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輝
新時期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經(jīng)濟關系越來越復雜,項目資金也越來越多,從而促使審計組織方式也隨之發(fā)生變化,上審下,交叉審的審計組織方式也越來越多地被采用,但其中由于有些審計組織程序安排不當,不但浪費了大量寶貴的審計人力、物力、財力,而且影響了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的形象。
不管審計項目是否復雜,不管審計項目是初審還是多次審計,不管審計項目與當?shù)卣欠耜P系密切,一律采用交叉審的審計組織方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審計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大家都知道,一個縣級審計機關,財務審計人員通常只有七個人左右,能獨擋一面的審計骨干還不到一半,基建工程審計人員也不多,一個審計組外出審計,就要抽去審計人員至少四人,超過財務審計人員一半,而且時間往往二個多月,剩下的審計人員既要被抽去搞紀委巡視工作,又要完成當?shù)卣晦k的審計工作,可謂捉襟見肘,難以應付。同時,過多地采用交叉審的審計組織方式對縣級審計機關而言經(jīng)濟上也是很大的負擔。按現(xiàn)行的旅差費標準,每個審計人員每天的住宿和出差補助需五百元左右,四個人就要二千元左右,加上來回的車費,一個審計項目二個來月,至少要花費十萬元。另外,在審計效率上也大受影響,審計人員星期一去,星期五回,實際工作時間只有三天多一點,一定程度上也浪費了審計時間。當然如果是與當?shù)卣P系密切的、初審的、復雜的審計項目,這些付出也很有必要,也很值得。但筆者認為,對那些與當?shù)卣P系不很密切的、巳多次審計的、不很復雜的審計項目,可以采取由上級審計機關派人擔任審計組長和主審,其他審計人員由當?shù)貙徲嫏C關人員組成的方式,這樣既可以控制審計質量,又可節(jié)約審計人力、物力、財力,因為當?shù)貙徲嬋藛T在做好該審計項目的同時,還可兼顧做好其它審計工作。而對于巳多次審計又相對簡單的審計項目筆者認為可以直接交給當?shù)貙徲嫏C關審計。
相關指標文件審前不收集,相關上級補助收入審前不核實,不下發(fā),相關被審單位業(yè)務數(shù)據(jù)審前不采集,相關審計疑點審前不比對等等,造成審計進點后審計人員還要收集數(shù)據(jù)、文件,數(shù)據(jù)收集后還要上報上級審計機關,上級審計機關比對后再下發(fā)審計疑點,同時,還要等上級審計機關下發(fā)上級補助收入數(shù)據(jù),然后才正式開展審計工作。這個過程中,審計效率非常低下,人浮于事的現(xiàn)象非常嚴重。一些審計人員由于無事可做,就經(jīng)常坐在被審單位玩手機,被審單位領導和財務人員看在眼里很有怨言,嚴重影響了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的形象。
筆者認為,為避免上述現(xiàn)象的發(fā)生,審前準備要盡量做得充分。如各種指標文件,被審單位業(yè)務數(shù)據(jù)要在審前由當?shù)貙徲嫏C關負責搜集,上報上級審計機關組織人員進行比對,找出審計疑點,審前下發(fā)審計組,這樣審計組進點后就可立即開展審計工作。如果上級審計機關人員不夠,可從各縣審計機關抽調一名計算機水平較高人員集中到上級審計機關進行比對,總比整個審計組在別縣等待強。對一些上級補助收入的數(shù)據(jù),上級審計機關應在審前核實好,審前下發(fā)審計組,審計組進點后可以及時核對,從而節(jié)約審計時間。
一些本可以早安排的審計工作不早安排,非要等到星期五下午或休息日安排,干擾審計人員的休息,影響審計人員的情緒和審計工作的開展;一些不是很緊急的審計工作也要說成特急,不但造成審計人員不必要的加班加點,而且也影響審計質量;一些縣級審計機關沒有上級審計機關相關科室巳有的業(yè)務數(shù)據(jù),上級審計機關有關科室不到其它科室提取而要縣級審計機關上報,造成縣級審計機關還要花人力、花時間從上級審計機關相關科室獲取,再上報上級審計機關。
以上這些做法都是不以人為本,不尊重基層審計人員工作的表現(xiàn)。筆者認為,上級審計機關在安排審計工作的時候,要多從人性化出發(fā),多尊重基層審計人員工作,能提前安排的提前安排,不是很急的就不要那樣急,能從本級提取的業(yè)務數(shù)據(jù)就不要基層審計機關上報,總之,在審計工作安排上,多些統(tǒng)籌性、前瞻性、少些臨時起意,不要給基層審計人員造成不必要的加班加點,給基層審計人員多點休息時間。
一些審計項目結束還沒幾天,就要求報整改情況,甚至一些審計項目還沒結束,就要求報整改情況,這樣的安排,讓基層審計機關很為難,因為這時被審單位剛剛開始整改,甚至還未整改,無法上報整改情況。有時為了應付上級審計機關,只好統(tǒng)計加估計地上報,造成上報情況不準,不實。
筆者認為,每個審計項目結束后,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被審單位組織整改,一般要一個月左右,然后再要求上報整改情況,這樣上報的整改情況才會比較多,比較實,比較準。
有時,下級審計機關按照當?shù)卣囊?,要對某單位進行審計,而上級審計機關早巳開展了對該單位的審計,形成了審計報告。從提高審計效率來講,下級審計機關就可直接利用上級審計機關的審計成果,格式方面稍加改動即可,不必要另行進行審計。但有時,上級審計機關以審計秘密等為理由,不向下級審計機關提供審計報告,下級審計機關沒辦法,只好重新安排人員進行審計,不但造成了審計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而且由于審計事項的復雜性和基層財務人員財務處理不規(guī)范而形成不同的審計結果,這樣的現(xiàn)象在鄉(xiāng)鎮(zhèn)領導經(jīng)濟責任審計過程中最容易出現(xiàn),嚴重影響審計形象。
筆者認為,上級審計機關或交叉審計的外地兄弟市縣審計機關對某地、某單位、某項目進行審計后,在將審計報告提供給當?shù)卣耐瑫r,也提供給當?shù)貙徲嫏C關一份,這樣就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審計和不同的審計結果出現(xiàn)。
審計主要是對經(jīng)濟事項進行監(jiān)督,其中涉及不少經(jīng)濟機密,保守審計秘密是完全必要的。但在現(xiàn)實審計工作中存在審計秘級設置不當,普遍過高的問題。如將審計方案也定為審計秘密,內網(wǎng)接收,甚至要求下級審計機關專人專車到上級審計機關去拿,就完全沒有必要。
筆者認為,審計秘級的設置一定要科學、適度,確屬機密的就定為機密,一般性工作文件就不要定為機密。而且屬于機秘的也要分設不同的等級,采取不同的保守措施,既能保守審計秘密,又能方便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