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敏
(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01)
近些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人類平均壽命逐漸延長,而由于多種原因不能經口進食但借助于管飼途徑進行營養(yǎng)供給的老人逐漸增多。老年人長期的管飼過程中難免帶來各種各樣的并發(fā)癥,進而對老年患者的生存質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1]。我院通過對老年管飼患者采取綜合營養(yǎng)護理,其護理效果尤為顯著,現將有關資料報告如下:
我科于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治100例老年管飼患者均伴有輕中度營養(yǎng)不良,并將嚴重消化吸收不良、惡性腫瘤、代謝性疾病以及病情危重的患者排除。隨機的將100例老年管飼患者隨機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各50例。對照組:50例老年管飼患者30例(60%)為男性,20例(40%)為女性;最大年齡為79歲,最小年齡為61歲,平均年齡為(75.32 8.58)歲;其中10例(20%)為腦梗死,20例(40%)為腦出血,15例(30%)為老年性癡呆,10例(20%)帕金森??;30例(60%)為輕度營養(yǎng),20例(20%)為中度營養(yǎng)。觀察組:50例老年管飼患者25例(25%)為男性,25例(25%)為女性;最大年齡為78歲,最小年齡為63歲,平均年齡為(76.32 8.58)歲;其中15例(30%)為腦梗死,20例(40%)為腦出血,10例(20%)為老年性癡呆,10例(20%)帕金森??;25例(50%)為輕度營養(yǎng),20例(50%)為中度營養(yǎng)。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理類型以及營養(yǎng)程度等情況進行比較,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1對照組
對照組老年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首先就要對老年管飼患者最好置管前的溝通交流工作,對管飼飲食的重要性進行解說,并保證患者的積極配合。管飼置管的過程中采取膠布固定,對由少到多原則加以遵循,溫度控制為38℃左右,對喂養(yǎng)管的通暢加以保持,對管道進行每天6次的沖洗。
1.2.2觀察組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營養(yǎng)護理,對置管方法進行改進,對小管徑胃管加以采用,并將胃管的插入長度延長,將床頭的角度抬高30℃,對老年管飼患者的身體情況進行綜合性的評估,并結合患者的個人飲食喜好,對個人營養(yǎng)計劃進行制定,并保證食物的營養(yǎng),將患者的視聽味覺功能充分調動,借助于胃腸泵控制其速度,對患者進行吞咽功能和攝食功能訓練,并將舌和咀嚼功能運動加強,對患者進行飲水訓練,一次30min,一日4次?;颊叱鲈褐髮颊哌M行3個月的隨訪,兩周上門隨訪一次,一周電話隨訪一次,對患者進行提醒和督促,并為患者留下緊急聯(lián)系電話,方便患者電話咨詢。
所有老年管飼患者均對每次管飼中和管飼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并記錄患者是否出現嗆咳和管飼液流出等情況,對患者進行X線胸片肺部檢查,并做好患者大便次數的觀察,及時的對患者進行抽血檢查,觀察患者血糖和電解質的變化,并對患者嘔吐、反流、腹瀉、血糖和電解質絮亂以及吸入性肺炎等不良反應情況進行統(tǒng)計。
本組資料所有數據均采用軟件SPSS13.0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和觀察組老年管飼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如表1所示,兩組間進行比較,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老年管飼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現如今,老年人口的數量逐漸增多,同時老年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消化系統(tǒng)生理解析功能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在實際的管飼過程中常伴有各種各樣的并發(fā)癥。王雪梅[2-3]等研究表明,老年管飼患者臨床中常伴有食物反流、嘔吐和誤吸等不良反應,進而對患者的生命有著一定的影響作用。我科通過對老年管飼患者采取綜合營養(yǎng)護理,對每次管飼中和管飼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并記錄患者是否出現嗆咳和管飼液流出等情況,本研究在對老年管飼患者進行綜合營養(yǎng)護理的過程中,研究發(fā)現,患者的管飼護理尤為重要,更應該結合患者的自身實際情況,對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并將患者的依從性逐漸增加,對于患者的康復治療有著一定的積極影響作用。本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由于研究的范圍有限,在對前人理論研究加以采納的基礎上,并作了自身獨特的見解,本研究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更多相關研究人士給予指正。
綜上所述,老年管飼患者采取綜合營養(yǎng)護理,不僅僅可降低老年管飼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同時對于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