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晶, 羅志君, 李 霞
(吉林大學(xué) 數(shù)學(xué)學(xué)院, 長春 130012)
設(shè)R是有單位元的交換環(huán),A,B是R上的單式代數(shù),M是一個非零(A,B)-單式雙模, 則形式矩陣的集合
文獻[1]應(yīng)用三角代數(shù)研究了半遺傳環(huán)的對稱行為, 并給出了一個是左半遺傳環(huán)但不是右半遺傳環(huán)的經(jīng)典例子; 文獻[2]指出了三角代數(shù)是廣義的三角矩陣環(huán), 并利用三角代數(shù)研究了遺傳半素環(huán)的結(jié)構(gòu). 由于三角代數(shù)的定義是形式上的, 因此文獻[3]稱其為形式三角矩陣代數(shù).
設(shè)R是有單位元的交換環(huán),A是R上有單位元的結(jié)合代數(shù), 如果對任意的a,b∈A, 都有
d(ab)=d(a)b+ad(b),
則R-加性映射d:A→A稱為A上的導(dǎo)子. 目前, 關(guān)于素環(huán)上導(dǎo)子的研究已有許多結(jié)果[4-6]: 文獻[5]證明了若半素環(huán)R上的導(dǎo)子d使得對R的一個非零理想I中的任意元素x,y都有
d([x,y])=±[x,y],
則I是R的中心理想; 特別地, 如果I=R, 則R是交換環(huán); 文獻[6]對素環(huán)上的廣義導(dǎo)子討論了類似的問題, 證明了: 如果素環(huán)R上的廣義導(dǎo)子F在R上滿足下列廣義恒等式之一, 則R是交換環(huán):
F([x,y])=[x,y];F([x,y])=-[x,y];F(x°y)=x°y;F(x°y)=-x°y.
文獻[7]和文獻[8]分別討論了三角代數(shù)T上滿足廣義恒等式
[D(X),D(Y)]=0,D(Xm)Xn-XnG(Xm)=0,
[D(X),X]lX-X[G(X),X]l=0, [D(X)X,-XG(X),X]l=0
的導(dǎo)子的性質(zhì), 其中[X,Y]l=[[X,Y]l-1,Y]. 文獻[9]討論了三角代數(shù)上的交換映射.
(1)
且對任意的a∈A,b∈B,x∈M, 有
f(ax)=dA(a)x+af(x),f(xb)=f(x)b+xdB(b).
(2)
證明: 設(shè)D是T上形如式(1)的導(dǎo)子, 因為f=0, 故由式(2)可知: 對任意的a∈A,b∈B,x∈M, 有dA(a)x=0,xdB(b)=0, 再由M的忠實性可得dA=0,dB=0. 證畢.
證明: 設(shè)D是T上形如式(1)的導(dǎo)子, 則由式(2)可知對任意的a∈A,b∈B,x∈M, 有
kax=f(ax)=dA(a)x+af(x)=dA(a)x+kax,
kxb=f(xb)=f(x)b+xdB(b)=kxb+xdB(b).
于是對任意的a∈A,b∈B,x∈M, 有dA(a)x=0,xdB(b)=0. 再由M的忠實性得dA=0,dB=0. 證畢.
由引理3可知, 對任意的c∈A,d∈B,y∈M, 有k(ay+xd)=k(cx+yb). 再由k為R中單位得ay+xd=cx+yb. 取c=0,d=1,y=0可得x=0, 從而ay=yb對任意的y∈M都成立. 又由引理3可知X∈Z(T ). 證畢.
(3)
利用式(1)得
(4)
其中
Δ=(ac-ca)u-u(bd-db)+f(ay+xd-cx-yb).
直接計算可知必要性成立, 下面證明充分性.
將式(3),(4)代入D([X,Y])=k[X,Y]可知, 對任意的a,c∈A,b,d∈B,x,y∈M, 有
dA([a,c])=k[a,c],dA([b,d])=k[b,d],
(5)
(ac-ca)u-u(bd-db)+f(ay+xd-cx-yb)=k(ay+xd-cx-yb).
(6)
在式(6)中取x=y=0, 得
(ac-ca)u=u(bd-db).
(7)
在式(7)中取a=0可知, 對任意的b,d∈B, 有u(bd-db)=0, 即u[B,B]=0, 從而[A,A]u=0. 于是式(6)變?yōu)?/p>
f(ay+xd-cx-yb)=k(ay+xd-cx-yb).
(8)
在式(8)中取a=0,c=0,b=0,d=1, 得
f(x)=kx,x∈M.
于是由引理2知,dA=0,dB=0. 再代入式(5)中可得
k[a,c]=0,k[b,d]=0,a,c∈A,b,d∈B,
消去R中單位k得
[a,c]=0, [b,d]=0,a,c∈A,b,d∈B,
即A,B為交換環(huán). 證畢.
在環(huán)R中定義運算
a°b=ab+ba,a,b∈R.
與定理1的證明類似可得如下推論.
(9)
其中
Δ=dA(a)y+(au-ub+f(x))d-c(au-ub+f(x))-ydB(b).
將式(4)代入D([X,Y])=k[D(X),Y]得
取x=y=0,a=0,b=1,c=1,d=0, 得ku=0, 再由k為R中單位得u=0. 于是式(10)變?yōu)?/p>
f(ay+xd-cx-yb)=k(dA(a)y+f(x)d-cf(x)-ydB(b)).
取x=0,a=1,c=0,b=0, 得f(y)=0,y∈M. 再由引理1知dA=0,dB=0, 從而D=0. 證畢.
與定理2的證明類似可得如下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