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可不可以說:蔣雯麗,是目前中國屏幕上最有韻味的女人。
她不是最美的,當然也不是最青春的——仿佛從我認識她,她就在演永恒的良家婦女、賢妻良母。依稀記得看過她的訪談:一畢業(yè)就結婚生子,先完成了作為女人不可或缺的兩件事,再從容奔赴事業(yè)。但是漸漸地,漸漸地,我們都看到了她的風情,她的韻致,她半帶著滄桑的笑容。古人說得好:女子之美,不在于儀容本身,而在于媚態(tài)。就好像,火的美麗不來源于火苗形狀,而是那散發(fā)出來的光與熱。蔣雯麗就是一個散發(fā)著光與熱的女人。
最近的大戲《幸福來敲門》,我沒當回事兒,跟我媽瞄了幾眼。一出場就是風情萬種,與男主角在樓下電話亭一見鐘情,孫淳直勾勾一直看她的小腿——我當下腹誹日:有啥可看的呀??墒?,她漸漸打動了我。她一件一件換著的風衣,真“颯”;微微控著的、帶磁性的聲音,真有段譽聽馬夫人的心得:膩中帶澀;她有那個時代獨有的驕傲與謙卑,令人心折。
半路夫妻不就那些事兒嗎?一個對她心懷不軌的領導,兩個對她橫眉冷對的繼子女,還有一個萬般看她不順眼的前岳母:哭著笑著忍耐著,都過去了。
中國人,一向不為愛情結婚。再婚更如此,多半都是生活所追。一個需要女人的性和溫暖,另一個需要男人完成一些屬于男人的家務,比如買煤球,能有多少愛在他們中間?難說。我們現(xiàn)在的主流婚姻觀是:婚姻就是過日子。但有了蔣雯麗,這么枯燥地過日子,美得如詩如畫。
上一次被她感動,也是和我媽一起,看《金婚》,歷盡劫波的兩口子,把日子過成了黃金。蔣雯麗不負眾望地在艱難時世里,活潑、嬌俏、聰明、能干……舊式女性的美德,與新式女子的美好,混成一體,那說不盡的風采,像春風一樣,拂面而來。
可能因為我從來沒見過蔣雯麗年輕的樣子——不知道她幾時從藝,反正對我來說,她一出道就是人妻人母了,所以,從來沒覺得她的老。中年是人生最永恒的狀態(tài),淡淡的,盛放與凋零之間,頭發(fā)隨意在腦后一挽就是溫馨家常,高高地簇擁成髻,就是高貴優(yōu)雅。
也許反而更好。因為青春易逝,沒有幾張臉能經(jīng)得起雪亮燈光的拷問。而中年的臉,略略修飾過,倒反而更讓人覺得認同甚至親近。
蔣雯麗,因之不是傳說中的御姐,卻是鄰家的大姐姐,我小時候仰慕的那種:
在星期日,會放很難懂的古典音樂,會鉤樣式復雜的毛衣,六月還沒到,就穿出大擺的連衣裙,秋風才起,她已經(jīng)裹上三毛似的大圍巾。精致生活、精神世界的追求、得體的外貌,這一切融為一體,讓她成為她自己,一種獨立的風景。那種端正與整潔,以及偶爾流露的一點點少女的嬌羞與清澈。眼角有皺紋了?沒關系,我也有。她的更像白描牡丹花那一絲一縷的花蕊。
看到蔣雯麗,就仿佛明白了,歲月風霜除了侵蝕人之外,其實也可以滋養(yǎng)人。生活艱難、悲苦我們誰也逃不掉,而如何在時間之外,讓自己擁有內(nèi)涵、氣質(zhì)以及內(nèi)在的清淡微笑,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問題。
但愿我到了蔣雯麗的年紀——其實也差不了幾歲了,能有她那樣的風韻,并且被大眾欣賞接納。仍有豐美富饒,仍對自己抱著美好的信心。過去的,不能改變;未來的,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