有異常應該及時處理并排查原因,實驗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個性化護理:①個性化飲食指導,根據不同患者身體的差異,觀察患者日常飲食還有體重變化,進行干預,首先要控制患者每日攝入的熱量,均衡患者膳食營養(yǎng),在飲食這方面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同時還要食用適當?shù)拇旨Z,盡量少吃甜品,少吃多餐。②對患者心理干預,糖尿病患者如果在臨床有不良情緒,要排解患者不良情緒,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引導患者配合治療。③運動鍛煉,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患者的喜好制定相應的運動鍛煉項目。④臨床護理中對患者態(tài)度要平和語言要親切,給予患者適當?shù)墓膭睿o理人員要時刻觀察患者的心理活動,同時要尊重患者,告知患者家屬糖尿病臨床的一些護理技巧,向患者講述糖尿病患者治療成功的案例,激發(fā)患者的信心,如護理過程中患者情緒偏激,及時進行勸阻,在查房時、或患者出院時使用一些祝福語。⑤分析患者病情進行胰島素注射,普通的胰島素要在進食半小時前,具體注射應該根據患者臨床血糖狀態(tài)進行注射,對于身體肥胖的患者應該注意注射角度問題,⑥護理環(huán)境,創(chuàng)造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在病房可以安裝時鐘,方便控制時間,同時也方便患者生活,醫(yī)院病房或是走廊粘貼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宣傳畫報,建立患者服務平臺,了解患者的需求,要不斷的完善和改進護理方案。
1.3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患者臨床效果;①顯效:檢測患者餐后兩小時血糖降低30%以上或等于30%,②有效:檢測患者血糖降低10%—29%;③無效:患者血糖未達到有效標準。分析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方式,評估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總評分為100,評分越高,就證明患者滿意度越高。
1.4 數(shù)據分析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分析本文研究數(shù)據,計量資料統(tǒng)計采用(±s)表示,組間對比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統(tǒng)計采用%表示,組間對比行 檢驗,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臨床效果,實驗組臨床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臨床效果對比
2.2 對比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分比較,實驗組滿意度為(93.51±2.21)分,對照組滿意度為(88.93±2.01)分,實驗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T=8.2561,P<0.05。
糖尿病作為一種代謝性慢性疾病,是三大慢性疾病之一,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發(fā)病率日益增長,其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健康,就目前為止,臨床尚未發(fā)現(xiàn)特異性治療方法,一般都是以控制血糖為主,據調查,糖尿病需要長期治療,長期服用的藥物具有副作用,患者在治療時依存性差,導致治療效果不明顯。所以臨床治療糖尿病患者時要對糖尿病患者的護理相對重視。
在常規(guī)護理中,護理人員表現(xiàn)的十分被動,一般都是要求患者遵醫(yī)囑,相對重視患者疾病的護理,護理效果不夠明顯,而個性化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堅持患者為本的原則,通過不同患者身體差異、文化層次等,對患者進行一對一服務,引導患者在心理、精神方面都達到最佳狀態(tài),有利于患者后期治療。本次研究中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患者臨床效果總有效率為89.65%,高于對照組的68.96%且P<0.05,實驗組患者滿意度也明顯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個性化護理模式能有效的提高患者臨床有效率,同時還可以加強患者的配合度,促進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分,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