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藝
秋季進補重要的是進補之前調理“脾胃”。這是因為,在酷暑難耐的夏季,人們常常因為苦夏或過食冷飲等,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虛弱。中醫(yī)所講的“脾胃”,并非西醫(yī)解剖學中的脾臟和胃,而是概括了胃、腸、肝、膽、胰等消化器官。調理“脾胃”,是指調理這些器官的生理功能?!捌⑽浮惫δ芙∪?,則體豐膚澤、面色紅潤、四肢強勁、精力充沛,反之則肌肉消瘦、面色萎黃、四肢無力、神疲力乏。
從中醫(yī)的角度說,“脾胃”有受納、消化和運輸?shù)淖饔?,化生我們吃進去的營養(yǎng),供養(yǎng)全身需要。因此,一個人“脾胃”功能的強弱,直接關系著他的生命盛衰,“脾胃”強則身體強,“脾胃”弱則身體弱。
“脾胃”好不好,看五部位
眼:紅腫、疲勞、眼袋大是“脾”虛
早上起床的時候,很多人眼睛總是腫的,還有很明顯的眼袋,用了很多高級的化妝品也沒有明顯改善。其實,這是“脾”虛的表現(xiàn)。
“脾胃”不好容易氣血不足,進而影響到肝,所以眼睛容易疲勞,看不清東西。
鼻:鼻尖紅,留心“脾胃”虛弱
鼻頭的部位主“脾”,鼻頭的兩側鼻翼主“胃”。如果整個的鼻頭包括鼻翼都發(fā)紅,那就是說明“脾胃”有熱證,而且是實熱。
如果鼻頭是淡白色,里面透著一種不自然的青光,偶爾還會伴有腹痛,這種情況意味著氣虛,是“脾胃”虛弱導致的。鼻頭最忌諱出現(xiàn)黑灰色,說明“脾胃”或身體某些器官出現(xiàn)了較嚴重的問題,最好及時去醫(yī)院檢查。
口:牙齦腫、口氣臭是“胃”火
長期熬夜、加班工作、飲食不規(guī)律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傷害到了脾經、胃經正常的運行,當脾經和胃經走到下牙齦的部位時就會出現(xiàn)發(fā)炎的癥狀,引起牙齦腫痛。
口氣是否新鮮是“脾胃”健康最直觀的信號。
唇:臉黃、唇無血色是“脾”氣不足
臉色不好,是“脾胃”濕熱的前兆。
“脾胃”濕熱的人總是覺得口渴,尿少而黃,最主要的癥狀就是面目發(fā)黃。而“脾胃”不好的人嘴唇會發(fā)白、沒有血色,容易爆皮、開裂。睡覺時會流口水是脾氣不足的一種表現(xiàn)。
腹:肚子脹,多是“脾胃”不和
不少人在飯后經常會出現(xiàn)腹脹的情況,通常還會伴有食欲減退、不想吃飯、打嗝等癥狀。
飯后肚子脹并且常常會腹瀉,多半是胃腸虛弱。
“脾胃傷”,五臟弱
明末醫(yī)家孫文胤有一句話:“脾胃一傷,則五臟皆無生氣?!本褪钦f“脾胃”對五臟有很大的影響?!捌⑽浮边\化功能健旺,則氣血充盈,營養(yǎng)五臟;“脾胃”受損,則氣血生化之源匱乏,影響五臟。
肺虛
比如肺主氣,全身的氣都是肺來主持和管理的,而肺所需要的津氣全賴于“脾胃”的強盛。因此,“脾胃”不好的人往往肺虛。
肝血虛衰
肝主藏血,而肝血又依賴于“脾胃”水谷精微的供養(yǎng),“脾虛”就會導致肝血虛衰。
腎精虧虛
長期“脾虛”還可導致腎精虧虛。
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舌苔厚膩,飯后易胃脘作脹,這都是“脾胃”虛弱的表現(xiàn)。有些人還會胃痛、拉肚子、消瘦、吃不下飯,有的有口臭、面色萎黃,嚴重的還可導致胃癌。
調“脾胃”,注重“三杯”茶
中醫(yī)調養(yǎng)脾胃有一種方法是飲茶,而且每天3杯。
上午喝綠茶
綠茶又稱不發(fā)酵茶,其較多地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屬于茶中之陽。上午喝綠茶在于使陽氣上升,心神俱旺,并助“脾胃”運化、水谷精微,使心腦得以滋養(yǎng)。
下午喝烏龍茶
午后陰氣漸升,“脾胃”功能較上午有所減弱。古來就有“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的說法,中午的美食中會有很多油膩食物,勢必妨礙“脾胃”的運化。
烏龍茶屬于半發(fā)酵茶,其成分單寧酸與脂肪的代謝密切相關,飲之可“去人脂,久食令人瘦”。烏龍茶還能刺激胰臟脂肪分解酵素的活性,促進脂肪燃燒,降低血中的膽固醇含量。所以,下午喝烏龍茶有健脾消食、促進消化的作用。
晚上喝普洱茶
晚間,人體在一天的勞作之后,需調養(yǎng)心神和“脾胃”,養(yǎng)精蓄銳,中醫(yī)認為“胃不和則臥不安”,經過發(fā)酵后再加工的普洱茶可護胃、養(yǎng)胃。
由于熟普洱茶是經過多年陳放發(fā)酵過的,其中咖啡因的作用已減弱,所以喝后不會興奮。晚上喝普洱茶能使人安靜入睡,更有補氣固精作用,溫飲還可治療尿頻。因此,普洱茶是晚上飲用的佳品。
按壓足三里穴,可以健“脾胃”
坐在床上,雙腿伸直,用拇指用力按壓同側的足三里穴,直至局部產生“酸、麻、脹、痛”的感覺。在用力按壓的同時,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轉動拇指30~60次,然后再用另一只手的拇指,采取同樣的方法按壓另一側的足三里穴。每次按壓10~15分鐘,每日可重復4次。
長期堅持按壓足三里穴,不僅可以達到調理“脾胃”的目的,還可以通過經絡調節(jié),使手指和腳趾的血液循環(huán)得到改善,進而使手腳變得暖和起來。此法特別適合“脾胃”虛弱且在冬天容易出現(xiàn)手腳冰涼的女性。
(摘自《人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