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剛, 伍佩珂, 蔣小妹, 汪淑芳, 張曉喻, 楊秋萍, 李學理, 吳鳳蘭
(1. 四川師范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 四川 成都 610101;2. 四川師范大學 食品功能及加工應用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101)
桂花(OsmanthusfragransLour.)是木犀科木犀屬的小喬木[1],原產(chǎn)我國西南部,主要分布于廣西、湖南、貴州及福建等地區(qū)[2].中國南嶺以北到秦嶺以南的中亞熱帶和北亞熱帶(北緯24°~33°),是桂花集中分布和栽培的地區(qū)[3].桂花花朵的營養(yǎng)價值高、民間習用歷史久遠,早在漢朝就已廣泛應用于食品、香料、酒、茶等行業(yè),研究也較多[4-5].桂花的果實可入藥,有化痰、生津、暖胃、平肝的功效,其枝葉及根可煎汁敷患處,具有活筋骨、止疼痛的功效[6].有研究表明,桂花果皮作為未充分利用的副產(chǎn)物,含有多種功效成分[7-8].如蒽醌類化合物,其具有抑菌、抗腫瘤、止血等作用,含有的有機酸具有抗菌、利膽、升白等作用,其黃酮類化合物有抗菌、抗病毒、解痙攣等作用,桂花果皮中的黑色素還具有抗氧化活性[9].研究桂花果皮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具有重要意義.
金黃色葡萄球菌S.aureus是重要的條件致病菌[10],屬革蘭氏陽性菌,它不僅易引發(fā)許多嚴重感染,而且還可產(chǎn)生具有較強細胞毒性的腸毒素.大腸桿菌E.coli是人類及各類溫血動物腸道中的正常寄居菌,屬于革蘭氏陰性菌.大腸桿菌是國際上公認的衛(wèi)生監(jiān)測指示菌[11],如果食品、飲水中檢測出該菌,就意味著該食物可能直接或間接受到了糞便的污染[12].本實驗研究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為目標檢測微生物,研究桂花果皮醇提物的抑菌活性,并進一步研究桂花果皮醇提物清除DPPH·和ABTS·的能力,從而評價其抗氧化活性.近年來,對桂花油脂類功能的研究較多[13-14],但是,對桂花果皮醇提物的抑菌及抗氧化活性,目前尚未見文獻報道.
1.1材料與文獻[1]對照,在四川師范大學成龍校區(qū)采集的植物材料,鑒定為桂花(O.fragrans),采集其果實后,去雜清洗,分離出種子與果皮.果皮置60 ℃干燥,粉碎,過20~40目篩,備用.桂花果皮醇提物的制備:稱取桂花果皮25.00 g,按1∶20比例加入體積分數(shù)70%乙醇,60 ℃水浴回流提取1 h,重復2次,過濾,合并過濾液,濃縮至50 mL(以生藥量計500 mg/mL),冷藏備用.
1.2測試菌種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均由四川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實驗室提供.分別取出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各0.1 mL,接種到20 mL牛肉膏蛋白胨瓊脂固體培養(yǎng)基,37 ℃恒溫培養(yǎng)24 h,挑選生長健壯的菌落,再接種到牛肉膏蛋白胨液體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24 h活化菌種,備用.參照文獻 [15]的方法,制備菌懸液:分別取活化菌種各0.1 mL,置于20 mL牛肉膏蛋白胨液體培養(yǎng)基,37 ℃恒溫培養(yǎng)48 h.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625 nm處測定OD值,加無菌的牛肉膏蛋白胨液體培養(yǎng)基,調節(jié)菌懸液體積使其OD值在0.08~0.13,此時每毫升菌懸液的活菌數(shù)(CFU,培養(yǎng)單位)即為108CFU/mL.測定時,再加適量無菌牛肉膏蛋白胨液體培養(yǎng)基,使菌懸液的活菌數(shù)稀釋到105CFU/mL.
