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靈
2018年5月12日,央視《朗讀者》第二季的主題是“想念”,由特邀嘉賓講述捐贈亡女器官的故事。齊誦環(huán)節(jié)過后,幾名器官受捐代表為表達感恩之情,上臺獻花,來自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的段紹平也在其中。主持人董卿告訴大家,段紹平不但是受捐者,也是一名捐贈者。當她眼含熱淚講完段紹平的故事后,特邀嘉賓當即把手中的鮮花轉(zhuǎn)送給了段紹平,并與她深情擁抱——
2017年3月29日清晨,春雨淅瀝。四川省人民醫(yī)院的ICU病房外,段紹平坐在丈夫身邊,望著窗外發(fā)呆。就在幾分鐘前,醫(yī)生告訴她和丈夫,他們的兒子張森沿轉(zhuǎn)危為安,但接下來仍隨時有生命危險。醫(yī)生早已把段紹平當成了朋友,推心置腹地安慰她:“大家都盡力了,接受現(xiàn)實吧!”
想到兒子的病情,段紹平忍不住流淚,下意識地把手伸進包里,想摸出一張紙巾擦淚,卻摸到一只小塑料瓶,那是兒子的眼藥水。段紹平的手像遭到電擊一般猛地抽了出來,一瞬間她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39歲的段紹平與丈夫張釗都是農(nóng)民,來自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兩人于2000年底結婚,次年9月有了兒子張森沿,一家人和睦快樂。
2005年,張森沿4歲,段紹平夫婦迫于生計到深圳打工,兒子留在老家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突然與兒子分別,段紹平很不舍,跟兒子約定,每周寫一封信回家。隨后,她把城市的高樓、工廠,以及她對兒子的思念統(tǒng)統(tǒng)寫進了信里。
每一周張森沿都會收到媽媽的來信,他讓爺爺讀給他聽,然后給媽媽回信。因為不會寫字,他就畫畫,村里的小樹苗,家里的小貓咪,小伙伴們做游戲,他都畫進畫里寄給媽媽。因為一直保持書信往來,在張森沿心中媽媽從未離開過。
2011年,張森沿的左眼意外受傷。段紹平連忙趕回家中,送兒子到醫(yī)院治療。因病情嚴重,醫(yī)生建議他們轉(zhuǎn)院到幾百里之外的省醫(yī)院。因治療及時,張森沿很快康復。出院時醫(yī)生再三叮囑,不能刺激左眼,如果復發(fā)了很麻煩。
在家照顧至兒子康復后,段紹平再次南下到深圳的一家五金廠做工。不想兩個月后兒子眼疾復發(fā),原本又黑又亮的眼珠上蒙了一層淺灰色萌翳。這次,省醫(yī)院的醫(yī)生也感到束手無策。醫(yī)生告訴段紹平,換角膜是唯一的治療方案。段紹平焦急地問:“用我的角膜可以嗎?”醫(yī)生說:“捐贈了眼角膜就意味著失明,你還那么年輕……別著急,孩子的病并不致命,只需耐心等待,等合適的機會。”隨后,四川省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為張森沿做了受捐登記。
禍不單行,張森沿剛上初一,不慎從雙杠上跌落,導致手腕骨折。段紹平心疼極了,立刻辭工回家,決定好好陪伴兒子,不再離開。
