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進杰, 孫炳泉, 高春慶
(1.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選礦及自動化研究所,安徽 馬鞍山 243000;2.華唯金屬礦產資源高效循環(huán)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安徽 馬鞍山 243000)
粉末冶金作為綠色、高效、低碳、可持續(xù)性制造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制備高性能材料和機械零件[1].其中,在汽車制造行業(yè)應用最廣泛,國外鐵基粉末冶金制品70%以上的市場在汽車工業(yè)[2,3].粉末冶金零件生產用鐵粉主要有3種:軋鋼鐵鱗還原鐵粉、超純鐵精礦還原鐵粉及霧化鐵粉.由軋鋼鐵鱗和超純鐵精礦粉制取的還原鐵粉顆粒形狀不規(guī)則,具有多孔性,松裝密度中等以下,成形性好,壓縮性與燒結性良好.水霧化鐵粉顆粒形狀接近球形,非多孔性,松裝密度高,成形性稍差,壓制成形時易得到高密度壓坯,壓縮性與燒結性良好[4].我國生產還原鐵粉的原料基本為軋鋼鐵鱗,國外則為超純鐵精礦[5].采用軋鋼鐵鱗為原料,由于軋鋼批量、鋼種的不同容易混入雜質,使還原鐵粉質量、性能受到影響[6].因此,對原料的選擇和處理很重要,對于鐵鱗中的雜質特別是對SiO2含量質量分數(shù)的控制有較高的要求,一般要求鐵鱗中w〔TFe〕>70%~73%,w〔SiO2〕<0.25%~0.35%[7].以鐵精礦粉作為原料制備還原鐵粉所用原料來源廣泛、成分均一,制備出的還原鐵粉具有明顯優(yōu)異的品質和質量穩(wěn)定性[8].研究軋鋼鐵鱗制取粉末冶金用還原鐵粉技術符合我國基本國情.本文以軋鋼鐵鱗為原料,采用“磨礦—篩分—粗粒級一次還原—破碎—干式磁選—磨礦—干式磁選—二次還原—解碎”工藝,制備出牌號FHY80·25的還原鐵粉,為該類資源的深加工提供了相關技術指導.
1.1.1 鐵鱗化學成分
試驗鐵鱗由國內某鋼鐵企業(yè)提供,其主要化學成分見表1.鐵鱗中TFe質量分數(shù)為74.82%,主要雜質Si、Mn、Ca的質量分數(shù)分別為0.16%、0.17%、0.23%,鹽酸不溶物為0.52%.
表1 鐵鱗主要化學成分分析(質量分數(shù))
1.1.2 鐵鱗粒度組成
參照鐵鱗預處理生產實踐,將 -1 mm 鐵鱗首先干式棒磨至 -0.076 mm 占32%,然后進行粒度組成篩析,試驗結果見圖1.各粒級Fe品位區(qū)別不大,粗粒級Si含量較細粒級低.因此,可通過篩分隔除細粒級降低原料中Si含量.
圖1 鐵鱗粒度正累積分布曲線Fig.1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curve of the iron scale particle size
1.1.3 鐵鱗礦相組成
鐵鱗XRD分析結果見圖2.主要由FeO、Fe3O4、Fe2O3組成.
圖2 鐵鱗XRD分析結果Fig.2 XRD patterns of the iron scale
1.1.4 鐵鱗礦相結構
礦相分析結果見圖3、4.鐵鱗中有少許石英(白色)顆粒,一部分呈單體分布,主要在0.01 mm左右(圖3),部分與鐵顆粒(黑色)形成固溶體,最大粒度為0.03 mm(圖4).
圖3 正交偏光×100 Fig.3 Orthogonal polarization×100
圖4 單偏光×300 Fig.4 Single polarization×300
1.1.5 還原劑工業(yè)分析
焦炭(-0.63 mm)工業(yè)分析結果見表2.固定碳質量分數(shù)為83.07%,灰分為14.39%,揮發(fā)分為2.54%,水分為0.34%,S為0.92%.
鐵鱗制取還原鐵粉原則工藝流程見圖5,主要包括原料預處理、一次還原制備海綿鐵、海綿鐵二次還原制備還原鐵粉三個環(huán)節(jié).
原料預處理過程:將 -1 mm 鐵鱗干式棒磨至 -0.076 mm 占32%,篩分粗粒級用于一次還原.
表2 焦炭工業(yè)分析(質量分數(shù))
一次還原試驗過程:將焦炭、脫硫劑生石灰(AR)按一定比例配合混勻,與粗粒級鐵鱗如圖6所示的方式裝入帶蓋剛玉坩堝內,里層與外層為還原劑與脫硫劑的混合物(質量比約為1∶1),中間層為鐵鱗,表面再覆蓋一薄層還原劑與脫硫劑的混合物,然后用耐火泥將坩堝密封嚴實,物料隨爐升溫至 1 150 ℃,保溫一定時間后取出坩堝爐外冷卻,最后取出環(huán)形柱體焙燒樣品,進行清刷、破磨、磁選,磁選精礦即海綿鐵,用于二次還原.