1.3儀器R-1005型旋轉蒸發(fā)儀,上海予華儀器設備有限公司;SHB-B95型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HH.W21型恒溫水浴鍋,北京中興偉業(yè)儀器有限公司;LDZX-50KB型立體壓力蒸汽滅菌鍋,上海申安醫(yī)療器械廠;ESJ205-4型電子分析天平,沈陽龍騰電子稱量儀器有限公司;DZF-6050型真空干燥箱、DHP-9082型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SW-CJ-2F型超凈工作臺,蘇凈集團蘇州安泰空氣技術有限公司;DHG-9240型電熱鼓風干燥箱,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UV-260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科學儀器公司.
1.4試劑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杭州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乙醇、甲醇、DPPH、ABTS(成都市長征化玻有限公司),其余試劑為分析純.
1.5桂花果皮醇提物的抑菌活性
1.5.1濾紙片擴散法 參照文獻[16]方法,根據(jù)有無抑菌圈、抑菌圈直徑判定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用打孔器制備5 mm濾紙圓片,滅菌后烘干.分別將10 μL一定質量濃度桂花皮醇提取物滴在各濾紙圓片上,以體積分數(shù)75%乙醇為陽性對照,以蒸餾水為空白對照.分別移取0.1 mL菌懸液,用滅菌的涂布棒均勻涂布到牛肉膏蛋白胨瓊脂固體培養(yǎng)基,用無菌鑷子夾取各處理過的濾紙片,置于培養(yǎng)基上,每皿貼4張.37 ℃培養(yǎng)24 h,測定抑菌圈直徑,重復3次.
1.5.2比濁法 參照文獻[17]方法,測定醇提物的抑菌活性.以體積分數(shù)75%乙醇為陽性對照,以只加0.10 mL菌懸液、4.90 mL培養(yǎng)基為空白對照.將桂花皮醇提物稀釋成不同的濃度,分別吸取0.10 mL加入裝有4.8 mL無菌液體培養(yǎng)基的一系列試管,再加入0.10 mL菌懸液,塞上棉塞,震蕩混勻.在37 ℃條件培養(yǎng)24 h.用液體培養(yǎng)基調零,600 nm處測定各個試管的OD值,重復3次.
1.5.3測定最小抑菌濃度(MIC) 參照文獻[18]方法,采用試管2倍稀釋法測定醇提物的最小抑菌質量濃度.取2組各9支無菌試管,每管各加2.00 mL滅菌培養(yǎng)基,先在第1支試管中加桂花皮醇提物2.00 mL,混勻后吸出2.00 mL置于第2支試管,混勻后再吸取2.00 mL至第3支試管,如此連續(xù)稀釋至第7管,混勻后棄去2.00 mL;第8支試管不加提取物,作為空白對照;第9支試管不加細菌只加提取物2.00 mL,混勻后棄去2.00 mL,觀察提取物是否有污染.第二組的1~7支試管,分別加入0.1 mL的105CFU/mL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菌懸液,混勻,37 ℃培養(yǎng)24 h,觀察結果.與第8、9支試管比較,第1~7支試管中不發(fā)生混濁變化的最高提取物稀釋倍數(shù)的濃度,即為MIC值,重復測定3次.
1.6桂花果皮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參照文獻[19-20]方法,分別測定桂花果皮醇提物清除DPPH·和ABTS·的能力,評價其抗氧化活性.
1.6.1清除DPPH·的活性 分別取質量濃度25、50、100、125、200、250 mg/mL的醇提取溶液各200 μL置于試管,各加3.8 mL質量濃度為80 mg/L的甲醇-DPPH溶液,混勻,避光1 h,515 nm處測得樣品吸光度值(Ai).以不加樣品,加體積分數(shù)70%乙醇的甲醇-DPPH溶液為空白,測得空白吸光度值(A0);以無甲醇-DPPH溶液為對照,測得對照吸光度值(Aj).以3.8 mL甲醇加200 μL的體積分數(shù)70%乙醇為調零溶液,實驗重復3次.按公式計算清除率:
DPPH·清除率(%)=
[1-(Ai-Aj)/A0]×100%,
Ai為樣品吸光度值;Aj為對照吸光度值;A0為空白吸光度值.
