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飛飛
“啪,咚!”綠色的臺球桌上,母球干凈利落地將一顆花球撞進袋內(nèi)。做出這一精彩擊打的人,身著雪白的襯衫,戴著黑色領結(jié)、手套……如今愛好臺球的人不少,卻少有人會穿得如此正式。更令人震驚的是,那熟練的球技和這一身專業(yè)的行頭屬于一位年過八旬的老奶奶。她的名字叫馮化庚。
2008年,馮化庚的老伴突發(fā)腦血栓,搶救過來后,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遺癥。按照夫妻倆之前的約定,不管他倆哪個先倒下,生活不能自理了,對方必須將其送去養(yǎng)老院??墒牵习檗Z然倒下時,馮化庚卻反悔了。幾經(jīng)談判,老伴妥協(xié)了,在那家養(yǎng)老院訂了個夫妻間,每周馮化庚去養(yǎng)老院和老伴同住兩天。馮化庚希望每個星期陪老伴三天,可是,老伴最終用一句話將她說服了:“著什么急?你先在外面替我再自由幾年。我走不出去了,你總得把外面是啥樣講給我聽吧?!瘪T化庚知道,自己得一個人活出兩個人的精彩。
這一年,馮化庚71歲?;氐揭幌伦幼兊每帐幱谢芈暤募?,她知道自己要重新規(guī)劃生活了。她先是去社區(qū)活動室,與人打乒乓球。要知道,她曾經(jīng)在全國全民健身乒乓球俱樂部賽(業(yè)余組)總決賽中取得過女子老年組單打冠軍的好成績。
可是,重新回到乒乓球桌前,馮化庚才知道啥叫“歲月不饒人”,只打了半小時,她就虛汗淋漓。馮化庚難過地給老伴打了個電話,匯報了自己的沮喪之情:“我還是去陪你吧,真的老了?!崩习樵陔娫捓镄α耍骸捌古仪?qū)δ銇碚f是激烈了些,但你是有運動員底子的人,換項強度小點的運動吧,我看臺球就挺好。”
老伴的話令馮化庚眼前一亮,她瞬間想到的就是穿著白襯衫、打著小領結(jié)、文雅溫和的臺球選手范兒。這項運動對智力的要求高于體力。
不知道如何拜師學藝,馮化庚就讓孩子幫自己下載了許多臺球比賽視頻。弄清了基本規(guī)則和基礎動作,馮化庚便走出家門。她拜的第一個老師姓蔣,只有29歲。蔣老師以為馮化庚不過是找一個愛好,想強身健體??墒?,他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每次上課,馮化庚一定第一個來;上課時,她神情嚴肅;休息時,別人都在聊天,她還在訓練。兩節(jié)課的間隙,馮化庚還會去社區(qū)的臺球室練習老師教過的動作,并拿DV錄下自己的動作讓老師看,以便糾正。見馮化庚如此賣力,蔣老師忍不住勸她:“慢慢來?!笨墒?,馮化庚笑著說:“我已經(jīng)70多歲了,再慢就來不及了,所以,得小跑著學。”
每次比賽,俱樂部總是會將第一場表演賽留給馮化庚,以告訴大家真正的體育精神就是這樣。而馮化庚在長春的臺球圈子里漸漸成為勵志榜樣。
馮化庚畢業(yè)后,與同班同學依然保持著熱絡的聯(lián)系,不管哪里有比賽,同學們都喜歡拉著她無比自豪地跟人介紹:“這是我同學小馮?!贝蠹倚睦锒加袔追窒胄?,因為這位“小馮同學”穿得太正式,儼然是參加國際大賽的范兒——眉是修過的,唇是涂過的,臉還略施粉黛。
可是,比賽一開始,“小馮同學”招招式式絕無老態(tài)。每次,她都會托人用DV把自己比賽的過程錄下來,過后拿給老伴看。盡管老伴事先知道了比賽結(jié)果,但還是會在觀看時為她焦急,為她加油,他說:“就像是自己參加比賽?!彼眢w不便,可是精神卻在競技,用馮化庚的話說:“每次不管是大賽還是小賽,我都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我是帶著老伴對生命的那份熱愛和渴望在比賽?!?/p>