張森沿骨折的手腕很快康復,但等待移植角膜的時光卻很漫長。幾年過去了,醫(yī)院那邊遲遲沒有消息。沒有經(jīng)歷過器官移植等待的人,永遠無法體會那種絕望與焦灼。一天下午,段紹平再次打電話到醫(yī)院詢問,生怕醫(yī)生把孩子登記的資料弄丟了,還擔心醫(yī)生把電話號碼寫錯了。掛斷電話,段紹平沮喪地坐在床邊。張森沿放學回家,瞟了一眼通話記錄,什么都明白了,他安慰媽媽:“沒關系,眼睛生病是最幸運的了。媽媽你想想,眼睛有兩只,就算成了獨眼俠,照樣可以闖天下。”說完,他叉開雙腿,擊掌后迅速分開,做了個黃飛鴻式的招牌動作??粗鴥鹤踊臉幼樱谓B平樂了。
與媽媽的焦灼不安相比,張森沿顯得更樂觀。媽媽回來了,每天伴隨著媽媽的聲音起床,依偎在媽媽身邊入眠,這讓他無比興奮。他就像一只快樂的小鳥,在媽媽身邊飛來飛去,他還會把學校發(fā)生的事分享給媽媽。左眼失明完全沒有影響到張森沿的生活,他依然乖巧活潑,富有愛心。
上初中二年級時,有一天放學后張森沿跟媽媽聊學校的事,說那天學校發(fā)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初中三年級有個女生患了白血病,正在醫(yī)院接受治療。早會上校長發(fā)言,發(fā)動大家捐款。末了他對段紹平說:“媽媽,聽說白血病治療不及時的話會死,除非換骨髓,但換骨髓會花很多錢。我想未來兩年不再亂花錢,不買課外書,不買衣服,省下錢來給同學治病?!?/p>
段紹平愛憐地拍拍兒子的手背,非常欣慰。雖說孩子在等待角膜移植,需要他人幫助,但他并沒有把自己置于受助者的位置,而是以一顆純善之心,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盡管經(jīng)濟困窘,段紹平依然拿出兩百元交到兒子手中。
次日下午放學后,張森沿回到家一把抱住段紹平,驕傲地說:“媽,我的捐款額上了全班前五名?!倍谓B平告訴兒子:“咱不能做這樣的比較,每個同學家庭情況不一樣,單純比數(shù)額沒意義。你要知道,不論多少都是一份心意……”“知道啦,媽——”張森沿撒著嬌打斷了媽媽的話,伸出舌頭朝媽媽扮了個鬼臉。
有個快樂的兒子相伴,段紹平不再焦慮角膜移植的事。她想,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隨緣就好。真是這樣,上天在2016年3月眷顧了這對母子。這一年,15歲的張森沿正忙著中考,省城的醫(yī)院傳來消息,有了合適的眼角膜。接到消息,段紹平立即帶兒子連夜趕到成都,次日凌晨就接受了角膜移植手術。
手術很成功,當紗布拆開時,張森沿興奮極了,一把抱住媽媽大聲喊道:“媽,我能看見啦!”第一次復查時,醫(yī)生告訴段紹平,張森沿的左眼視力比右眼還好。那一刻,段紹平百感交集,聽說捐贈者是個11歲的孩子,遭遇車禍不幸身亡。同樣是母親,她能想象逝者母親是怎樣一種肝腸寸斷!她想通過紅十字會找到捐贈家庭,向他們道聲謝,感謝他們能把孩子的視力保護得那么好,感謝他們無私奉獻。她還想告訴逝者的母親:“你兒子的角膜在我兒子身上活得很好。請放心,我們會好好保護它?!睙o奈器官捐贈實行雙盲政策,捐贈者與受捐者都無法知道對方的身份信息,段紹平只好將這段未說出口的感謝埋在心里。
左眼失明多年,接受捐贈后總算能用雙眼感知多彩的世界,張森沿無比開心,對來之不易的光明也倍加珍惜。醫(yī)院開的抗排斥眼藥水,他隨時放在書包里,按時點滴。遇到強光或沙塵,他條件反射地會用手護住左眼。段紹平告訴兒子:“這只眼睛不僅僅屬于你自己,還屬于一個11歲的弟弟?!睆埳卦谌沼浿袑懙溃骸八孛疗缴牡艿馨。驗橐粡埍”〉慕悄?,我們從此有了生死相依的緣分,生命充滿了不可思議的奇妙。”