二次還原試驗過程:將管式爐升溫至設定溫度,然后稱取一定量的海綿鐵裝入瓷舟置于耐高溫石英玻璃管中,將玻璃管送入管式爐中,玻璃管中通入氫氣(工業(yè)級,純度99.99%)、點火(將殘余氫氣燃燒)、還原,一定時間后將玻璃管取出,爐外冷卻后停止通入氫氣,最后取出還原產品解碎即還原鐵粉.
其中,產率及回收率計算公式如下:
(1)
(2)
式(1)、(2)中:γ為產率,%;m為產品質量,g;m0為給料質量,g;ε為實際回收率,%;β為產品全鐵品位,%;β0為鐵鱗全鐵品位,74.82%.
圖5 鐵鱗制取還原鐵粉原則工藝流程Fig.5 Principle process of the iron scale for reduce iron powder
圖6 一次還原布料示意圖Fig.6 First reduction fabric1—物料; 2—還原劑與脫硫劑混合物; 3—坩堝
將-1 mm鐵鱗磨至 -0.076 mm 占32%作為預處理試驗給料.主要進行了干式磁選、氧化焙燒—干式磁選、篩分三個工藝脫硅效果的比較.其中,磁選磁場強度均為 119.37 kA/m,氧化焙燒—干式磁選工藝焙燒溫度600 ℃,焙燒時間0.5 h,焙燒的同時抽風除去-0.038 mm細粒級.試驗結果見表3,采用篩分工藝脫硅效果最好,氧化焙燒—干式磁選效果次之.
表3 原料預處理脫硅工藝比較Table 3 Results of the raw material pretreatment desilication process %
當還原溫度為 1 150 ℃,還原時間為35 h,還原劑用量為42.5%,生石灰用量為6%,爐內冷卻時,篩分預處理不同粒級一次還原試驗結果見表4.C、S含量隨著粒級變細略有增加, +0.10 mm粒級一次還原海綿鐵Fe品位最高.因此,后續(xù)試驗選擇+0.10 mm粒級用于一次還原.
表4 不同粒級鐵鱗一次還原試驗結果
2.2.1 還原時間
當一次還原粒級為+0.10 mm,其他試驗條件不變時,不同還原時間試驗結果見圖7.隨著還原時間的延長,海綿鐵Fe品位w〔TFe〕略有升高,C含量增加,S含量降低.當還原時間超過35 h時,鐵品位增加不明顯,因此,試驗選擇還原時間為35 h.
圖7 還原時間對海綿鐵指標的影響Fig.7 Effect of reduction time on index of sponge iron
2.2.2 脫硫劑用量
當還原時間為35 h,其他試驗條件不變時,脫硫劑生石灰用量對海綿鐵指標的影響試驗結果見圖8.隨著生石灰用量的增加,海綿鐵Fe品位升高,C含量增加,S含量減少.當生石灰用量超過6%時,海綿鐵中Fe、C、S含量變化不明顯.因此,適宜的脫硫劑用量為6%.
圖8 脫硫劑用量對海綿鐵指標的影響Fig.8 Effect of desulfurizer dosage on index of sponge iron
圖9 還原劑用量對海綿鐵指標的影響Fig.9 Effect of reducing agent dosage on index of sponge iron
2.2.3 還原劑用量
當生石灰用量為6%,其他試驗條件不變時,還原劑用量對海綿鐵指標的影響試驗結果見圖9.隨著還原劑用量的增加,海綿鐵Fe品位升高,C含量增加,S含量增加.當還原劑用量超過55%時,F(xiàn)e品位變化不明顯.因此,選擇還原劑用量為55%,此時海綿鐵Fe品位為97.29%,C的質量分數(shù)為0.256%,S的質量分數(shù)為0.042%.
2.2.4 冷卻方式
當還原劑用量為55%,其他試驗條件不變時,冷卻方式對海綿鐵指標的影響試驗結果見表5.爐外冷卻鐵品位高于爐內冷卻,海綿鐵Fe品位為97.69%,C質量分數(shù)為0.251%,S質量分數(shù)為0.040%,F(xiàn)e回收率為54.55%.因為爐外冷卻時間短,可以防止因坩堝內壓力的變化導致焙燒樣品表面一次氧化.因此,冷卻方式選擇爐外冷卻.
表5 冷卻方式試驗結果
基于上述試驗,鐵鱗一次還原較優(yōu)試驗條件為:磨礦粒度 -0.076 mm 占32%,一次還原鐵鱗粒級 +0.10 mm,還原溫度 1 150 ℃,還原時間35 h,還原劑用量55%,生石灰用量6%,爐外冷卻.
參照現(xiàn)有二次還原生產實踐,還原溫度950 ℃,還原時間60~90 min.將表5中爐外冷卻得到的海綿鐵作為二次還原試驗研究對象,研究了還原時間(60 min、90 min)、氫氣流量(2.0 L/min、2.7 L/min、3.0 L/min)、粒度(-0.076 mm 占43%、50%、58%)、冷卻方式對最終還原鐵粉指標的影響,限于文章篇幅,在此不詳述.