馮化庚很快從社區(qū)、俱樂部舉辦的臺球比賽中脫穎而出。2012年7月29日,在長春市“紅牛杯”業(yè)余臺球聯(lián)賽上,馮化庚奪得老年組冠軍。頒獎時,老伴居然出現(xiàn)在現(xiàn)場,并親手將冠軍獎牌發(fā)到她手上。原來,老伴和兒子商量好,排除萬難來現(xiàn)場為她加油。組委會聽說這件事后,臨時決定由老伴為馮化庚頒獎。那一刻,馮化庚淚如雨下,她將獎牌接過來,又鄭重地掛在老伴的脖子上,說:“這個獎牌,是屬于我老伴的。”
此后,每年的長春市業(yè)余臺球聯(lián)賽,馮化庚都會參加,而老伴也會去現(xiàn)場觀看。盡管老伴出行一次有諸多困難,但老兩口堅持以這樣的方式彼此鼓勵——一個盡力去贏,展示自己最佳狀態(tài);一個盡力為老伴加油,因為在她的身上,寄托著他對生命的熱愛。這是他們之間最浪漫最溫情的約定。
為了讓更多的老年人了解臺球的魅力,馮化庚開始義務收徒,先教社區(qū)里的老伙伴們打球。
除了技法,馮化庚更傳授理念,要求徒弟們一定要正規(guī)著裝,她的理由是:“人老了,容易隨彎兒就彎兒,愿意穿寬大隨體的衣服,以舒服為主,這本也無可厚非。可是,打臺球時,首先得從服裝上提醒自己已進入一個非常狀態(tài),對自己要有一些特殊要求?!蹦嵌谓虒W時光,讓馮化庚對“年老”有了旁觀者的心得。
長期臥床讓老伴的記憶力明顯下降,曾經(jīng)有好幾次,馮化庚突然去看他,他居然一時間沒有記起她是誰。盡管他很快反應過來,可是,馮化庚卻覺得必須想辦法讓老伴的腦子動起來。于是,2013年,她報考了臺球國家二級裁判。備考期間,她就住在養(yǎng)老院里,每天讓老伴拿著書不停地提醒自己,一邊鍛煉他的語言功能,一邊訓練他的記憶力。有好多次,她明明知道答案,卻故意在老伴提問時裝作答不上來。直到半年后,老伴對書里的那些比賽規(guī)則、比賽組織、實際問題分析等都背得下來時,馮化庚才開始“進入狀態(tài)”,但還是時不時地“卡”住一下,在老伴不看書就可以提醒她后,她“由衷”地表揚老伴:“你的記憶力真是比我好多了。就算是我把這證考下來,那也全是你的功勞?!?/p>
國家二級裁判需要10場以上省市級比賽的裁判經(jīng)驗,在整整一年內(nèi),馮化庚都在出差。出差途中,她真切地感受到這個世界的善意:馮化庚節(jié)儉,外出時舍不得打車,不管去哪個城市總是以公交車代步,每次上車,總有人給她讓座;有好幾次,在她不識路的情況下,有人將她一直送到目的地;在裁判現(xiàn)場,面對這位年逾古稀的裁判員,大家紛紛要求合影;比賽結(jié)束時,運動員常常會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表示一定要向她學習。
一個老人,不過是希望自己的晚年有一個可以全身心投入的愛好,頤養(yǎng)身心,替臥床的老伴多走一些路、多看一些風景。不想,因為這個愛好,馮化庚生活的半徑越來越大,結(jié)識的人越來越多。這個世界給了自己這么多的溫暖,馮化庚始終覺得應該做些什么來回報它。于是,她自制了很多卡片并隨身攜帶,卡片上寫著她的名字、電話,還有“義務教臺球”幾個字。她將卡片發(fā)給公交車上給她讓座的人,發(fā)給長春許多社區(qū)活動室里的老人,發(fā)給老伴養(yǎng)老院里的老人和工作人員……
每次馮化庚參加重大比賽時,老伴就坐在輪椅上,在離她不遠的地方為她加油。老伴的目光里不僅有羨慕和欣賞,還有對生命與運動滿滿的熱望。時光在馮化庚和老伴這里,變得很慢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