抗排異眼藥水要用一年,每月定期復查。2017年3月14日下午,段紹平來到兒子房間,告訴他周末到成都做最后一次檢查。16歲的張森沿坐在窗邊,眼睛直直地盯著窗外。段紹平追隨兒子的視線,看到外面的三角梅開成了花的海洋。她默默退出房間,讓孩子貪婪地獨享美妙的春光。
吃晚飯時,段紹平發(fā)現(xiàn)兒子似乎在發(fā)燒,便帶他到診所開了一些感冒藥。接下來兩三天,張森沿反復高燒,伴有嘔吐,四肢乏力。3月16日晚,段紹平帶兒子到南充市中心醫(yī)院掛了急診,做了相關檢查后,張森沿被初步診斷為重癥肌無力,隨即被送進了重癥監(jiān)護室。3月18日下午,張森沿轉(zhuǎn)院到四川省人民醫(yī)院。做完各項檢查后,會診得出的結論是張森沿不明原因顱內(nèi)感染。
段紹平不知道“顱內(nèi)感染”是什么病,她只知道,兒子一向活潑開朗,除了兩次外傷,身體很健康。她焦急地追問醫(yī)生:“孩子究竟得了什么?。繛槭裁春煤玫娜送蝗痪统蛇@樣了呢?”可醫(yī)生忙于排查病因與搶救,顧不上回答她。更讓段紹平無奈的是,張森沿的病情迅速惡化,醫(yī)生也束手無策。
3月19日,張森沿陷入淺昏迷狀態(tài),時而清醒時而迷糊。丈夫從深圳趕到醫(yī)院,段紹平跪在丈夫跟前痛哭失聲:“對不起,我沒能照顧好兒子?!闭煞驈堘摲銎鹚参康溃骸安皇悄愕腻e,別亂想?!?/p>
因查不出病因,醫(yī)生采取了種種手段都不奏效,最終他們委婉地建議段紹平減輕藥量。段紹平明白醫(yī)生是在勸她放棄治療??珊煤玫暮⒆釉趺茨芊艞壷委熌兀克拥靥统鲢y行卡對醫(yī)生說:“不能放棄,我們有錢?!笨ɡ镉?萬元,是丈夫從工友那里借來的。面對倔強的母親,醫(yī)生無奈地搖搖頭,繼續(xù)搶救。
3月29日清晨,段紹平到ICU探視兒子。剛走到兒子病床前,兒子微微睜開若有所求的雙眼,卻說不出話。段紹平看見兒子費勁地抬起手臂,指了指自己的左眼。她明白了,兒子要他的眼藥水,這是他一次都舍不得落下的功課,即使神志不清依然記得,他只為好好保護來之不易的光明。段紹平咬緊嘴唇,從衣兜里掏出眼藥水滴進兒子左眼,好似一滴黃連汁滴在她的心頭。
兒子渾身插滿各色塑料管子,氣若游絲。段紹平明白,孩子真的快不行了。但她還抱有一絲希望,那就是兒子能活下來,哪怕成為植物人也行,起碼孩子能活在家人身邊,自己每天睜開眼能看見兒子,能撫摸到兒子。
從重癥監(jiān)護室出來不久,護士急匆匆地通知段紹平,說張森沿的心臟停止了跳動。段紹平一陣眩暈,她知道兒子真的要走了,離開了溫暖的家,離開了愛他的爸爸媽媽。
然而,經(jīng)醫(yī)生全力搶救,張森沿停跳的心臟被復蘇。但醫(yī)生告訴段紹平,孩子只是暫時救了回來,仍隨時有生命危險,要她做好思想準備。
段紹平跟丈夫守在ICU病房門外,她呆坐在長椅上,手中捏著兒子的眼藥水,喃喃地對丈夫說:“別再折騰娃了,醫(yī)生已經(jīng)盡力了,我們還有一種辦法可以留住兒子?!闭煞驈堘撍坪跤行撵`感應,明白妻子的意思,他立即彈跳起來,說:“不行,就算我同意,家里老人也不會同意的,張家就這一個兒子……”話沒說完,他已泣不成聲。段紹平把眼藥水放在手心,對丈夫說:“我相信,娃也會贊同這個決定。他一直很愛護左眼,因為他知道這只眼睛不僅僅屬于他一個人,如果當初沒有素不相識的弟弟幫助……”張釗無可辯駁,默然點了點頭。
醫(yī)生聽到段紹平的請求時很詫異。醫(yī)院經(jīng)歷過太多勸捐受阻事件,無法相信孩子家屬在如此悲痛的時刻能淡定地談器官捐獻。在場的醫(yī)護人員陡然之間心生敬佩,立即安排聯(lián)系四川省紅十字會和移植專家到現(xiàn)場評估。