二次還原試驗結論為:延長還原時間有利于提高還原鐵粉Fe品位;氫氣流量(余氣能點著,均過量)、粒度對還原鐵粉Fe品位影響不大;爐外冷卻較爐內冷卻所得還原鐵粉Fe品位高,因為爐外冷卻時間短,可以防止還原鐵粉表面二次氧化.
二次還原較優(yōu)試驗條件為:還原溫度950 ℃,還原時間90 min,氫氣流量2.0 L/min,爐外冷卻.在該條件下,可獲得還原鐵粉產率41.47%,鐵品位98.42%,回收率54.55%的指標.
為了對還原過程產品進行考察,在較優(yōu)試驗條件下,試驗制備了1 kg還原鐵粉樣品,產率為41.28%,鐵品位為98.35%,回收率為54.26%,指標接近條件試驗結果.
2.4.1 海綿鐵及還原鐵粉成分分析
海綿鐵主要化學元素分析結果見表6.結合表1及圖12,筆者認為一次還原過程發(fā)生滲碳反應,海綿鐵中大部分S來自焦炭.但是相關研究表明,還原過程與滲碳過程截然分開,微量的氧化鐵存在,氣相成分不可能轉變?yōu)闈B碳氣氛.當溫度低于710 ℃左右,碳即失去還原能力.快冷和在保護氣氛下冷卻方可避免嚴重氧化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在保護氣氛中冷卻則更好[9].
還原鐵粉主要化學元素分析結果見表7.跟黑色冶金行業(yè)標準YB/T5308-2006粉末冶金用還原鐵粉FHY80·25牌號相比,還原鐵粉產品中除Si、C及鹽酸不溶物超標外,其他指標均滿足要求.C超標主要是一次還原過程發(fā)生滲碳反應所致,二次還原過程中可考慮通入濕氫[4]或添加少量鐵鱗的氧化物,通過引入一定量的O進一步降低其含量,其可行性有待試驗論證.
表6 海綿鐵主要化學元素分析(質量分數(shù))
表7 還原鐵粉主要化學元素分析(質量分數(shù))
2.4.2 海綿鐵及還原鐵粉粒度組成
海綿鐵粒度組成篩析(干篩)結果見圖10.其 -0.076 mm 占43.20%,各粒級鐵品位相差不大,雜質Si、C、S的分布特點為:各粒級Si、C含量區(qū)別不大,但粒度越細,S含量越低.
還原鐵粉粒度組成篩析(干篩)結果見圖11.其 -0.076 mm 占39.06%,各粒級Fe品位相差不大,雜質Si、C、S的分布特點同海綿鐵.
圖10 海綿鐵粒度正累積分布曲線Fig.10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curve of sponge iron particle size
圖11 還原鐵粉粒度正累積分布曲線Fig.11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curve of the reduce iron powder particle size
2.4.3 還原過程鐵相轉變
還原過程產物的XRD衍射圖見圖12.鐵鱗制取還原鐵粉鐵相的轉變規(guī)律為:FeO、Fe3O4、Fe2O3→Fe、FeO、FeC→Fe、FeC.一次還原過程中FeO晶體結構由立方體(PDF#46-1312,晶胞參數(shù)a=b=c=0.4293 nm)轉變?yōu)榱襟w(PDF#49-1447,晶胞參數(shù)a=b=0.2574 nm,c=0.5172 nm).二次還原過程中FeO衍射峰消失,F(xiàn)eC衍射峰部分消失,說明進一步脫除了C、O.
圖12 還原過程產物XRDFig.12 Reduction process product XRD
2.4.4 還原鐵粉物理-工藝性能
還原鐵粉物理-工藝性能檢測結果見表8.除流動性略有超標外,其余項均未超標.
表8 還原鐵粉物理-工藝性能檢測結果
試驗制備的還原鐵粉可能用于中低密度材料及制品,如摩托車、電動車配件(時速 ≤40 km/h)、紡織機械配件、農機工具、生產農藥、醫(yī)藥或鈦白粉用催化劑等.
(1)鐵鱗制取還原鐵粉的主要工藝為:磨礦—篩分—粗粒級一次還原—破碎—干式磁選—磨礦—干式磁選—二次還原—解碎,獲得了還原鐵粉產率41.28%,鐵品位98.35%,回收率54.26%的指標,產品的物理、化學及工藝性能指標基本達到粉末冶金用還原鐵粉質量標準之FHY80·25牌號的要求.
(2)鐵鱗制取還原鐵粉還原過程中鐵相的轉變規(guī)律為:FeO、Fe3O4、Fe2O3→Fe、FeO、FeC→Fe、FeC.一次還原過程中FeO晶體結構由立方體轉變?yōu)榱襟w,二次還原過程進一步脫除了海綿鐵中的C、O.
(3)試驗制備的還原鐵粉可能用于中低密度材料及制品,如摩托車、電動車配件(時速 ≤ 40km/h)、紡織機械配件、農機工具、生產農藥、醫(yī)藥或鈦白粉用催化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