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雅蓮
農(nóng)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又稱為重九節(jié)、登高節(jié)、菊花節(jié)等,近年來又被稱為老人節(jié)?!兑捉?jīng)》中以陽爻為九,陰爻為六,九為陽數(shù),六為陰數(shù),九月九日即陽月陽日,因此稱為“重陽”。因為“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人們在這一天舉行祭祖及敬老活動。
關于重陽節(jié)的來歷,梁人吳均在《續(xù)齊諧記》一書中曾記載了一個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xiàn),便會有瘟疫暴發(fā),很多人為之喪命。這一帶的百姓非常害怕,卻沒有什么辦法除去它。
恒景的父母在一次瘟疫中喪生,他自己也病倒了。病愈之后,他辭別了妻子和鄉(xiāng)親們,出去訪仙學藝,決心除掉瘟魔。恒景四處訪師尋道,終于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人叫費長房。恒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翻山越嶺來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費長房。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恒景廢寢忘食苦練,終于練得武藝超群。
這一天費長房把恒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jīng)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彼徒o恒景一包茱萸葉,幾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恒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恒景在九月初九的早晨回到了家鄉(xiāng)。他按仙長的叮囑把鄉(xiāng)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fā)給每人一片茱萸葉,讓大家隨身帶上,這樣瘟魔就不敢近身。又拿出菊花酒,讓每人喝一口,避免染上瘟疫。中午時分,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不敢上山。恒景則手持降妖寶劍下山把瘟魔刺死。之后,汝河兩岸的百姓將九月登高避禍、恒景劍刺瘟魔的故事流傳開來。從此,九月初九登高的風俗也流傳下來。
重陽節(jié)最主要的一項習俗是登高,這一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對于重陽節(jié)登高習俗的形成,有三種說法:一種是登高避禍。古人認為“九為老陽,陽極必變”,所以在重陽這一天,要登高以避災禍。第二種說法與古人對山岳的崇拜有關。《禮記·祭法》中記載:“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彼?,人們會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登高祈福。第三種說法是登高“辭青”。重陽節(jié)是秋寒新至之時,草木開始凋零,所以與春季春游“踏青”相對應,古人在這一天會登高“辭青”,所以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的說法。
九月初九正值仲秋時節(jié),秋高氣爽,空氣清新,天氣不冷不熱,正是登山的好時候。登山運動能增加肺活量,增強血液循環(huán)。山林之中空氣新鮮,負氧離子含量高,能調(diào)節(jié)人體的生理功能,對一些慢性疾病能夠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登高遠眺還可以抒發(fā)情懷,避免產(chǎn)生悲秋情緒。所以,秋季登高是一項不錯的運動,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和亞健康人群。
重陽節(jié)正是菊花盛開之時,觀賞菊花就成了節(jié)日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所以重陽節(jié)又稱“菊花節(jié)”,農(nóng)歷九月則稱為“菊月”。傳說重陽賞菊的習俗起源于晉代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歸隱田園之后,以隱居、賦詩、飲酒、愛菊出名??梢哉f,菊花是陶淵明人格的象征,陶淵明是菊花的形象代言人。因此,菊花的主要象征意義被定格在了“隱逸”。而“陶菊”則以其獨特的精神風貌為重陽節(jié)注入了新的文化內(nèi)涵。后人效仿陶淵明,逐漸形成了重陽賞菊的風俗。古代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起來,希望自己能夠擁有陶淵明的風骨,因此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漸成時尚。
到了北宋時期,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更加盛行。當時的菊花品種已經(jīng)非常多了。相傳,蘇東坡在開封當京官時,年年重陽都去駙馬王詵家聚會。王詵在城郊建了別墅,廣種菊花,建有高臺重樓,適合飲酒賞菊,登高望遠。至今,重陽節(jié)期間,我國民間也經(jīng)常會舉辦大型菊展——除了展出各種名貴的菊花外,還經(jīng)常用菊花做成動物、植物、人物等造型。
重陽節(jié)還有飲菊花酒的習俗。菊花酒是由菊花與糯米、酒曲釀制而成的酒,有養(yǎng)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的功效,古代稱為“長壽酒”。人們認為在重陽節(jié)飲菊花酒能夠祛災祈福。古人通常會在九月九日這天采摘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入到糧食中共同釀造成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
除釀酒之外,古人也將菊花入茶。傳說,古時一位農(nóng)家少年七歲喪父,母親雙目失明。為給母親治療眼疾,他不辭辛苦日夜勞作,感動了菊花仙子。仙子在其夢中告知,九月九日白色菊花開放,可治眼病。少年采來白菊煎茶給母親服用。不久后,少年母親的眼睛便復明了。此后,飲菊花茶也成為重陽節(jié)的習俗之一。飲菊花茶,同飲菊花酒一樣,都具有祛病消災、健康長壽之意。菊花茶氣味芳香, 能消暑生津、祛風潤喉、養(yǎng)目解酒,功效甚多。唐代的茶道大師皎然在《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中稱:“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重陽節(jié)這一天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重陽糕又稱為花糕、發(fā)糕、菊糕,流行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是以米粉、豆粉等為原料,加上棗、栗子仁、杏仁、松子仁、果脯、糖等蒸制而成。吃重陽糕的習俗在南朝時期就已存在,到了宋代時十分盛行,一直沿襲至今。據(jù)說吃重陽糕的習俗是因為一些地方?jīng)]有山,人們無處登高,于是就制作重陽糕食用,以吃糕代替登高,代表步步高升之意。
重陽糕制作方法較為隨意,各地做法不同。北京人喜歡在做花糕時放些香菜葉,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干果。江浙地區(qū),人們把米染成五色后再蒸成糕。而在山西,重陽糕則是以棗泥、銀杏、松子、杏仁為餡,可做成九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