通知簽協(xié)議時,張釗反悔了,說:“娃命苦,還不到16歲,就算走也給娃留個全尸吧!”他無法容忍受盡病痛折磨的兒子,死后還要被開腸破肚取出器官。面對情緒失控的丈夫,段紹平很鎮(zhèn)靜,說:“這是我們留下兒子的唯一機會,如果不捐贈器官,孩子很快就會化作灰燼?!?/p>
時間不等人,段紹平希望這件事越快越好。倘若器官衰竭,兒子身體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健康存活,更讓她無法接受。經(jīng)段紹平勸說,張釗終于簽了協(xié)議。
2017年4月2日上午,張森沿的生命體征完全消失,被宣布死亡。隨后,器官獲取手術在緊鑼密鼓地進行。10多個小時后,從張森沿身上獲取的兩個腎臟和一個肝臟,換來了至少3個人的重生,換取了至少3個家庭的幸福。聽到醫(yī)生宣布手術很成功時,段紹平夫婦流下了欣慰又心酸的淚水。
段紹平夫婦捐贈兒子器官的消息很快傳回老家,村民們議論紛紛。有人說他們好狠心,兒子死了還用器官來賣錢。面對流言蜚語,段紹平不想解釋,因為傳播流言的人沒有經(jīng)歷過等待器官移植的絕望與焦灼,也沒有經(jīng)歷過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痛苦。她最懂兒子,兒子很善良,一定會支持她的決定。
清理兒子的遺物時,段紹平發(fā)現(xiàn)兒子的手機還安靜地躺在書桌抽屜里,手機里有一首兒子生前錄制的歌曲,名為《蒲公英的約定》。段紹平如獲至寶,將錄音發(fā)布到聽歌平臺,反復收聽。她想起了屋后那漫山遍野的蒲公英,隨風播撒新的生命。兒子不就是一株蒲公英嗎?他那么年輕,生命畫卷才剛剛展開就永久合上了。就是這樣一個小人兒,卻在生命完結時為他人延續(xù)了生命,讓愛生生不息。
段紹平堅信,兒子正以另一種方式活在這個世界上。
2017年6月,段紹平接到四川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邀請她前往北京參加一個器官受捐康復者的運動會。11日,段紹平來到北京運動會現(xiàn)場??吹侥且粡垙埳鷻C勃勃的面孔,她深感震驚,很難相信他們都是曾經(jīng)命懸一線的重癥病人。一個參加短跑比賽的小伙子,曾接受腎臟移植手術。當他從段紹平身邊一閃而過時,段紹平突然有種感覺:兒子的腎臟正健康地活在他身上。
這次活動,不但讓段紹平進一步擺脫了悲痛,也讓她了解了我國的器官捐贈現(xiàn)狀——受某些傳統(tǒng)觀念束縛,主動捐獻器官者極少;而全國有上百萬患者正苦苦等待合適的器官延續(xù)生命。
由受捐者到捐贈者,段紹平體味過漫長等待的煎熬,經(jīng)歷過喪子的切膚之痛,感受過兒子換一種方式重生給她帶來的心靈慰藉,這種特殊的身份,驅(qū)使她想為紅十字事業(y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隨后,段紹平主動與紅十字會聯(lián)系,配合他們參加各種宣傳活動。
2018年3月18日,她前往中央電視臺錄制了《朗讀者》節(jié)目;3月27日,她參加了人體器官捐獻者緬懷活動……只要有邀請,她從不推辭,因為她深信,具有雙重身份的兒子,也希望她能投身到器官捐獻事業(yè)中。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