1.6.2清除ABTS·的活性 先將ABTS溶液與過硫酸鉀溶液等體積混合,置暗處12 h,再用甲醇稀釋,直到在734 nm處吸光度值達到0.688~0.702,即得ABTS·溶液.分別取不同質量濃度樣品200 μL,各加入3.8 mL的ABTS·溶液,靜置1 min,在734 nm處測得樣品吸光度值(Ai);再取3.8 mL 的ABTS·溶液與適量體積的體積分數(shù)70%乙醇,混合后測得空白吸光度值(A0).200 μL的體積分數(shù)70%乙醇和3.8 mL蒸餾水混合,作為調零空白液.實驗重復3次,按公式計算清除率:
ABTS·清除率(%)=(1-Ai/A0)×100%,
其中,Ai為樣品吸光度值,A0為空白吸光度值.
1.7統(tǒng)計與分析用SPSS 17.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較用LSD法[21],結果以means±std表示.
2.1濾紙片擴散法測定的抑菌活性采用濾紙片擴散法,在牛肉膏固體培養(yǎng)基,分別測定桂花果皮醇提物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結果見表1.
從表1可知,與無菌水空白比較,桂花果皮醇提物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差異極顯著(P<0.01),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8.98±0.413) mm,抑菌效果為低敏,而對大腸桿菌的抑菌圈(10.09±0.605) mm,抑菌效果為中敏.而與體積分數(shù)75%的乙醇比較,桂花果皮醇提物對這兩種菌的抑菌效果均有顯著或極顯著的差異.桂花果皮醇提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8.98±0.413) mm較體積分數(shù)75%乙醇的抑菌圈(6.37±0.187) mm大,而對大腸桿菌的抑菌圈為(10.09±0.605) mm也較體積分數(shù)75%乙醇的抑菌圈(6.67±0.255) mm更大.
表1 桂花果皮醇提物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n=3)
注:“-”抑菌圈直徑小于6 mm,判定無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徑6~10 mm,為低敏;“++”抑制圈直徑,為中敏.與無菌水比較,**P<0.01,差異極顯著;與體積分數(shù)75%乙醇比較,#P≤0.05,差異顯著;##P<0.01,差異極顯著.
無菌水空白對照的抑菌圈為0.00 mm,表明無外來污染的影響,無菌操作可控,實驗準確可信.設體積分數(shù)75%乙醇的對照,其對大腸桿菌的抑菌圈為(6.67±0.255) mm,而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6.37±0.187) mm,說明體積分數(shù)75%乙醇對兩類供試細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試驗結果表明:與體積分數(shù)75%乙醇比較,桂花果皮醇提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較大(8.98±0.413) mm,差異性達到顯著(P≤0.05),而對大腸桿菌的抑菌圈更大(10.09±0.605) mm,差異極顯著(P<0.01).對G+和G-菌的抑制作用,桂花果皮醇提物的效果明顯高于體積分數(shù)75%的乙醇.
2.2比濁法測定的抑菌活性采用比濁法,測定桂花果皮醇提物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結果見表2.
從表2可知,桂花果皮醇提物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均極顯著(P<0.01),且隨桂花果皮醇提物質量濃度的增加,抑菌效果增強.與體積分數(shù)75%乙醇比較,桂花果皮醇提物有極顯著的差異性(P<0.01),體積分數(shù)75%乙醇對大腸桿菌的抑菌率為2.55%,最低質量濃度125 mg/mL的桂花果皮醇提物的抑菌率達20.94%;而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體積分數(shù)75%乙醇的抑菌率為2.23%,最低質量濃度125 mg/mL桂花果皮醇提物的抑菌率達19.14%.因此,最低質量濃度125 mg/mL的桂花果皮醇提物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明顯高于體積分數(shù)75%乙醇.桂花果皮醇提物質量濃度500 mg/mL時對大腸桿菌的抑菌率達到91.66%,而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91.39%,桂花果皮醇提物對兩類細菌的抑制率均大于90%.
表2 桂花果皮醇提物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n=3)
注:與空白對照比較,**P<0.01,差異極顯著;與乙醇比較##P<0.01,差異極顯著.
