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霞,楊紅梅
1.山東省青州市人民醫(yī)院兒科,山東青州 262500;2.山東省壽光市中醫(yī)醫(yī)院兒科,山東壽光 262700
抽動障礙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多見于青少年以及兒童,屬于神經(jīng)精神疾病范疇,與其他運動障礙疾病有所不同,抽動障礙患者的抽動癥狀是在患者運動功能正常的背景下發(fā)生的,并不是持久存在的,及早的對抽動障礙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進行準確的分析,對于臨床制定治療方案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1-2]。在上述研究背景下,該文為了分析兒童抽動障礙的臨床表現(xiàn)以及腦電圖特征,特隨機選定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抽動障礙患兒100例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該研究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對象:隨機選定該院收治的抽動障礙患兒100例,女性39例,男性61例,年齡界限在3~15歲,平均年齡為(9.6±4.9)歲;病程在 5~61 個月,平均病程為(33.2±9.6)個月,體質量在 10~16 kg/m2,平均體質量為(13.5±2.1)kg/m2;其中53例是短暫性抽動癥、28例慢性抽動癥、19例多發(fā)性抽動癥。納入標準:①均滿足WHO(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抽動障礙的診斷標準。②年齡在4周歲以上,16周歲以下。③家屬于研究前均知情,并對《知情同意書》閱讀簽字。排除標準:①合并腦外傷史、產后窒息史、早產、驚厥史的。②合并感染后腦炎、遲發(fā)性運動障礙、手足徐動癥、亨廷頓舞蹈癥、風濕性舞蹈癥者、肌陣攣性癲癇、肝豆狀核變性、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痙攣性斜頸。③臨床資料不完整者。④配合度、依從性較差者。⑤家屬不支持、不贊同該研究者。
采用32通道動態(tài)腦電圖儀 (生產企業(yè):美國Bio-logic公司)進行檢測,保證患者在靜息狀態(tài)下,根據(jù)國際10/20系統(tǒng)對電極進行安放,參考點選為雙耳垂,紙速是 30 mm/s,增益 10 μV/mm,時間是 0.3 s,35 Hz的濾波,通過多種導聯(lián)方式進行回放分析,所有研究對象均進行閃光刺激誘發(fā)試驗、過度換氣試驗、睜閉眼試驗。
所有研究對象的腦電圖檢查結果均參照《臨床腦電圖學》進行評價,所有研究對象所好的的圖像均由同2名臨床經(jīng)驗豐富的,且具有相關資格證書的影像學醫(yī)師做出最終診斷,對于存在異議的地方,要及時進行再次討論,確定最終診斷結果[3]。
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統(tǒng)計該文研究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腦電圖異常率)以[n(%)]表示,行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00例研究對象,發(fā)現(xiàn)38例是頭部以及面部抽動者,占 38%(38/100),包括仰頭、點頭、搖頭、噘嘴、皺鼻、皺眉以及眨眼等;34例是四肢抽動者,占34%(34/100),包括踢腿、舉臂、甩手以及聳肩等;28例是不自主發(fā)生者,占 28%(28/100),包括穢語、吭聲、清嗓等,詳見表1。
表1 分析所有研究對象的臨床特征
100例研究對象,共檢出腦電圖異常者21例,占21%(21/100),腦電圖均是非特異性改變,具體表現(xiàn)為有的出現(xiàn)θ波、&波、波幅左右不對稱、波幅調節(jié)不良、β活動增多、活動慢波增多等,3種不同抽動類型的腦電圖異常率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所有研究對象24 h腦電圖檢測結果
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抽動障礙發(fā)生率有了明顯增加的跡象,該病的起病年齡一般在1~21周歲,高發(fā)人群是學齡期兒童和學齡前兒童,男性的發(fā)生率顯著較女性的高[4]。目前臨床對于該病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普遍認為該病的發(fā)生與患者神經(jīng)生化(環(huán)磷腺苷、性激素、催乳素、阿片肽等)改變、中樞神經(jīng)遞質失衡以及遺傳因素等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有研究認為,過敏性鼻炎、反復性呼吸道感染、家庭氛圍等均是兒童抽動障礙的高危因素[5]?;颊咂毡榘橛袩岣小⒗涓?、頸部不適、眼睛干澀、嗓子癢等臨床癥狀,病情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xiàn)發(fā)熱、感冒、過度興奮、過度疲勞、情緒低落、驚嚇、過度焦慮、過度緊張等癥狀,對其生活、學習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6-7]。抽動障礙的病程不一,有長期性的,也有短暫性的,有的也會發(fā)展成為慢性神經(jīng)精神障礙,但主要以短暫性抽動癥為主,該研究中,100例研究對象,53例為短暫性抽動癥,占53%,該病對患者的各個器官、組織造成一定的損害當前臨床對于兒童抽動障礙尚無確切的診斷方法,只能結合一些輔助性檢查將其他的診斷排除。
腦電圖是一種無創(chuàng)傷性、無痛、無刺激、安全性高的檢查方法,可重復檢查,患者易于接受,依從性和配合度良好,該檢查方法對腦功能異常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在排除癲癇、兼?zhèn)淦髻|性損害或者腦功能疾病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可以對患者腦細胞功能做出一定的反應,在具體的診斷過程中,部分患兒存在明顯抽搐等癥狀,影響了診斷效果,臨床醫(yī)師應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反復、多次檢查,詳細了解患者腦功能變化情況,腦功能異常情況與患者病情嚴重程度以及抽動障礙的病程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一般患者病情越嚴重,腦功能障礙就越明顯[8-9]。該文研究示:短暫性抽動癥、慢性抽動癥、多發(fā)性抽動癥3種不同抽動類型的腦電圖異常率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證實了腦電圖檢查在兒童抽動障礙診斷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在臨床中借鑒、參考價值較高。該研究示:慢性抽動癥的腦電圖異常更加顯著,與周敏杰[10]等研究結果相近,說明抽動障礙患者存在腦功能障礙,并且病情越重的患者,腦功能障礙越明顯。
短暫性抽動癥的病程一般在4周以上,1年以內,病情相對最輕;慢性抽動癥的病程一般在1年以上,與前者不同之處,在于抽動的程度和性質,普遍伴有學習困難、強迫癥、焦慮癥以及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等,3種不同抽動類型之間具有一定的延續(xù)性,屬于同一種疾病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相互之間可以轉化[11]。由于該文樣該研究數(shù)據(jù)過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仍舊需要臨床進一步擴大樣本研究容量,為臨床診斷、評估兒童抽動障礙患者的病情提供更加科學、嚴謹?shù)膮⒖家罁?jù)。該研究結合臨床經(jīng)驗認為,臨床醫(yī)師在診斷兒童抽動障礙的過程中,可結合心理測試、實驗室檢查、MRI以及CT等影像學檢查、神經(jīng)系統(tǒng)體征等綜合評定患者病情,最大限度降低疾病的誤診率和漏診率;其次對于出現(xiàn)抽動癥狀的患兒,要做好家屬以及患兒的健康教育工作,予以特殊、有效的矯正服務,為患兒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多進行溝通與交流,使其精神壓力可以釋放。
綜上所述,腦電圖可為兒童抽動障礙患者病情的診斷提供科學、有效的參考依據(jù),明確病情的發(fā)展程度,及時監(jiān)測患者腦功能損害情況,及早的與其他疾病相鑒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最大限度改善患者預后,臨床應用價值以及實用性較高,可以作為兒童抽動障礙首選的一種診斷方法,廣大患者值得信賴并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