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聰
7月10日 晴
四五年前,因為羨慕馬琳在乒乓球場的英姿,我便開始學習打乒乓球。
頭兩年,我努力學習一個個基本動作,有時,一個基本動作要練習上萬遍,才能基本定型。幾十節(jié)課重復著同一個動作,那段單調而又痛苦的日子至今還印在我的腦海里。
一次去安豐學習打乒乓球,天下著大雨,比豆粒還大的雨點,不斷地從空中傾倒下來,擊打著擋風玻璃,發(fā)出劇烈的聲響。雖然才是下午兩點,道路上已經(jīng)空無一輛車,路上積水深達十多厘米。天空變得漆黑一片,汽車燈在黑暗中顯得十分乏力,只能照亮前方一兩米。
到了球館,我渾身沒有一處干的地方,鞋子里幾乎能倒出水來,身后拖著一條長長的水漬印,活像是一個剛從水里爬出來的人。
但換上備用的球鞋后,我便迅速找到了感覺。仍是先練動作,從正手到反手,從攻球到拉球,我們一一熟悉。接著便是對打。我和老師早已將對方的球摸得熟透,只要一看球拍,便知球會飛向哪個方向,球便越打越快,幾乎看不清了。門外除了雨聲,沒有其他聲音,兩三米外,很近的景物都無法看清。而室內(nèi)的人,都只注視著乒乓球,球館里也只回響著“啪”的撞擊聲和“咚咚”的球在桌面上蹦跳的聲音。
最難忘的,是驕陽似火的夏天,三四十度的高溫,再加上身上不斷冒出的汗液,球館便成了蒸籠,每次回家,衣服都能擠出水來。老師便讓我們每練習半小時就休息一小時,但我們?nèi)匀豢嗖豢把浴?/p>
終于,經(jīng)過三年的艱苦訓練,在磨破了三雙乒乓球鞋后,迎來了一次正式的比賽。
初一下學期,班主任在本班組織了一次乒乓球比賽,全班同學都饒有興趣地觀看比賽。那天天氣格外晴朗,乒乓球比賽進展得也十分順利。我一路殺進前四強,半決賽中,險遇強敵周楊,但也只消片刻,便以三比一殺入決賽,而另一組出線的是張曉磊。在與張曉磊對陣時,我不畏強敵,拉打分明,削球轉,攻球快,經(jīng)過三輪鏖戰(zhàn),我以三比零戰(zhàn)勝張曉磊,贏得了全班第一,也贏得了老師和同學的掌聲。
我仿佛又聽見了彼時的掌聲:掌聲響起來了,越來越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