2.3桂花果皮醇提物的最低抑菌質量濃度(MIC) 采用試管二倍稀釋法,測定桂花果皮醇提物的MIC值,結果見表3.
表3 桂花果皮醇提物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n=3)
注:“-”表示溶液清澈,無菌生長;“+”表示有少量細菌生長;“++”表示有較多細菌生長;“+++”表示溶液混濁,細菌正常生長,無抑菌效果.
結果表明:桂花果皮醇提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質量濃度為62.5 mg/mL,對大腸桿菌的最低抑菌質量濃度為125 mg/mL.結果提示,桂花果皮醇提物對G+菌的MIC值比對G-的MIC值小,可能對兩類細菌的抑制作用機理有差異.
2.4桂花果皮醇提物對DPPH·的清除活性用DPPH法測定桂花果皮醇提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評價其抗氧化活性,結果見圖1.
桂花果皮醇提物質量濃度(以生藥計)(mg/mL)
從圖1中,桂花果皮醇提物對DPPH·有明顯的清除能力,隨其質量濃度的增加,清除DPPH·的活性增強,表現(xiàn)出明顯的量效關系.桂花果皮醇提物質量濃度大于100 mg/mL,其清除DPPH·的活性達90%以上,趨于平緩.
在測定條件下,桂花果皮醇提物質量濃度與自由基清除率的擬合曲線方程為
y=27.215ln(x)-31.151,R2=0.938 2,
桂花果皮醇提物對DPPH·的IC50值為19.145 mg/mL.
2.5桂花果皮醇提物對ABTS·的清除活性用ABTS法測定桂花果皮醇提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從而評價其抗氧化活性,結果見圖2.
桂花果皮醇提物質量濃度(以生藥計)/(mg/mL)
從圖2可以看出:桂花果皮醇提物對ABTS·的清除能力顯著,隨其質量濃度的增加,對ABTS·的清除率明顯增強,表現(xiàn)出明顯的量效關系.當醇提物質量濃度達到50 mg/mL時,清除率高達95%,隨后質量濃度再增加,對ABTS·的清除率趨于平緩.
在測定條件下,桂花果皮醇提物質量濃度與其ABTS·清除率的擬合曲線方程為
y=7.727 5ln(x)-62.87,R2=0.955 3,桂花果皮醇提物對ABTS·的IC50值為4.624 mg/mL.
從桂花果皮醇提物清除DPPH·和ABTS·的清除率、IC50值來看,抗氧化活性都很高,而且都表現(xiàn)出明顯的量效關系.
桂花果皮用體積分數(shù)70%乙醇作為溶劑,制備得到醇提物,測定該醇提物的抑菌活性、抗氧化活性,為進一步研究桂花果皮的抑菌成分、抑菌機理等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革蘭氏陰性的大腸桿菌、革蘭氏陽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常見的食源性條件致病菌[22],以抑菌圈、MIC為評價指標,采用濾紙片擴散法、比濁法和試管二倍稀釋法,測定桂花果皮醇提物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濾紙片擴散法的結果表明,桂花果皮醇提物對G+和G-兩類細菌的抑菌效果,均達到顯著或極顯著;比濁法的結果表明,質量濃度500 mg/mL的桂花果皮醇提物,對G+和G-兩類細菌的抑制率都達到90%以上.桂花果皮醇提物對大腸桿菌的MIC值為125 mg/mL,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MIC值為62.5 mg/mL.因此,桂花果皮醇提物具有顯著的抑菌活性.桂花果皮醇提物清除DPPH·的IC50值為 19.145 mg/mL,而清除ABTS·的IC50值為4.624 mg/mL,且都表現(xiàn)出明顯的量效關系,此結果表明,桂花果皮醇提物有明顯的抗氧化活性.
綜上所述,桂花果皮的醇提物具有一定的抑菌和抗氧化活性,作為未利用的植物副產(chǎn)物,桂花果皮有望開發(fā)成防腐劑或抗氧化劑,以期為桂花資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論參考.
致謝四川師范大學大精設備項目(DJ2016-08)、食品與藥品制造檢驗綜合應用的實踐、生物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四川師范大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201610636120)對本文給予了資助,謹致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