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鳳娟,孟肖婷,孫鴻君
精神分裂癥主要表現(xiàn)為大腦功能紊亂、表現(xiàn)沖動及自殺等,護理工作中需采用保護性約束方法,以避免意外事件的發(fā)生。約束措施是保護性護理干預的一種,可以為多種精神分裂癥治療起到輔助性作用,保護患者安全。人性化護理作為一種有效的、個性化的護理模式,將其應用于精神分裂癥保護性約束中,可以起到比較明顯的護理效果[1]。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部分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針對人性化護理在其保護性約束治療中的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精神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為男性,按ICD-10標準診斷為精神分裂癥。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年齡(30.5±3.2)歲,病程(3.4±1.5)月,服用利培酮(3~6 mg)、奧氮平(5~20 mg)、齊拉西酮(40~160 mg),人均氯丙嗪等效劑量(320.4±125.3) mg·d-1。觀察組年齡(28.2±9.3)歲,病程(3.6±1.8)月,服用利培酮(4~6 mg)、奧氮平(5~20 mg)、齊拉西酮(40~160 mg),人均氯丙嗪等效劑量(310.4±124.3) mg·d-1。對比兩組年齡、病程及病種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研究工具
1.2.1護士用住院病人觀察量表該量表由臨床護士依據(jù)患者病情進行縱向觀察,通過分析,對患者的行為障礙、病情演變及治療效果進行客觀評定,為臨床治療、護理提供科學依據(jù)[2]。本量表用于住院的成年精神病患者,特別是慢性精神病患者。該量表有:社會能力、社會興趣、個人整潔、激惹、 精神病表現(xiàn)等項目,按照癥狀出現(xiàn)頻度,分為0~4分5級評分。0:無;1:有時是或有時有;2:較常發(fā)生;3:經(jīng)常發(fā)生;4:幾乎總是如此,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 0.690,重測信度相關系數(shù)為0.746。
1.2.2精神分裂癥陽性和陰性綜合征量表(positiveandnegativesyndromescale,PANSS) 共有33項,30項為基本項目和3項評估攻擊危險性的補充項目。按7級評分, 從1 (無癥狀) 到7 (極重度),依精神病理水平遞增排列[3]。
1.3研究方法
1.3.1對照組患者在普通病房,實行常規(guī)保護性約束:①遵醫(yī)囑執(zhí)行,用約束帶約束患者肢體,保持肢體功能位置。②每1 h對患者精神狀態(tài)、約束部位進行評估,滿足生理需求。③每2 h給予更換體位。
1.3.2觀察組在護理示范病房,在對照組約束治療中加入人性化護理措施,具體護理方法如下:①約束前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約束的必要性,取得理解和配合。②約束患者肢體,約束部分置軟墊,松緊適宜,肢體處于功能位。③每30~60 min,評估患者1次,按摩受壓部位皮膚,活動患者肢體。④尊重患者個人,保護患者隱私。⑤約束過程中,給予心理疏導,傾聽患者訴求,給予正性引導和鼓勵[4]。
2.1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兩組接受臨床治療2周后對PANSS評分進行比較,結(jié)果顯示經(jīng)治療后,兩組總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患者癥狀好轉(zhuǎn)。入院2周后接受優(yōu)化保護性約束措施的觀察組評分較對照組降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PANSS評分比較 分
注:①與治療前相比,P<0.05;②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兩組護士用住院病人觀察量表評分比較在住院2周后,觀察組激惹及病情總估計評分分別為(6.94±5.24)分和(177.72±13.67)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33±5.31)分和(188.83±13.46)分(均P<0.05);退縮評分(1.67±1.65)分,低于對照組的(2.22±2.16)分(P<0.05),余各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2.3意外事件、約束頻次及護理滿意度的比較觀察組約束中意外事件率、約束帶使用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均P<0.05);護理滿意率98.33%(59/60),也優(yōu)于對照組的86.67%(52/60)(P<0.05),見表3。
表2 兩組護士用住院病人觀察量表評分比較
表3 兩組意外事件率、約束率和護理滿意度比較(n=60)例(%)
強制性措施的實行可以有效控制精神病人的暴力行為,充分體現(xiàn)了整體治療的理念。保護性約束作為精神科常用的一項措施,尤其是對那些有暴力沖動、自殘傾向的患者實施,有利于保護患者及醫(yī)護人員的安全,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但保護性約束有違精神病患者自身意愿,很有可能會引起患者焦慮、恐懼及逆反等心理,所以在運用保護性約束治療過程中,應盡量降低其負面影響,同時有效規(guī)避法律風險[5-6],這在精神病患者治療工作中尤其重要。這就更需要精神科護理人員在強制性護理過程中重視人性化護理,體現(xiàn)人文關懷,在實施過程中注意掌握約束的適應證及具體實施流程。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本組精神分裂癥患者經(jīng)過規(guī)范抗精神藥物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精神癥狀均得到有效控制,PANSS量表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患者精神分裂癥癥狀好轉(zhuǎn)。觀察組經(jīng)優(yōu)化和人性化強制性護理約束措施后,在護士用住院病人觀察量表中激惹、病情總估計項目評分分別為(6.94±5.24)分和(177.72±13.67)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33±5.31)分和(188.83±13.46)分(均P<0.05);而退縮評分(1.67±1.65)分,低于對照組的(2.22±2.16)分(P<0.05)。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沖動行為干預時,實行人性化措施,更新護理服務理念,由被動地完成任務,到主動關懷患者,以患者為中心,嚴格按照操作流程,以不傷害患者肢體功能為原則。倡導改變傳統(tǒng)的醫(yī)學理念,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治療理念[7-9]。而且,精神分裂癥患者大多無自知力,不主動就醫(yī),嚴重時出現(xiàn)抗拒醫(yī)療,更需要在患者住院期間體現(xiàn)醫(yī)護人員的人文關懷[10]。強制性護理約束對于患者來說也是一種壓力源,因此要加強強制性護理約束患者的心理護理,重視治療性的溝通作用[11]。
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中加入人性化的強制性護理約束措施,給予心理疏導,按摩受壓部位皮膚,傾聽患者訴求,尊重患者隱私,正性引導和鼓勵患者等。本組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在人性化強制性護理約束中,意外事件發(fā)生率、約束帶使用率明顯少于對照組 (均P<0.05),而且護理滿意率98.33%(59/60)也優(yōu)于對照組的86.67%(52/60)。在住院過程中,觀察組對護理的滿意度高,說明通過人性化護理約束措施后患者不良情緒反應明顯減少,激惹、焦慮、恐懼及逆反等發(fā)生率低,而強制性約束造成的軀體影響也更小。在人性化強制性護理約束過程中要注意加強觀察、疏導、宣教,以避免給患者帶來二次傷害和心理不適[12]。逐步讓患者認識到保護性約束非懲罰性手段,而只是暫時性的治療措施干預。建立起良好的護患信任關系,可以提高患者對自身病情的認識,并可以有效地減少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易激惹性,有利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疾病的穩(wěn)定和康復。
總之,本研究提示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保護性約束過程中應用人性化護理措施,及時消除了患者的緊張情緒,避免了軀體損害,提升了治療依從性,值得臨床應用。